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戶外游戲時間到了,孩子們正在玩安吉木箱組和區(qū)域,在區(qū)里投放了多種材料,如木板、立梯、梯子、軟墊、輪胎、球、等材料,孩子們喜歡運用這些材料自由組合探索各種玩法。一次游戲中,兩個孩子將籃球帶上木梯,從木梯上滑落,竟意外命中鋪在地上的輪胎里,這一發(fā)現(xiàn),吸引周圍同伴效仿,引發(fā)了大家的討論,我們探索之旅就此開啟……</p> 游戲?qū)嶄? <p class="ql-block">第一階段:</p><p class="ql-block"> 滾動皮球進輪胎孩子們將木梯立起,在不遠處搬來矮梯子,把木板架在梯子上,讓木板卡扣卡住梯子邊緣,又在木板旁放輪胎當(dāng)籃筐。子鈞在木板上從上往下傳球,目標是讓球滾進輪胎“籃筐”。子鈞首次嘗試失敗,球沒進,胡幀棟建議他加快球速再試。</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子鈞用力推球,球速雖快卻沒進,一下子彈跑了。</p> <p class="ql-block"> 寶燁鼓勵她再來,并提醒這次力氣小一點。經(jīng)過多次嘗試,兩人成功讓球進筐, 他們的游戲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一起探索。</p> <p class="ql-block"> 回到活動室后,孩子們對滾球游戲進行了熱烈討論。有的小朋友興奮地說:“我發(fā)現(xiàn)力氣太大球就跑歪啦,輕輕推反而能進?!?另一個小朋友接著道:“而且要對著木板和輪胎的中間滾,不然就會撞到邊上?!?lt;/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師抓住契機,引導(dǎo)孩子們思考如何改進游戲。有的孩子提議可以換不同大小的球試試,感受滾動速度和方向的變化;還有孩子說可以改變木板的坡度,看看會不會讓球進筐更容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交流分享中,孩子們不僅回顧了游戲過程,還拓展了思維,對游戲背后的物理原理有了更直觀的感受。這次滾球游戲就像一把小小的鑰匙,打開了孩子們探索世界、主動思考的大門,期待他們在后續(xù)的游戲中收獲更多驚喜與成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第二階段:滾動皮球進輪胎滾筒</b></p><p class="ql-block"> 在上次的游戲中,雖然有時候球可以滾進輪胎,但球還是容易彈出來,在今天的游戲中,我觀察到孩子們將一個輪胎換成了兩個輪胎當(dāng)球框,并把木板一端放到了輪胎里。</p> <p class="ql-block"> 孩子們拿著球從木梯上進行滾球,將球放到長板的一端,瞄準后將球滾動進輪胎內(nèi)。球滾進后,其他小朋友負責(zé)取球。</p> <p class="ql-block"> 改進游戲設(shè)置后,孩子們的游戲體驗有了明顯變化。當(dāng)皮球順著木板滾下時,落入兩個輪胎組成的“球框”中,大大降低了彈出的概率。 有的孩子興奮地拍著手說:“哇,這樣球就不容易跑出去啦!” 其他孩子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接著,孩子們開始嘗試不同的滾球方式。有的孩子站在木板的一端,輕輕推動皮球,讓它緩緩滾入輪胎;有的孩子則嘗試從稍遠的距離用力將球滾出,看能否精準入“框” 。在不斷嘗試中,孩子們逐漸掌握了控制皮球滾動速度和方向的技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游戲過程中,孩子們還自發(fā)地進行分工合作。有的負責(zé)擺放木板和輪胎的位置,調(diào)整角度;有的負責(zé)滾球,感受每次嘗試帶來的不同效果;還有的在一旁仔細觀察,總結(jié)經(jīng)驗并分享給小伙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次游戲的改進,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和空間感知能力,更培養(yǎng)了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相信在后續(xù)的游戲探索中,孩子們還會不斷創(chuàng)造出更多有趣的玩法。</p> <p class="ql-block"><b>第三階段 梯子滾球</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隨著游戲的推進,孩子們在“梯子滾球”玩法中不斷鉆研。有的孩子發(fā)現(xiàn),調(diào)整木梯與安吉箱之間的角度,球滾動的速度和軌跡會發(fā)生變化,于是他們興奮地招呼小伙伴一起嘗試不同角度,一邊操作一邊熱烈討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這時,有個孩子提出:“要是在木梯中間加點東西,球會不會有新的玩法?” 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響應(yīng)。