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8日晚,我悉心傾聽了一堂令人大呼過癮、解渴的金課,國防科大政委陳國強中將全程脫稿,沒有一句官樣文章,有的是自己對于組織建設、基層建設、帶兵育人等的獨到見解、獨家做法,更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的話風和勁道的話語,引得現場掌聲笑聲不斷。我這幾天在國防科技大學參加活動,看到陳政委全是脫稿講話。組織處長陳濤跟我說,“我們現在輕松多了,首長的講話都是自己準備,而且是現場脫稿講話?!泵摳逯v話絕不是簡單的事兒,我近日跟隨國防科大新任組織書記培訓班到延安,深刻感受到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年多是脫稿講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跨越時空的脫稿講話,看似是口才與膽識的展現,實則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精神密碼:脫稿不是表演,而是底氣的自然流露;講話無需講稿,因為真理早已熔鑄于心。此時,我正坐在西安至北京的高鐵上,</span>我想試著解讀一下,領導干部脫稿講話的底氣來自哪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底氣源自“胸藏萬匯憑吞吐”的理論積淀</b></p><p class="ql-block">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泵飨谘影哺G洞里寫下500余篇光輝著作,《矛盾論》《實踐論》等手稿上布滿修改痕跡,正是這種對馬克思主義的“鉆之彌深”,讓他在楊家?guī)X的土炕上、在棗園的蘋果樹下,隨時能脫稿講透“實事求是”的精髓。陳國強中將脫稿時信手拈來當前組織建設存在的“五重五輕”問題:重業(yè)務、輕黨建,重科研、輕教學,重管事、輕管人,重建設、輕管理,重自燃、輕點燃。講到管理要經常講“六理”:講好科學真理,講深強軍道理,講明治軍法理,講透人生哲理,講實戰(zhàn)友情理,講清健康心理。這些看似脫口而出,實則是他深入調研沉淀的事理交融方法。講到書記抓全面建設的規(guī)律性“六抓六建”思路:首位首抓,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主業(yè)主抓,加強核心(辦學)能力建設;大事大抓,加強組織人才建設;重心重抓,加強基層基礎建設;鐵律鐵抓,加強法治軍營建設;常態(tài)常抓,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正如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真正的脫稿不是“脫口秀”,而是理論與實踐在腦海中釀成的“活水”,一旦開閘便自然奔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底氣來自“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踐淬煉</b></p><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紀念館里,陳列著周恩來同志抗戰(zhàn)時期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滿敵我兵力部署、群眾訴求細節(jié),這份“活地圖”式的積累,讓他在重慶談判桌前無需講稿,數據典故信手拈來。傳承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實打實的踐行。陳政委在講話中提及怎么讓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學員、我們的干部對組織有找到家的感覺,有回到家的感覺,有時候會有離開家的感覺。離開家就要體現告別文化,你這個單位只要有人退休轉業(yè)調轉了,無論是范圍多大,一定給他一個隆重的告別儀式。你這個集體來新人,不管他是什么人,哪怕是社聘人員,一定非常隆重的給他舉行歡迎儀式。筆看對此深有感受,我退休時的儀式交接,讓我終生難忘。組織當如鮮活躍動的生命體,以真誠尊重為骨骼,以溫情關懷為血肉,讓每位成員在融入其中時,都能感受到被珍視的鄭重與被托舉的暖意。組織不應該是冰冷的架構,而應化作傳遞理解的橋梁、匯聚力量的磁場,以共情與善意,構筑起滋養(yǎng)心靈的溫暖港灣。講到書記抓工作“四要”:政治站位要高、戰(zhàn)略謀劃要遠、思維理念要新、具體抓手要實。古人講“紙上得來終覺淺”,脫稿講話的“脫口而出”,本質是“爛熟于心”,就像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在南海邊談特區(qū)建設,不用講稿卻句句切中要害,因為他早已把中國的國情、百姓的期待、世界的趨勢,在無數次調研中刻進了心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底氣根于“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赤子情懷</b></p><p class="ql-block">翻開《毛澤東年譜》,1942年整風期間,毛主席在中央黨校作報告,多次離開講稿走到學員中間,用“有的放矢”“實事求是”等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解疑釋惑。這種“脫稿”的勇氣,源自他“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的初心。學習領袖的思想,更應該學習領袖的做法。陳政委授深如行云流水、娓娓道來。他講到組織書記應如何做政治工作,那就是應該“點燃、激活、圓夢、感動,即:點燃夢想,激活動力,助推圓夢,制造感動。要用自己的好心情,帶來部屬的心情好。要讓部屬流下感動的眼淚,幸福的眼淚,絕對不能流下無助的眼淚、痛苦的眼淚。他動情的說:“科大的學員應該是陽光、自信、堅定和有點調皮,<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大人不能干巴巴、硬邦邦、冷冰冰的……</span> ”講到政委為什么要抓伙食,<span style="font-size:18px;">為什么要搞高地名廚爭霸賽?為什么要評包子大王、饅頭大王、紅燒肉大王……</span>因為抓住胃、穩(wěn)住心、影響腦,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需要有一流的大學食堂做支撐。明代張居正說“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難的不是“行”,而是“用心行”:當講話者心里裝著官兵的冷暖、裝著事業(yè)的興衰,那些源自實踐的思考、飽含真情的話語,自然會沖破稿紙的束縛,直抵人心。</p><p class="ql-block">從延安窯洞的油燈到科技強軍的課堂,脫稿講話的傳統(tǒng)里,藏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制勝密碼”:不是為了展示口才,而是拒絕“官樣文章”的真誠;不是追求形式創(chuàng)新,而是對“實事求是”的堅守。 脫稿講話真正的底氣,從來不是口若懸河的技巧,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理論內功,是“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實踐積累。當講話者的心中裝著真理、裝著人民、裝著事業(yè),何須講稿?因為每一句話,早已在日復一日的躬行中,寫成了最好的“底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