<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姐妹一行四人開始夢寐已久北京旅游。清晨我們在遼寧朝陽高鐵站乘坐高鐵歷時2個小時到達北京朝陽站,開啟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非凡北京,快樂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到了北京第一站我們?nèi)ヌ靿珗@游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壇公園(Temple of Heaven),原名“天地壇”,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天壇內(nèi)東里7號,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為“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總面積273公頃,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民國七年(1918年)1月1日,辟為天壇公園,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天壇公園由兩道壇墻環(huán)繞,被分為“內(nèi)壇”“外壇”兩部分;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禱豐年的“祈谷壇”,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壇”,皇帝祭祀前居住的齋宮、演習祭祀禮樂的神樂署四大古建筑群組成;祈谷壇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標志性建筑。天壇公園外壇種植有大量古柏林。2007年5月8日,天壇公園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我去北京動物園!</p> <p class="ql-block">來到動物園熊貓館,觀看熊貓表演……</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凌晨四點我們來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p> <p class="ql-block">天安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它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最初名為“承天門”,寓意“承天啟運、受命于天”,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筑匠師前祥。清朝順治八年更名為天安門。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過去不僅是皇家盛典和重要儀式的舉辦地,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城樓通高34.7米,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造型威嚴莊重,氣勢宏偉。</p><p class="ql-block">天安門城樓面前是華表和金水橋,華表上的石蹲立在石柱上,注視著遠方,傳說它們是傳說中的神獸,能夠保佑國家平安和繁榮。金水橋上的石獅同樣威嚴,它們守護著這座古老而現(xiàn)代的都市。</p><p class="ql-block">天安門廣場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每年吸引著無數(shù)國內(nèi)外游客前來參觀。廣場上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碑上的浮雕栩栩如生,展示了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廣場周圍還有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等重要建筑,它們都是中國歷史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個由國家興建的大型紀念碑。</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30日,為紀念在戰(zhàn)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從1949年9月紀念碑奠基,1952年8月1日動土興建,到1958年4月22日竣工、5月1日揭幕,共歷時9年。1961年,人民英雄紀念碑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p><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紀念碑通高37.94米。碑座分兩層,四周環(huán)繞漢白玉欄桿,均有臺階。臺座束腰部四面鑲嵌8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武昌起義等為主題。在勝利渡長江的浮雕兩側(cè),另有兩幅以支援前線、歡迎解放軍為題的裝飾性浮雕。浮雕高2米,雕刻有170多個人物,生動地展現(xiàn)出近百年來我國人民革命的偉大史實。碑心正面鐫刻有毛澤東同志所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鍍金大字;背面是由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nèi)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碑身兩側(cè)裝飾著用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huán),象征著人民英雄的革命精神萬古長存。</p><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27日,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其中規(guī)定:“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國家繁榮富強精神的象征,是國家和人民紀念、緬懷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紀念設施。人民英雄紀念碑及其名稱、碑題、碑文、浮雕、圖形、標志等受法律保護?!?lt;/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紀念堂坐落于天安門、紀念碑、正陽門的中軸線之上,與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正陽門城樓相距各 200 米,與周邊的天安門、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相互對稱、和諧協(xié)調(diào),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宏偉壯麗的建筑畫卷。其占地面積達 57200 平方米(合 5.72 公頃),建筑面積為 33867 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筑面積為 33718 平方米。以紀念堂主體建筑為中心的庭院,南北長 130 米,全長 260 米,東西寬 110 米,寬度達 220 米。主體建筑位于庭院中央,四周環(huán)繞著 6 米寬的內(nèi)環(huán)綠化帶,內(nèi)環(huán)綠化帶外圍是 20 到 40 米寬的庭院道路,再往外則是 30 米寬的外環(huán)綠化帶。庭院外圍四周還留有 30 米到 70 米寬的活動場地,這一設計使得天安門廣場的容納人數(shù)從原來的 40 萬人擴展到了 60 萬人。當盛大集會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時,毛主席紀念堂被廣大群眾環(huán)繞,仿佛在訴說著毛主席永遠與人民群眾心連心,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深刻寓意。毛主席紀念堂,這座莊嚴雄偉的建筑,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天安門廣場的中軸線上,它不僅是一座具有深刻政治意義的紀念性建筑,更是一座凝聚了中華民族智慧與情感,展現(xiàn)出獨特藝術(shù)魅力的文化瑰寶。