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宜春這個養(yǎng)生城市,慕名仰山棲隱禪寺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溈仰宗的祖庭,特來此參拜。雨后的寺廟廣場寧靜而神秘,一座巨大的烏龜?shù)袼芘詷淠臼[蘢,遠(yuǎn)處的傳統(tǒng)建筑群在霧氣中若隱若現(xiàn),仿佛訴說著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寺廟由溈仰宗開山祖師慧寂禪師于唐會昌五年(845年)創(chuàng)建,初名“棲隱寺”,唐宣宗賜額“棲隱寺”。雨后,廣場上的石雕塔被綠樹環(huán)繞,小徑蜿蜒,通往那片寧靜而神秘的紅色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宋太宗時期改名為“太平興國寺”,成為十方選賢住持院,吸引曹洞宗、云門宗等高僧駐錫。黃色墻壁與紅色門窗的寺廟外觀,在雨后顯得格外濕潤光亮,臺階整齊排列通向廟門入口處,仿佛在等待虔誠的信徒。</p> <p class="ql-block">元大德七年(1304年)毀于火災(zāi),后由希陵禪師重建,元仁宗賜名“大仰山太平興國禪寺”。雨后濕潤的地面上,紅色柱子與金色屋頂相映成趣,前方石階通往主殿入口處,“方圓默契”四個大字醒目地鑲嵌其中,兩側(cè)紅燈籠點(diǎn)綴其間,在朦朧霧氣籠罩下更顯莊嚴(yán)神圣。</p> <p class="ql-block">清代曾一度復(fù)興,但道光年間再遭火災(zāi),規(guī)模大減。1949年后寺廟被毀,1980年徹底拆除。農(nóng)家的牛自由出入禪寺,背景墻壁上的裝飾圖案與柱子支撐著屋頂結(jié)構(gòu),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2004年啟動修復(fù),2011年9月10日完成重建并舉行開光典禮,總投資超1億元。一棵銀杏古樹生長于開闊地帶,枝繁葉茂,樹葉間懸掛著許多祈福的紅綢條,下方石臺上擺放著一些供品,四周草地郁郁蔥蔥,見證著寺廟的重生。</p> <p class="ql-block">占地面積400畝,采用明清建筑風(fēng)格,青瓦黃墻,與自然山水融合。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jīng)樓、禪堂、萬佛窟等建筑布局高低錯落,廊廡聯(lián)結(jié)。一片寧靜而幽深的大樹挺拔而出,其背后是一排古色古香的小亭臺樓閣,周圍環(huán)繞著灰色磚墻圍欄,地面反射出樹木及建筑物的身影,營造出一種靜謐祥和之感。</p> <p class="ql-block">作為溈仰宗祖庭,對中國禪宗發(fā)展影響深遠(yuǎn),宋代黃庭堅(jiān)、朱熹等文人曾到訪?!疤萏铩币辉~源于仰山墾田景觀,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唐代韓愈在此祈雨。一座傳統(tǒng)的中式建筑坐落在山間云霧繚繞之中,紅墻黃瓦顯得格外醒目,在雨后的濕潤空氣中增添了幾分靜謐之美。周圍綠樹環(huán)繞,環(huán)境清幽宜人。</p> <p class="ql-block">禪寺舉辦禪修與法會:2013年起舉辦禪修夏令營、佛七法會等。現(xiàn)任住持養(yǎng)航法師是溈仰宗第十一代傳人。古色古香的大殿前樹立著一棵高大的樹木,枝葉繁茂遮擋住了部分陽光,大殿上方懸掛著“方圓默契”四個金色漢字牌匾,并點(diǎn)綴以紅絲帶祈福之意濃厚。</p> <p class="ql-block">仰山棲隱禪寺不僅是佛教圣地,也是集歷史、文化與自然風(fēng)光于一體的重要景點(diǎn)。一座古色古香的傳統(tǒng)建筑坐落在湖邊,周圍環(huán)繞著郁郁蔥蔥的大樹與遠(yuǎn)處朦朧的山巒;建筑物色彩鮮艷,紅色屋頂與黃色墻壁相映成趣,在雨后濕潤的地面上反射出柔和光澤。</p> <p class="ql-block">禪寺周圍有著一片開墾的農(nóng)田,種水稻和蔬菜等,禪寺的僧人生活自給自足。</p> <p class="ql-block">雨天更增添禪寺美麗的景色。一條寬闊的道路延伸至遠(yuǎn)處的傳統(tǒng)寺廟之前,道路兩旁樹木郁郁蔥蔥,天空陰沉但未下雨,給人一種平和祥瑞的感覺。道路上行人稀少,偶爾可見幾個人影匆匆走過。</p> <p class="ql-block">仰視禪寺,一尊巨大的觀音佛像佇立在一個圓形水池中央,周圍環(huán)繞著整齊排列的小樹叢與建筑物;遠(yuǎn)處可見更多相似風(fēng)格的傳統(tǒng)廟宇結(jié)構(gòu),在雨后濕潤的土地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新明亮。</p> <p class="ql-block">祈福平安。站在香爐旁虔誠地供奉著蠟燭,在陰郁天氣下增添了幾分莊重感。</p> <p class="ql-block">祈福。墻上掛著許多寫滿祝福語的小牌匾,紅色繩子串連著它們懸掛在墻面上方中央位置有一幅裝飾畫寫著“祈福墻”字樣。</p> <p class="ql-block">靜下心來抄經(jīng),這才是修身養(yǎng)性。在一個室內(nèi)環(huán)境中,幾位成人與小孩坐在長桌旁專注地書寫經(jīng)文;房間裝飾典雅,墻上掛滿了書法作品與花卉圖案,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文化氛圍濃厚的空間。</p> <p class="ql-block">我和夫人各人抽了個上上簽“本來清凈”和“覺悟”。兩張書簽放在木質(zhì)桌面上,上面分別寫著“覺悟”、“本來清凈”,旁邊有兩個透明玻璃瓶插著植物枝條作為裝飾品。</p> <p class="ql-block">遠(yuǎn)山云霧繚繞一派仙境。遠(yuǎn)處山巒被薄霧籠罩,給人一種朦朧而幽靜的感覺,近處建筑錯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屋檐下的紅燈籠隨風(fēng)輕輕搖曳。</p> <p class="ql-block">進(jìn)出禪寺的牌坊。竹林環(huán)繞中的牌坊隱約可見于云霧繚繞之中,給人一種神秘而幽靜的感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