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春時節(jié),享用過豐盛的早餐后,我們告別了清水河縣,驅(qū)車一個半小時,一路向南,抵達了晉蒙邊界上的璀璨明珠——老牛灣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老牛灣,是母親河黃河踏入山西的第一站。這里因地形獨特,石灰?guī)r峭壁嶙峋,犬牙交錯,仿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長城蜿蜒而行,沿著陡峭的山巒與黃河并肩南下,宛如兩條巨龍攜手飛舞。古時,老牛灣堡作為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巍然屹立于此。如今,隨著引黃入晉工程和萬家寨水電站的建設(shè),老牛灣化身為高峽平湖。引水灌溉,種花養(yǎng)魚,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這里已然成為一處集休閑、度假、養(yǎng)生于一體的勝地,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游內(nèi)蒙古老牛灣</p>
<p class="ql-block">萬里黃河此處彎,老牛灣上意如瀾。</p>
<p class="ql-block">長城垛口迎殘照,古堡墻頭映碧灘。</p>
<p class="ql-block">水繞峰回呈妙景,山環(huán)浪涌繪奇觀。</p>
<p class="ql-block">千年歲月留痕處,勝境迷人不忍還。</p> <p class="ql-block">相傳很久以前,天降大雨,連綿不絕,大地即將淪為汪洋。太上老君牽著神牛犁地,欲使洪水循規(guī)蹈矩。然而,當神牛犁至老牛灣時,卻被一座明燈山阻擋。山上亙古不滅的明燈令神牛受驚,犁出一道大灣,因而得名“老牛灣”。這個古老的傳說為老牛灣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成為當?shù)匚幕闹匾M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老牛灣位于晉蒙交界,黃河在此處畫出一道優(yōu)美的大彎,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地貌景觀。黃河水清澈碧綠,與兩岸的黃土高原交相輝映,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這里是黃河與長城的交匯點,也是山西與內(nèi)蒙古的界河——楊家川溝匯入黃河的河口,構(gòu)成了一幅壯麗的畫卷,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p> <p class="ql-block">老牛灣村古樸依舊,石砌的房屋與蜿蜒的小巷仿佛將時光拉回到過去。游客可以在這里體驗濃郁的民俗風情,品嘗黃河魚、莜面等特色美食。此外,老牛灣還是戶外活動的理想之地,徒步沿黃河岸邊行走,從不同角度欣賞美景,或乘坐游船暢游黃河,感受大自然的恢弘氣勢。</p> <p class="ql-block">太極灣,位于黃河蒙晉段,西北接內(nèi)蒙古清水河縣老牛灣,東南連山西省石樓縣辛關(guān)鎮(zhèn)。這里是黃河九十九道灣中的一個,有人稱之為“天下黃河第一灣”。然而,從地理位置和黃河走向來看,這一說法并不科學(xué)。黃河在陜晉峽谷段總體由北向南流,至辛關(guān)黃河大橋以南6公里處,突然向東轉(zhuǎn)了一個極為奇特的大彎。從高處俯瞰,此彎西窄東寬,尾部圓滿,形如葫蘆,兩面基本對稱。入彎至出彎處水流總長8000米,彎內(nèi)陸地最窄處僅700米,最寬處達1700米,最高處與水面垂直距離為196米。</p> <p class="ql-block">觀清水河太極灣</p>
<p class="ql-block">長河舞翠綢,妙手繪陰陽。</p>
<p class="ql-block">灣抱乾坤秀,山含日月光。</p>
<p class="ql-block">風吟千古韻,波漾萬年章。</p>
<p class="ql-block">佇立心神醉,陶然意未央。</p> <p class="ql-block">大河禹宿,位于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老牛灣黃河大峽谷旅游區(qū),是一處融合黃河文化體驗與戶外露營的特色住宿項目。這里提供帳篷、窯洞等獨特住宿形式,讓游客在享受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深入體驗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p> <p class="ql-block">留香灣</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的窯洞酒店</p> <p class="ql-block">大炕</p> <p class="ql-block">4月29日清晨,我們告別了老牛灣,驅(qū)車兩小時,抵達山西省朔州古城。朔州老城,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qū)舊南街大片區(qū),占地面積達1435畝。這座古城歷史悠久,秦漢時已建成,北齊年間進行了擴建,元末明初又重新修筑。城墻呈正方形,南北長1100米,東西寬1050米,是山西省現(xiàn)存較早且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城之一。如今,經(jīng)過大規(guī)模的修繕與擴建,朔州老城已成為當?shù)氐囊淮舐糜尉包c,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探訪。</p> <p class="ql-block">文昌閣</p> <p class="ql-block">崇福寺,古稱林衙院,坐落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qū)東大街北側(cè),占地面積23400平方米。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敕監(jiān)造。崇福寺坐北朝南,規(guī)模宏大,其主要建筑沿中軸線分布,形成一座殿閣群居的古寺廟。盡管歷經(jīng)朝代更迭,崇福寺仍保留了傳統(tǒng)建筑的記憶與工藝,不僅延續(xù)了建筑歷史文脈,還為文化教育與宣傳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建筑科技水平與生活文化水平。保護崇福寺的建筑裝飾遺產(chǎn)文化,對促進周邊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p> <p class="ql-block">朔州尉遲敬德廟,位于山西朔州老城區(qū)的崇福廣場東側(cè),是為了紀念唐朝名將尉遲恭而建。尉遲恭,山西朔州的著名將領(lǐng),被封為鄂國公,以忠誠善戰(zhàn)著稱,被尊為門神,因此朔州被譽為“門神故里”。這座廟宇是一座新建的兩進院落,殿宇齊全,展示了三晉地區(qū)的水土民俗與民風。廟內(nèi)供奉著尉遲恭的門神像,成為千萬民眾的道德楷模。</p> <p class="ql-block">午歺后12.15分,我們離開朔州古城,行車7小時,平安到家,圓滿結(jié)束了蒙晉邊界三日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