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致敬大先生|俯仰千古學術(shù) 堪稱一代宗師——黃壽祺先生(一)

楊世膺

<p class="ql-block">原創(chuàng):謝金良,楓下書院在線</p> <h3><strong>致敬大先生|俯仰千古學術(shù) ?堪稱一代宗師——黃壽祺先生(一)</strong></h3></br><h3>謝金良?</h3></br> ?<b>先生之風,山高水長</b> <h3>黃壽祺(1912—1990),字之六,號六庵,一度自號巢孫,晚年自稱“六庵老人”,時人常尊稱為“黃老”,福建省霞浦縣小南區(qū)鹽田(今鹽田鄉(xiāng)中街)人。幼承家學,早年求學并執(zhí)教于北平中國大學。建國以后,曾長期擔任福建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晚年擔任福建師范大學副校長、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福建省政協(xié)(第四屆、第五屆)常委、中國周易研究會顧問、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韻文學會顧問、省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副主任、省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副主任委員、省語文學會會長、省中華詩詞學會會長、省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紐約四海詩社名譽社長等多種職務,并擬任美國易經(jīng)研究院院長。去世以后,門徒及社會各界常不斷追思緬懷,多次舉辦紀念會追思會,還專門出版追思紀念文集《易學宗師黃壽祺》、《中國易學·紀念文集合編》等,成立福建省黃壽祺研究會;2005年5月1日以第二名的得票被評選為“霞浦縣十大歷史文化名人”。</h3></br> <h3><strong>01 ? ? ?</strong></h3></br><h3><strong>學術(shù)經(jīng)歷:師承正統(tǒng) 轉(zhuǎn)益多師?</strong></h3></br> <h3>公元1912年9月14日(農(nóng)歷八月初四日丑時),黃壽祺先生出生于福建省霞浦縣鹽田鎮(zhèn)一個累世讀書人的家中,并在此度過少年時期。“作為一位儒者,之六先生極為重視淵源與師承。六齡入塾,而在這之前,祖母畢氏已為啟蒙。既由《詩經(jīng)》之‘壽考維祺’,獲知自己名字的來歷,又由乾嘉間福州陳壽祺(筆者按:陳壽祺乃清代著名學者),了解到父親的期待。當時賜以佳名,乃希望將來能夠成為名揚天下的一名學者?!保?)1928年初中畢業(yè),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級中學第一分校(后改名理工中學)。翌年,考入北平私立中國大學文學預科,后升入本科國學系,1935年畢業(yè),獲文學士學位。據(jù)說(2),他在中學時代,因受國文教師陳筱猷先生的影響,對地方文獻和桐城派古文發(fā)生興趣,曾從《東越儒林傳》、《東越文苑傳》得到啟發(fā),自撰《霞浦縣志·文苑傳補》十余篇和《福寧人士記》一冊。大學期間,在馬振彪、尚秉和、吳承仕等名師教導下,尤致力于古文、《禮》、《易》等的研學,曾撰寫《六庵吟稿》和《六庵文稿》各一集、《閩東風俗記》一冊。大學畢業(yè)后,于1935年秋,他回鄉(xiāng)探親,被留任縣立簡易鄉(xiāng)村師范學校教導主任兼文史教員,不久因表揚進步學生陳子英作文能針砭時弊,激怒時任縣長兼校長的張燦,而被學校解聘。后經(jīng)鄉(xiāng)友幫助,復返北平,擔任嵩云中學國文教員,繼續(xù)從尚秉和、吳承仕、高步瀛諸先生受業(yè)。(3)1936年8月,國民黨第二十九軍愛國將領(lǐng)宋哲元軍長考選北平、天津、保定各大學畢業(yè)生,培養(yǎng)抗日干部。他報名投考,錄取后到南苑接受軍訓四個月,期間,還為訓練班主任佟麟閣副軍長講解《周易》的哲學原理,撰寫《南苑受訓雜錄》一冊。受訓完畢,分配在冀察綏署參謀處當文職人員,閑時終日伏案點《十三經(jīng)注疏》,還先后三次寫信與業(yè)師尚秉和討論《周易》。后蘇聯(lián)科學院院士舒茨基博士,以黃、尚論答《周易》書函合稱《與尚節(jié)之先生論易三書》,作為所著《變化的書》(1960年初版于莫斯科,1978年為美國轉(zhuǎn)譯,英譯名為《易經(jīng)研究》)的參考文獻目錄。1937年“七七”事變,佟麟閣副軍長抗日陣亡,二十九軍南撤,他滯留北平,先在嵩云、燕冀兩中學教古文,后應邀回中國大學國學系任講師。時值日本東方文化事業(yè)委員會組織中日學者續(xù)修《四庫全書提要》,尚秉和、吳承仕等受聘參加撰寫。他在教學之余,除了協(xié)助吳、尚撰寫外,還自寫“易”類提要三十篇,“禮”類提要六十多篇,整理《易類提要目錄》一冊。