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哈爾濱也是會下雨滴。<br> 發(fā)出這聲感嘆的時候,我和同事剛走出哈爾濱站——又是半天奔波,兩小時汽車從同江到雙鴨山西,再從雙鴨山西坐三小時動車到哈爾濱……四月里,二十四節(jié)氣的“谷雨”剛過,哈爾濱便在4℃—15℃的氣溫波動中,給了夜晚到達的我們,這一場春雨。<br> 很滋潤人心的一場雨。隔著車窗,看見雨水把窗外五顏六色的萬家燈火,匆匆掠過又滾動著,一溜溜滑落在窗玻璃上,忽然有種莫名的溫馨感。好像是人在旅途中的一點歸屬感。之前以哈爾濱為中轉站,先到齊齊哈爾,返回后,又從哈爾濱出發(fā),去同江。而這次從同江再次來到哈爾濱,則意味著馬上可以結束這次東北之行的出差任務,叫人怎么不對這座城市也生出好感來——這是達到一個階段性目標的好感,哈哈,人就是這么感性!<br> 于是,這個城市的空氣在這場夜雨的浸潤下,清新、溫潤。</h1> (從哈爾濱出發(fā)去雙鴨山西) (從雙鴨山西回到哈爾濱) <h1> 雨,原來哈爾濱也會下雨。</h1><h1> 在原來刻板印象里,總覺得哈爾濱就只該被白雪皚皚覆蓋著,才配得上最北的省會城市這個地理位置。可這次剛打開車門一腳踏進半明半暗的街道,頭頂密密卻也不失溫柔的雨,以及哈爾濱比下午剛剛離開的同江升高幾度的溫度——這一切居然奇怪地讓異鄉(xiāng)的人有了回到故鄉(xiāng)的熟悉——四川盆地,春季是少不了一場場夜雨的滋潤,一場場夜雨的洗滌。春雨,是溫潤大地的雨。</h1><h1> 不容多想。站在飯館臺階上的同事,已經(jīng)在叫我了:“快點進來,在下雨!”</h1> (“宏達老菜館”對面的“東北老菜館”) <h1> 當?shù)赝聨サ娘堭^,是哈爾濱的一家老菜館。實話說,這“宏達老菜館”幾個字,第一眼看去,中規(guī)中矩,讓人印象并不深刻。加上心里還在嘀咕時間已經(jīng)八點了,是不是不吃晚飯更有利身心健康呢……但是,知道接下來我遇見什么了嗎——雪衣豆沙!當這道好幾年前曾在長春吃過并留下美好印象的雪衣豆沙,再次出現(xiàn)在眼前,心里那個小欣喜呀,立馬趕跑了“吃還是不吃”這個糾結。原來,美食也是能帶給人一個“他鄉(xiāng)遇故知”的熟悉感的。</h1><h1> 這盤再次吃到的雪衣豆沙,色澤依然潔白,一團團地簇擁在盤子里。餡料是微甜不膩的豆沙,一切,仍是心中那道獨具特色的小點心。</h1> <h1> 至于另一道小點心,算是一個小驚艷。大黃米煎餅烙,外形看就是常吃的黃米涼糕裹了一層煎餅,但入口,卻比在別處吃的黃米涼糕更好吃,也不知是不是裹了這層脆脆煎餅的原因??傊贸?。</h1> <h1> 接下來說主菜。鍋包肉在東北,大概就像回鍋肉之于四川——普通人家家戶戶都會做,各個川菜館也都有,但要做得好吃,卻是很難得。很幸運,在“宏達老菜館”就吃到了一盤好吃的鍋包肉。 </h1> (鍋包肉) (大連蔥油餅) <h1> 清蒸興凱湖白魚。按照店內(nèi)“松江破冰,春鮮入宴”的開江魚季的廣告來推測,這條白魚來自雞西市的興凱湖,顯然是破冰開江之季最新鮮的湖鮮。說到這,是不是應該感謝慷慨的大自然?</h1> <h1> 酥炸河蝦,也是一道讓人驚艷的菜。菜如其名,又酥又香,至于來自哪條“河”?姑且就當做是松花江吧。<br> 魚餅年糕雞毛菜,名字雖然長,但因為只吃了雞毛菜,所以印象最深的還是雞毛菜——好吃!忽然想到如果換愛吃年糕的好友來,她準說,年糕好吃。哈哈哈。</h1> (酥炸河蝦) (豆豉養(yǎng)生菌) <h1> 還有老菜館干炸丸子、酥炒荔浦芋頭……還有快到尾聲時,店家贈送了一道新菜炸土豆——等等,好吃是好吃,問題是,這些都是“炸”的好不好——那就,偶爾吃一吃就好。</h1> (老菜館干炸丸子) (酥炒荔浦芋頭) (炸土豆) (老菜館四喜拼盤) (海參燒鹿筋) (龍江炒肉拉皮) <h1> 至于飲料“東北凍梨汁”也可圈可點。用文藝的說法,這是冬天特意儲存下的溫情,留給春天來到這個城市的過客——沒吃到凍梨,至少還有凍梨汁。</h1> <h1> 一頓飯吃了快兩小時。走出飯館,綿綿的雨,仍然在哈爾濱的夜里。此刻的我,當然不知道第二天將是晴天麗日,就像不能預見在這個雨夜的異鄉(xiāng),風塵仆仆中還能吃到這么可口的一餐飯——感謝遇見,別無它語。</h1><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