孩子們開始尋找合適的材料,有的搬來小木塊,有的拿來塑料積木,將它們放置在木梯上。當(dāng)球滾過這些障礙物時,出現(xiàn)了跳躍、變向等有趣的現(xiàn)象,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嘗試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球偏離軌道的情況。但孩子們沒有氣餒,他們圍在一起認真分析原因,有的說可能是障礙物放得太密集,有的說也許是木梯不夠穩(wěn)固。經(jīng)過一番討論和調(diào)整,他們終于找到了讓球順利通過障礙物并滾入輪胎球框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b>第四階段:孩子們自由探索滾球</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兩根長板滾球</p> <p class="ql-block">兩根長板分開滾球</p> <p class="ql-block">木板一個豎放一個橫放</p> <p class="ql-block">兩個木板上面寬點下面窄點</p> <p class="ql-block"><b>分析</b></p><p class="ql-block">1.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孩子們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主動探索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面對球無法順利進入輪胎“籃筐”、球易彈出、取球不便以及球在軌道中卡住等問題,他們沒有放棄,而是積極思考、大膽嘗試,通過調(diào)整傳球力度、更換球框、改變軌道設(shè)置等方式不斷解決問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游戲中,棟棟、寶燁等小朋友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游戲任務(wù)。在游戲中怎樣將球滾進輪胎相互想辦法、相互嘗試木板放置的位置,這種合作培養(yǎng)了幼兒的團隊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讓他們學(xué)會傾聽他人意見,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共同達成目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孩子們在滾球游戲中,不斷嘗試木板放置的不同組合和玩法,如用不同的木梯組合搭建滾球軌道、嘗試不同的木板擺放方式等。可以看出孩子們在游戲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和經(jīng)驗,對現(xiàn)有材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探索出多種有趣的玩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從最初簡單的滾動皮球進輪胎,到后來不斷調(diào)整球框、改變軌道,玩法越來越復(fù)雜,對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空間感知能力和動作控制能力有了更高要求,這體現(xiàn)了孩子們能夠在游戲中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調(diào)整游戲難易程度。</p> <p class="ql-block">時間:4.15</p><p class="ql-block">自主游戲觀察記錄:搭建房子</p><p class="ql-block"><b>第一次游戲:</b></p><p class="ql-block"> 小婉多次搬運來四腳梯,接著我觀察到她又去搬了不能折疊的墊子,可能是她搬運的東西多或者看起來比較大的材料,一下子吸引了其他幼兒的注意,于是,他們紛紛問小婉:為什么拿這么多呀?要干什么?怎么玩的?</p><p class="ql-block">我聽到小婉說:“我想搭一個房子。”其他小朋友也想加入這個游戲,小婉也同意了!搭建房子的幼兒數(shù)量增加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小朋友們的合作中,房子基本上完成啦!我們可以看到墊子有的是折疊的、有的是不能折疊的,在這次的搭建中,孩子們有什么問題呢?</p> <p class="ql-block"> 通過與他們的表征傾聽中,我關(guān)注到他們說的最多的是房子倒了、塌了、不牢固!在一對一傾聽中,我向幼兒提問:如何做房子不倒塌呢?有的幼兒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兒說我們問問其他小朋友吧!于是,我們進行了一次集體分享!小婉說:“他們可以用輪胎固定墊子!”奕晨說:“多放點四腳梯,讓墊子不是空的?!