日本學者橋川時雄編撰并于1940年10月印行的《中國文化界人物總鑒》所載黃壽祺傳稱“他在中國大學師事尚秉和教授,研究易說,是一位精苦刻銘的學生”。</h3></br> <h3>1941年冬返閩,先后在福建省立師范??茖W校、國立海疆學校任副教授、教授兼國文科主任,講授《左傳》、《詩經(jīng)》、《楚辭》、《莊子》、《史記》、《漢書》等經(jīng)典著作和文字學、訓詁學、經(jīng)學概要、國故論著、要籍目錄、歷代散文選、詩歌選、詞曲選,以及國文教材教法、各體文習作等十多種課程。期間,學校遷移頻繁,生活動蕩,他除編寫教材和講稿外,前期還撰寫了多種著作。</h3></br><h3>1950年秋,師專改師院,他續(xù)任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1953年,中文系設(shè)工作組,改任組長。1956年復設(shè)系主任,再任系主任至1966年“文革”被停職審查為止。1958年以來,因政治運動和研究古代文學研究中存在“左”的傾向,故他對學術(shù)著作頗有顧慮,作品不多。1963年國慶節(jié),應邀參加天安門觀禮,11月參加中國科學院第四次擴大會議,受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中央領(lǐng)導的親切接見。“文革”期間,被冠以“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而停職審查,屢受整改。1970年2月,下放周寧縣農(nóng)村。期間,寫有《山居集》270余首舊體詩。1972年秋,福建師范大學成立 (即福建師院恢復后改名),他調(diào)回學校,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74年,參加明代李贄《焚書》、《續(xù)焚書》注釋組,任總纂,表現(xiàn)出不隨波逐流的學術(shù)個性,堅持實事求是地評價李贄著作。(4)</h3></br><h3>1979年,升任副校長,兼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導師。1981年7月1日,他以七十高齡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放盡光芒吐盡絲”般地忘我工作,積極實現(xiàn)其人生價值:參與學校行政工作,大力培養(yǎng)學術(shù)傳人,組建各種社團學會,參加各種學術(shù)活動,奔赴各地交流講學,赴京親自整理吳承仕遺著,與助手不斷合撰《楚辭全譯》、《周易譯注》、合編《周易研究論文集》、合寫學術(shù)論文、選編個人詩集;等等。他治學嚴謹,學識淵博,一生著作除因時代變故而散佚流亡外,多數(shù)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新出版和發(fā)表。1990年春,他應邀赴美國講學半年,后因水土不服提前回國,剛回來還勤于各種事務,不久即確診為胃癌;住院治療期間,還作《住院雜詠》多首,同年7月28日病逝,享年七十九歲。他逝世后,在福州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據(jù)說當時吊唁者大多悲泣流淚(5)),海內(nèi)外多家報刊登載有關(guān)報道及悼念詩文、挽章,由福建中華詩詞學會編成專輯出版。</h3></br><h3>黃老畢生好讀常見書,曾自名書齋為“讀常見書齋”。一生深讀之書,按大致順序,主要有:《三字經(jīng)》《千字文》《孝經(jīng)》《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以及一些短篇古文;《詩經(jīng)》《左傳》《綱鑒易知錄》《古文筆法百篇》《古文觀止》《古文析義》《千家詩》《唐詩三百首》《正誼堂叢書》(翻閱過大部分)、元末明初吳?!堵勥^齋集》(手抄過)、陳左?!稏|越儒林傳》和《東越文苑傳》、《霞浦縣志》1929年版、林紓《畏廬文集》及其翻譯的小說、部分外國文學名著、中學和大學教材(大學六年,從未涉足歌樓舞榭,同學笑稱之“大書呆”)、《文選》、《法寶壇經(jīng)》、《五燈會元》、《王陽明全集》(翻閱過,精讀其中的《傳習錄》)、《十三經(jīng)注疏》(點注)、清代盧見曾《雅雨堂叢書》、《易經(jīng)》、宋元明清四朝學案、唐宋詩選、杜甫詩集、黃庭堅詩集、元好問詩集(前此包含《易經(jīng)》等幾種均為講授課程)、《續(xù)修四庫全書》中130多部“易”類和60多部“禮”類書籍(翻閱并撰寫提要)、吳承仕先生遺著47種(代為整理,并寫成《先師歙吳先生之著述》一文)、《楚辭》、《莊子》、歷史類著作均有所涉獵(如《史記》《漢書》等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續(xù)資治通鑒》、《資治通鑒綱目》、《通鑒紀事本末》),等等。由此可見,先生常研讀之書,主要是中國古代的經(jīng)史與詩文類作品。