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胥山人</p><p class="ql-block">圖/照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踩著四月的馨香,我們二十多位原支邊大興安嶺的老知青相聚于嘉善大麗農(nóng)莊,并留下了一張?zhí)N含無限深情的照片。那是一張被歲月雕刻的臉龐 的"集合",每一道皺紋都藏著過往的故事,每一雙 眼睛都閃爍著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內(nèi)心深處,我們這群老知青的再度聚首, 恰似久旱逢甘霖,這份重逢實屬不易。自1970年初冬那個下午,我們從嘉善花園弄縣政府大門口出發(fā),帶著對未知的憧憬與勇氣,踏上了前往大興安嶺的征途。 多數(shù)人一別家園便是八載春秋,更有諸多同仁自此成了異鄉(xiāng)的游子,扎根于遠(yuǎn)方,勤勉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憶往昔,當(dāng)我們踏上大興安嶺那片廣袤的土地,那份純真的友誼便在皚皚白雪中悄然萌芽,堅韌而頑強。在那遙遠(yuǎn)的祖國邊疆,我們與刺骨的嚴(yán)寒搏斗,與漫長的寂寞為伍,以沸騰的青春和無盡的汗水,澆灌出了一段段刻骨銘心的記憶。那時的我們,仿佛是被命運的筆觸緊緊相連的一群英雄,共同穿越了歲月的風(fēng)霜雨雪,對那段非凡的歷程,懷揣著一份難以盡述的感悟與深沉的情感。那時的日子,恰似一杯醇厚的烈酒,初嘗時辛辣刺鼻,細(xì)品之下,卻回味無窮、甘甜綿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且,我們這群人的生命軌跡并未就此止步。 步入上世紀(jì)80年代,我們陸續(xù)返城,多數(shù)人踏上了歸途,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嘉善。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我們秉承了過往的堅韌不拔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將滿腔的熱情與精力傾注于嘉善的建設(shè) 與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yè)中。我們之中,有人榮獲國 家級勞動模范的殊榮,有人肩負(fù)起縣委領(lǐng)導(dǎo)的重任,還有人在科技領(lǐng)域及其他關(guān)鍵部門發(fā)光發(fā)熱,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與奉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dāng)然也有一部分人,他們依然堅守在遙遠(yuǎn)的東北大地,或許是為了心中的夢想,或許是為了肩上的責(zé)任。為了這次相聚,大家跨越千山萬水,從天南海北匯聚一堂,如同久別重逢的家人,心中充滿了溫暖與喜悅。相聚那一刻,農(nóng)莊內(nèi)歡聲笑語不斷,時光仿佛倒流,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滿懷激情與夢想的青年時代,那份純真與熱烈,依舊讓人 心潮澎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dāng)眾人再度相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但多年的離別讓彼此的面容略顯得有些陌生。而就在自報"家門",那一聲聲熟悉的名字響起的瞬間,親切感如潮水般涌來,淹沒了所有的距離與隔閡。大家緊緊擁抱在一起,那份激動與感動,如同冬日里的 一把火,溫暖而熾烈,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熱淚盈 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隨著心情逐漸平靜,大家圍坐一堂,話題自然而然地轉(zhuǎn)向了家常,大家紛紛詢問起對方的近況, 從工作到家庭,再到生活,每一個細(xì)節(jié)都充滿了關(guān)心與牽掛。歲月在每個人的臉上都留下了痕跡,但那份對生活的熱愛與對友情的珍視,卻從未改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交談中,大家不禁感慨起一路走來的風(fēng)雨兼 程。有人嘆息歲月如梭,青春不再;有人遺憾命運多舛,未能如愿以償。然而,這些遺憾更像是生命樂章中的一抹暗色,雖然略帶憂傷,卻也為整個樂章添了更多的層次與深度,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更加懂得感恩與珍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中絕大多數(shù)人只有一個孩子,都是獨生子 女的家庭,古稀之年已悄然而至,最小的也已72歲, 其中有位81歲的大哥精神矍鑠,歲月雖在他身上留下痕跡,卻未曾帶走他的風(fēng)采?,F(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都很注重保養(yǎng),但歲月不饒人,小病小痛如影隨形,腿腳不再靈便,身體這個"機器"或多或少開始出現(xiàn)"故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想當(dāng)年,我們正值青春期,卻因貧窮等原因,失去了讀書的機會。雖然我們自身讀書不多,但我們對知識的渴望從未停止。我們把這份渴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用盡全力去教育、培養(yǎng)子女。在我們 有了孩子后,我們把子女的教育看作最重要的事。 正是我們有著遠(yuǎn)大的目標(biāo)和眼光,才把子女都培養(yǎng) 得非常出色,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步入大學(xué)殿堂, 成為各行各業(yè)的精英,有全國知名的作家,有優(yōu)秀 的科技工作者……孩子們繼承了我們的希望,用汗水書寫著祖國的輝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中的不少人雖然仍在為下一代默默付出 著,陪伴孫輩們成長,但那份樂在其中的心情卻溢 于言表。就像是一位老園丁,雖然已近暮年,但依然熱愛著我們下一代這些幼苗。看著孫輩們茁壯 成長,我們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喜悅和滿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過這次與"老嶺友"的相聚,我們更加深刻地認(rèn)識到享受當(dāng)下夕陽時光的重要性。在有限的生命中,我們要更好地保重自己,不給子女添麻煩,有 質(zhì)量地度過晚年。就像一棵老樹,雖然枝葉不再繁茂,但根依然深扎在土壤中,汲取著大地的滋養(yǎng)。 我們要讓自己的晚年生活充滿陽光和溫暖,讓每一 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隨著歲月的悄然流逝,我們的年齡日益增長, 每一次相聚都愈發(fā)顯得珍貴。彼此間的距離也在 不經(jīng)意間拉遠(yuǎn),但那份深厚的友誼卻如同陳年的美酒,越久越香。因此,我們更應(yīng)該倍加珍視每一次 重逢的機會,相互關(guān)心、保重身體。雖然我們都已 步入古稀之年,但我們得把握這"晚年時光"的溫馨 余韻,常相往來、共度余生。愿夕陽下的我們,依然閃耀著璀璨的光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