膘贤f:“我坐在四腳梯上扶著墊子,碰墊子、梯子的時候,要輕輕的,不能用力,一使勁,房子也會倒!”</p> <p class="ql-block"> 小婉又有了新的想法:她說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在房頂?shù)纳厦嬖俅钌先切蔚姆宽敚遣皇蔷屠喂汤??他們對這個也比較好奇,便約定明天嘗試嘗試!<b>第二次游戲:</b></p><p class="ql-block"> 這次我們觀察到墊子內(nèi)外增加了四腳梯用來固定,并且房子大多數(shù)是沒有房頂?shù)?,直接看向天空,在房子的一角的上面橫著放了一個墊子,并且在上面放了能折疊的、像帳篷一樣的房頂,這次雖然房子的四周堅固了,可是,最后房子還是倒啦!</p> <p class="ql-block">我們再次進行了分享</p> <p class="ql-block">問題一:今天的房子和昨天的有什么變化?</p><p class="ql-block">小婉:“擴大了地盤?!?lt;/p><p class="ql-block">一依說:“沒有了屋頂?!?lt;/p><p class="ql-block">高歌:“四腳梯變多了,多了六個?!?lt;/p><p class="ql-block">小婉說:“增加了門?!?lt;/p><p class="ql-block">奕晨:“房子的門反了!”</p><p class="ql-block">問題二:為什么說房子的門反了,該怎么改呢?</p><p class="ql-block">小婉說:“折疊的墊子如果反了,在外面就打不開門,根本進不去。我們把折疊的墊子反過來放就行?!?lt;/p><p class="ql-block">問題三:明軒說沒有房頂?shù)脑挘掠炅嗽趺崔k?</p><p class="ql-block">小婉說:“下雨的話,就不要這個家了!”</p><p class="ql-block">明軒說:“那不行,我們還是再試試有房頂?shù)陌?!?lt;/p> <p class="ql-block"><b>第三次游戲</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在這次游戲中,經(jīng)過小組分享,我得知了這次的房子分為一樓、二樓、三樓,這次有直接看天空的,也有有房頂?shù)?!他們?nèi)滩蛔∠敕窒斫o其他幼兒聽與看,于是我們再次根據(jù)自主原則,進行了分享!</p> <p class="ql-block"> 在分享中,幼兒提出了一個問題:哪一樓最安全呢?有小朋友認為一樓,也有認為是二樓的,也有說是三樓的,于是我們進行了一場辯論,說說你認為它安全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認為一樓安全的小朋友說:“一樓矮,比較安全,二樓下雨,三樓太高了?!?lt;/p><p class="ql-block">認為二樓安全的小朋友說:“二樓不高也不矮,也不擔(dān)心碰頭,還方便上樓?!?lt;/p><p class="ql-block">認為三樓安全的小朋友說:“三樓有帳篷,有屋頂,非常牢固!”這時候,沒有發(fā)表建議的明軒說:“哪一樓都安全,只要我們搭建牢固,好好檢查!”</p> <p class="ql-block">三、教師總結(jié)</p><p class="ql-block"> <b>幼兒的思維亮點與學(xué)習(xí)契機</b></p><p class="ql-block"><b>1.幼兒圍繞“安全”展開辯論,展現(xiàn)了基于自身經(jīng)驗的邏輯推理能力</b></p><p class="ql-block">明軒的總結(jié):跳出具體樓層爭論,提出“搭建牢固+檢查”的核心條件,展現(xiàn)系統(tǒng)性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p><p class="ql-block"><b>2.幼兒在辯論中嘗試傾聽他人觀點(如回應(yīng)同伴的“下雨”“碰頭”理由),并嘗試用語言說服對方,初步形成“觀點-理由”的表達邏輯。 </b></p> <p class="ql-block">教師反思</p><p class="ql-block"><b>1.從“爭論”到“探究”的引導(dǎo)藝術(shù) </b></p><p class="ql-block">教師需敏銳捕捉幼兒爭論背后的興趣點(如安全、結(jié)構(gòu)),將其轉(zhuǎn)化為可操作的探究問題,而非止步于觀點對立。 </p><p class="ql-block"><b>改進方向</b>:在后續(xù)活動中提供更多實物操作機會,讓幼兒通過實證驗證假設(shè),而非僅停留在語言辯論。</p><p class="ql-block"><b>2.傾聽與追問的平衡 </b></p><p class="ql-block">明軒的總結(jié)表明,幼兒的深度思考常隱藏在看似“總結(jié)性”的語言中。教師需進一步傾聽并追問:“為什么你覺得只要牢固和檢查就安全?如果檢查發(fā)現(xiàn)房子不牢固怎么辦?”以推動邏輯鏈條的延伸。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