</h3></br><h3>綜觀黃老的一生,筆者發(fā)現(xiàn)他有幾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研治國學,矢志不渝;二是尊師重道,謙虛謹慎;三是獎掖后學,誨人不倦;四是知行合一,令人難忘。他在高校從教五十多年,教書育人,兢兢業(yè)業(yè),教澤綿長;生平著述頗豐,以易學和經(jīng)學、文學研究見長,亦擅長古體詩而且筆耕不輟。他曾有詩句自稱“及門子弟追洙泗,開國文章邁漢唐”(《赴京道中寄懷院中諸老友》),可見并非言過其實。2002年召開黃壽祺先生誕辰九十周年暨中國易學學術(shù)研討會時,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劉大鈞教授為其題辭追思:“含和執(zhí)中”;臺灣“中央研究院”著名學者李亦園教授為其撰聯(lián)追思:“隔岸久心儀玄思精妙詩綿邈,識荊未面命墨寶雍容日摩挲”。這些語句,不僅能再現(xiàn)后人對一代宗師的無限崇敬心情,也正是其一生治學嚴謹、守正、博學、大成的真實寫照??傊S老一生始終能做到做人與做學問有機結(jié)合,全心全意為教育為學術(shù),成人之美,甘作人梯,守正持中,至誠至善,具有與眾不同的人文精神與人格魅力,不愧是一代儒者的典型代表。</h3></br><h3>(未完待續(xù))</h3></br><h3>注 ?釋:</h3></br><h3>(1)引自施議對:《易學與詞學——排列組合與數(shù)位解碼》,《中國易學·紀念文集合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65頁。</h3></br><h3>(2)關(guān)于黃先生生平介紹,主要參考:《黃壽祺自傳》、黃高憲《黃壽祺年譜簡編》、郭天沅《六庵先生著述要目》,均并載《福建文史資料》第三十輯《易學宗師黃壽祺》,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93年版;網(wǎng)頁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中《福建省情資料庫·地方志之窗·霞浦縣志》之《黃壽祺》;黃高憲《略述先父黃壽祺教授的教學和科研成果》、張善文《易學宗師之風范——先師黃壽祺教授治&lt;易&gt;成就述略》和《福建&lt;周易&gt;研究述略》等,并載《中國易學·紀念文集合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h3></br><h3>(3)按:黃壽祺先生求學生涯中與幾位導師過從甚密,師徒關(guān)系非同一般。</h3></br><h3>(4)據(jù)劉學沛《良師雖逝 ?風范長存》評價黃老當時注李贄著作的表現(xiàn)說:“不人云亦云,不唯上,不隨風,在任何情況下都尊重事實,堅持真理,是黃老治學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币姟兑讓W宗師黃壽祺》,第47頁。</h3></br><h3>(5) 據(jù)季仲《時光磨洗不盡的記憶——懷念之六先生》:“追悼會上,更目睹了罕見的大悲大慟。我看見許多吊唁者在向壽祺師致禮訣別時,淚濕衣襟,斂聲忍泣。在這個年頭離開人世,能享花圈滿堂的隆重葬儀之榮,并不太難,而要贏得人們真誠的眼淚,則實在不易?!币姟兑讓W宗師黃壽祺》,第105頁。</h3></br> ?<strong>作者簡介</strong>? <h3>謝金良,男,福建安溪人,南京大學哲學博士,復旦大學中國美學博士后,現(xiàn)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復旦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易學聯(lián)合會副會長、中國周易學會常務理事、中華美學學會中國美學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上海市美學學會理事、福建安溪?楓下書院院長等。</h3></br><h3>研習《周易》已逾三十六載。曾先后師從張善文、詹石窗、洪修平、王振復等著名學者研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目前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易學與美學、易學與儒佛道文化、中國古典美學等,已出版《穀梁傳漫談》《&lt;周易禪解&gt;研究》《審美與時間——先秦道家典籍研究》《穀梁傳開講》《&lt;周易&gt;與審美文化論稿》《易學與儒佛道審美文化》等著作,在海內(nèi)外刊物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一百四十余篇。</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KXgYC0GDSMS1lUhth2CwQ"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