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社會上就流傳出了說山東人能喝酒,不得不承認,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fā)源地,但也包含了某種程度上的酒文化,酒場文化,逢酒必喝,大大小小場合,都充斥著酒的傳承,酒在山東是社交必備的,的確也是,山東人能喝酒的人很多??催^《水滸傳》就更清楚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就代表了山東人的豪爽。但也不是所有的山東人都能喝酒,山東人的酒量也是因人而異,酒文化的發(fā)達,和講究的酒禮儀,加上山東人的豪爽性格,都給人留下了能喝酒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俺家的男人能喝酒的不多,尤其是我父親和我大弟,從來是滴酒不沾,小弟還能在酒場上小酌幾杯,而我丈夫,卻是極愛喝酒,而且酒量尚可,過去的朋友同事,送他一個綽號叫“宋一瓶”,這稱號可不是徒有虛名的,這在我家的男人中他是拔了頭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跟隨丈夫進入酒場很多次,看明了一件事,對于酒愛喝的人都把它當成了朋友,在華夏文明五千年里,酒文化一直貫穿始終,在我的認知里,酒分量飲,量大多喝,量小淺陪坐,合理適度地飲酒,可以減輕精神壓力,也可以解除身體的疲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年輕時丈夫愛酒,但生活拮據,條件不允許喝好酒,記得我都是給他準備的“尖莊”瓶酒,并且都是論箱往家搬,后來條件好了就改喝“蘭陵大曲”再到后來就正式喝上了“北京二鍋頭”丈夫愛酒,但不貪杯,每天只有晚間一頓酒,也就是二兩酒,我看他工作辛苦又操心,干的是電器總設計師,還擔任著質檢科長的重任,也是很燒腦筋的,每逢休息日,總是在家畫圖紙,從來也不見他歇息,所以我都是滿足他這一嗜好,家中永遠都給他備著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能與酒結緣,到底是為什么?還真說不清。人類造酒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但準確到哪個年代開始興起釀酒,也真說不明白,是誰發(fā)明釀酒的技術,更是不得而知,有人覺得傷心時喝酒,人醉在酒里,情碎在心里,也有人認為,酒能讓人暫時忘卻愛恨情仇,和成敗得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是有句話說:一醉解千愁嗎,醉酒后更加使人能清醒,?也更懂得了珍惜,更體會到了繁雜與倦意,大多數人喝酒是為了解除身心的疲勞,生活里總有時刻需要用酒來點綴,高興時喝杯酒來慶祝一下,失落了喝杯酒來解除一下煩悶,也有人遇到了不快,用酒來麻木自己的意識和神經,渴望通過醉后的吐酒,吐出內心的不快情緒。其實喝酒時是能反映出人的心情,和內心真實的想法,所以才有了酒后吐真言之說。一杯酒,一個故事,一場聚會,一段回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境界的人喝酒叫“品”他們將酒作為引子去探索和品鑒外物他人,不以爛醉盡興為標準,也不將酣暢作為喝酒之目的,像是詩仙李白,一杯酒便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表面上看是飲酒,但收獲卻是滿滿的。文人飲酒是文思泉涌,借酒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佳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反觀境界低的人,常常是喝“人品酒”這類人是不醉不罷休,往往是見酒就喝,逢喝就醉,酒后杯盤狼藉,醉話連篇,一句話重復八遍,不停的叨叨,不停地說,聲音的分貝也提高了一倍,在他們的推杯換盞中,一杯杯見底,個個喝得面紅耳赤,依舊興致高漲,大有不醉不歸的勢頭,鬧得四鄰不安,也是令人生厭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記得我上學時,家中請了木匠幫助來打家具,一天任務完成后,主家要安排吃飯,吃飯必定喝酒,當時打家具的人姓錢帶有一徒弟來干活,吃完飯,徒弟馬上回去休息了,然而這位錢師傅看到了好酒好肴