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式上,一位身材瘦削的中國青年,身著白色背心短褲,在萬人矚目下高舉國旗,步伐堅定地踏入主會場。他的名字叫劉長春,此刻,他不僅是運動員,更是四萬萬中國人望向世界的眼睛。這個看似普通的入場瞬間,卻如同一把火炬,點燃了中國奧運百年征程的起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賽道上的“驚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少年憑風(fēng)起</b></p><p class="ql-block">1909年,大連一戶貧苦人家迎來男嬰,父母為其取名“長春”,寄望他如春日草木,生生不息。命運似乎早有安排,這個在石板路上奔跑的少年,很快展現(xiàn)出驚人的速度——上學(xué)途中超越馬車,課余時間征服田徑場,16歲便在東北中小學(xué)聯(lián)合運動會上包攬100米、200米冠軍。</p><p class="ql-block">1927年,劉長春考入東北大學(xué)體育系,校長張學(xué)良慧眼識珠:“這孩子是為短跑而生的!”在張學(xué)良的支持下,他接受系統(tǒng)訓(xùn)練,如破土新竹,節(jié)節(jié)攀升。1929年華北運動會上,他以10秒08、22秒04、52秒04的成績,同時刷新三項全國紀(jì)錄,震驚四座——要知道,這一年的奧運會百米冠軍成績,同樣是10秒08。</p><p class="ql-block">次年全運會,他將百米成績提升至10秒07,《大公報》驚嘆:“東亞之龍,已在賽道騰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民族氣節(jié)的“孤勇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寧折不彎的脊梁</b></p><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變?nèi)绾E至,東北淪陷。當(dāng)日本人帶著“代表偽滿洲國參賽,經(jīng)費全免”的誘惑找上門時,劉長春拍案而起:“我是中國人,絕不做漢奸!”</p><p class="ql-block">為逼他就范,日偽政權(quán)偽造新聞,宣稱“劉長春將代表滿洲國出征奧運”。一時間,辱罵信雪片般飛來,甚至有同學(xué)當(dāng)街斥其“賣國”。他忍辱負(fù)重,于1932年5月在《大公報》刊登聲明,字字泣血:“茍余之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肯忘掉祖國,為傀儡偽國作馬牛!”</p><p class="ql-block">為擺脫迫害,他深夜離家,喬裝打扮穿越封鎖線,歷經(jīng)九死一生抵達(dá)北平。此時的他,行囊里只有一身運動服,心中卻裝著整個民族的尊嚴(yá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單刀赴會的“破冰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十一天的海上征途</b></p><p class="ql-block">當(dāng)民國政府以“經(jīng)費不足”為由放棄參加1932年奧運會時,張學(xué)良果斷出手:“8000銀圓,送劉長春去洛杉磯!”</p><p class="ql-block">1932年7月8日,上海黃浦江畔,“威爾遜總統(tǒng)號”郵輪汽笛長鳴。劉長春站在甲板上,身后是趕來送行的愛國人士,有人高舉橫幅:“愿君為中國健兒開先河!”</p><p class="ql-block">整整21天的航程,暈船、顛簸、物資匱乏,他在船艙里堅持訓(xùn)練,用行李箱當(dāng)杠鈴,在甲板上練習(xí)起跑。船抵洛杉磯時,他已瘦得脫相,卻仍腰桿筆挺。</p><p class="ql-block">開幕式當(dāng)天,他作為中國唯一參賽選手,在第8位入場。當(dāng)《申報》記者問他“是否緊張”,他目光如炬:“我代表的不是自己,是中國?!北M管因長途跋涉體力不支,未能晉級預(yù)賽,但當(dāng)他沖過終點線時,看臺上的華僑們熱淚盈眶——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奧運賽道上留下足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永不褪色的“起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個人的奧運傳奇</b></p><p class="ql-block">劉長春的奧運之旅,沒有獎牌,卻寫滿傳奇。他在日記中寫道:“此去雖千萬人吾往矣,唯愿后世少年,能在更廣闊的天地奔跑?!?lt;/p><p class="ql-block">此后數(shù)十年,他投身體育教育,培養(yǎng)出無數(shù)優(yōu)秀運動員。1983年,74歲的他病逝前仍念叨:“中國健兒,該在奧運拿金牌了……”</p> <p class="ql-block">如今,當(dāng)我們?yōu)橹袊鴬W運軍團的輝煌歡呼時,不應(yīng)忘記那個在民族危亡時刻,以孤勇之姿撕開封閉帷幕的身影。劉長春不是一個人在奔跑,他身后是整個民族對尊嚴(yán)的渴望,是一個國家對未來的期許。他的腳步,丈量的不僅是賽道的長度,更是一個民族走向世界的決心——那是中國奧運的第一聲槍響,至今仍在時光中回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