</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下午 我們?nèi)ス蕦m游覽!</p> <p class="ql-block">故宮[search_image],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帝的皇宮。這里曾是十四位皇帝的起居之地,也是他們處理政務的場所。作為世界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古建筑群,故宮的墻壁色調(diào)以紅色和黃色為主,分別代表著快樂、好運和財富,以及帝王的神圣與尊貴。</p><p class="ql-block">近十幾年來,故宮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高達600-800萬人次。隨著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游客人數(shù)更是不斷攀升,顯示出人們對故宮的濃厚興趣和持續(xù)關(guān)注。</p><p class="ql-block">走進故宮,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段輝煌的歷史。每一磚一瓦,每一景一物,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nèi)涵。無論是想要了解古代皇家的生活起居,還是想要領(lǐng)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故宮都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歷史與文化寶庫。</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下午我們?nèi)ヮU和園游覽</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區(qū)新建宮門路19號。</p><p class="ql-block">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全園占地3.009平方千米,水面約占四分之三,由萬壽山、昆明湖組成。</p><p class="ql-block">園中分布著點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二十余處,古建筑三千余間,面積近7萬平方米。古樹名木一千六百余株。</p><p class="ql-block">頤和園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清廷挪用海軍經(jīng)費等款項開始重建,并于兩年后取用今名,作為慈禧太后的頤養(yǎng)之所。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又遭八國聯(lián)軍破壞,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修復。</p><p class="ql-block">頤和園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山環(huán)水抱的自然景觀和皇家氣派的宮苑建筑的完美結(jié)合,在真山、真水中進行景點設計,既突出皇家的氣派,又體現(xiàn)了園林與山、水的和諧統(tǒng)一;既師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將自然美與人工雕琢巧妙地融于一體。</p><p class="ql-block">頤和園的園林造景,融合了中國繪畫、詩歌和文學的意境,造就出中國皇家園林宏大的氣勢、輝煌的色彩及其與山水綠化環(huán)境的充分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頤和園藏文物有四萬余件,品類幾乎涵蓋了中國傳世文物的所有門類,國家級文物有二萬余件。</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1998年12月,頤和園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被列入《世屆遺產(chǎn)錄》</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長廊位于北京市頤和園萬壽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間。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中間穿過排云門,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長728米,共273間,有548根柱子。長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變和極豐富的彩畫而頗負盛名,是我國古建筑和園林中最長的廊。長廊還是一條五光十色的畫廊,廊間的每根枋梁上都繪有彩畫,共14000余幅,色彩鮮明,富麗堂皇。彩畫的內(nèi)容多為山水、花鳥圖以及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情節(jié)。畫師們將中華數(shù)千年的歷史文化濃縮在這長長的廊子上。</p> <p class="ql-block">萬壽山為燕山余脈,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臨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羅氏在山前建園靜寺,清初,曾作宮廷養(yǎng)馬的草料場。乾隆十五年(1750)為慶?;侍罅畨鄢接趫@靜寺舊址建大報恩延壽寺。次年將山改名為萬壽山。并將開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東西兩坡舒緩而對稱,成為全園的主體。建筑群依山而筑,現(xiàn)存的是英法聯(lián)軍燒毀后慈禧重新建造的。從山腳的“云輝玉宇”牌樓,經(jīng)排云門,二宮門,排云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shù)闹腔酆?,形成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早上我們來到了北京的萬里長城,在這里欣賞了萬里長城永不倒的中華民族英雄建筑,拍了很多照片,留下了美好回憶!</p> <p class="ql-block">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jié)合的防御體系。依據(jù)長城形成了長城文化。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力量。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fā)生在首都鎬京(今陜西西安)的著名典故。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筑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筑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zhàn)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筑。</p><p class="ql-block">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共15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其中河北省境內(nèi)長度2498.54千米,陜西省境內(nèi)長度1838千米8-16。根據(jù)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diào)查結(jié)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F(xiàn)存長城文物本體包括長城墻體、壕塹、界壕、單體建筑、關(guān)堡、相關(guān)設施等各類遺存,總計4.3萬余處。1987年12月,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請看北京旅游(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