,已經挪不動腿了,拎著酒瓶子,咚咚咚,自己把自己灌醉了,直接醉倒了,睡到了父母的床上,當時的窘迫就甭提了,一直折騰到夜間2點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實我是挺討厭喝酒的,因為我無法接受一個酩酊大醉的人,滿嘴噴著酒氣,但是小酌怡情,微醺狀態(tài)還是能接受的,工作中難免有點挑戰(zhàn),生活中也有許多瑣事,有時壓的人喘不過氣來,此時來杯冰鎮(zhèn)的啤酒,喝出了一點點的小微醺,會讓你放下焦慮,能獲得短暫的放松,也是挺好的,和愛喝的人聚在一起,互相看著對方,不用說話也不覺得尷尬,你一杯,我一杯,喝的是酒,聊的是情,交的是心,訴的是無法說給他人的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喝酒不當是有些弊端,但不會喝酒也有些麻煩,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中,喝酒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活動,不喝酒的人很難融入到社交圈子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比如在一些家庭聚會中,婚,喪,嫁,生日宴席,單位上聚會中,滴酒不沾,就無法感受和體驗其中蘊含的文化意義,所謂無酒不成席,就是朋友們聚會圍坐一起,光吃不喝酒顯不出熱鬧的氛圍,一桌人推杯換盞,酒過三巡,場面開始熱鬧起來,但不喝酒的人,會導致在這些環(huán)境中感到局促不安,有些備受冷落之感,為了掩飾這種尷尬只能像個吃貨一樣,不停地夾菜,如坐針氈,巴不得飯局早點結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唯一的一次醉酒,是在剛結婚時,一場宴請丈夫單位領導的飯局上,當時那場景,幾位領導在場,人人不甘落后,領導在敬酒,我也不能怠慢不是,為了要面子,我也緊隨著頻繁舉杯,結果就顯而易見,那一晚就吐得昏天黑地,酒后的眩暈與不適,那是對自己的一次警告和教訓,喝酒時的暢快與酒后的難受,恍如人生的起起伏伏,讓人在這反差中感慨萬千,但奇怪的是那種狼狽,卻成了回憶里最溫暖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喝酒的樂趣是什么?不會有很明確的答案,喝酒的樂趣不在于本身,而在于酒里的故事情感,和那一刻的自己,喝酒就是為了融入朋友們的一起推杯換盞,豪情萬丈中,所謂的把酒言歡就在此時中,對于喝酒者要自律,勸人時要適度,對于不喜歡喝酒或者有其他原因不能喝酒的人來說,不能執(zhí)意勸酒,更不能碰杯時附加“先干為敬”來強加叫別人喝酒的理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多年后才明白,喝酒并不是在求醉,而是在追求一種共情。酒桌上人們暢開心扉,分享那些平日里藏在心底的故事,而這種坦然正是酒的樂趣之一,喝酒的樂趣在于它能讓人暫時擺脫那些生活的重負,和日子中的瑣碎。還有感情上的遺憾,喝酒時,你不用偽裝,不用解釋,只需一杯酒,便能讓人心情找到一個棲息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喝酒的樂趣還在于喝酒時的人情味,聚會時,一桌人圍著一圈,酒杯碰撞那一聲清脆的響聲,就拉進了彼此間的距離,你會發(fā)現,那些平日里,不善言辭的人,酒后居然能說出那么動人的語言,那些難以啟齒的心事,在酒精的催化下,也竟然和盤托出,喝酒的時候,人們的防備被卸下,真誠盡顯露,而這份真誠,恰恰是平日里最難得的東西,無論如何,每一杯酒都能喝出獨屬于它自己的樂趣,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故事。跟隨丈夫參加的酒局多了,我也成了喜歡這種喝酒氛圍的人,但我不是一個酒陪,也并非是一個飯托,妥妥的就是一個看客,但還是更喜歡能寫點酒,寫點人生酒味,寫點酒味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文章鏈接<a href="http://www.zit.org.cn/538b4h1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酒與友 歡樂相伴</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