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 影:孤帆遠影</p><p class="ql-block">美篇號:903694</p> <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爾是一座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她坐擁歐亞、遙指非洲,博斯普魯斯海峽穿城而過。伊斯坦布爾有著太多值得講述的歷史,簡言之,一座城市,三個名稱。古希臘時期,她是文明之光拜占庭;東羅馬時代,她是信仰之巔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下,她是圣城伊斯坦布爾。東西方在此匯聚,穆斯林和基督教在此地融合。所以,才有拿破侖所言:“如果世界只有一個首都,那一定是伊斯坦布爾”。圖為獨立大街上緩慢行駛的老式電車。</p> <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爾是世界上唯一橫跨兩大洲的城市。在亞洲大陸最西端的黑海與地中海之間,有一條至關(guān)重要的“黃金水道”馬爾馬拉海,它把亞洲和歐洲大陸分割開來。而伊斯坦布爾就扼守著馬爾馬拉海。見圖所示。</p> 參觀多爾瑪巴赫切宮 <p class="ql-block"> 2月19日清晨6:15直飛航班落地伊斯坦布爾國際機場,印象當(dāng)天伊斯坦布爾陰雨轉(zhuǎn)小雪,正擔(dān)心天氣不好不便游玩時,大巴將一行人一下子拉到了外地,路途中雨雪轉(zhuǎn)換成晴天,從此,每天陽光明媚,一路無雨雪,真叫一個爽!可是,今天伊斯坦布爾多云了,藍天白云失約了!</p> <p class="ql-block"> 2月27日,游伊斯坦布爾的主要行程安排在今天。圖為戴頭巾的女警察與警車。</p> <p class="ql-block"> 多爾瑪巴赫切宮建于19世紀中葉,因與建于15世紀的托普卡帕宮類似,所以被稱為新皇宮,而后者被稱為舊皇宮。多爾瑪巴赫切宮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歐洲沿岸上,宮殿建筑順著海峽綿延600米,高大寬廣,氣勢恢宏,隱約透露著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帝國的輝煌與富庶。</p> <p class="ql-block"> 宮殿中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會客廳,猶如迷宮一般。所有的門、窗和天花板都經(jīng)過精心裝飾,有些地方還用黃金點綴。其中最的廳由56根圓柱支撐,吊著一個重達4.5噸,由750顆燈珠晶體構(gòu)成的巨大枝形水晶吊燈,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贈送。宮殿內(nèi)部還收藏了許多名家的畫作,也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 新皇宮建筑風(fēng)格獨特,不同于傳統(tǒng)的奧斯曼建筑,更多地采用了歐式宮廷設(shè)計,融合了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和奧斯曼傳統(tǒng)風(fēng)格。但在裝飾上更體現(xiàn)了歐洲風(fēng)格,如水晶吊燈、鍍金樓梯和大理石柱等,展現(xiàn)了奢華與輝煌。</p> <p class="ql-block"> 宮殿室內(nèi)禁止相機、手機拍照!違規(guī),悄悄的拍了兩張,以證明入內(nèi)參觀。</p> <p class="ql-block"> 走出宮殿,直通海峽。</p> <p class="ql-block"> 宮內(nèi)草坪上的石獅,注意,這里的獅子雕像是寫實,栩栩如生。而中國的獅子雕像則是寫意,…</p> <p class="ql-block"> 出宮殿后,遇上小學(xué)生也來此參觀。孩子們天真活潑,十分開朗,沖著鏡頭張望。</p> 游博斯普魯斯海峽 <p class="ql-block"> 走出新皇宮不遠就來到碼頭,登游艇看海峽。</p> <p class="ql-block"> 多云天氣,海峽風(fēng)平浪靜,但水面上能見度較低,仿佛有層薄霧…。這就是那座連接歐亞大陸的跨海峽大橋。</p> <p class="ql-block"> 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伊斯坦布爾海峽,是溝通黑海和馬爾馬拉海的一條狹窄水道,與達達尼爾海峽和馬爾馬拉海一起組成土耳其海峽(又叫黑海海峽),并將土耳其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隔開的海峽。全長30公里。圖為歐洲區(qū)岸邊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海峽最寬處3.6公里,最窄處708米。海峽兩岸為堅硬的花崗巖和片麻巖,不易侵蝕,岸壁陡峭,水流湍急。博斯普魯斯海峽同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連接,成為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爾位于博斯普魯斯海峽中南段的兩岸,1973年筑成跨越海峽的博斯普魯斯公路大橋,長1560米。之后又于1988年修建了第二座跨海大橋,兩橋相距8海里。之后,2016年8月,第三座跨海大橋建成通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懸索橋之一。</p> <p class="ql-block"> 閑聊一下相關(guān)海域,馬爾馬拉海,又譯馬摩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面積11350平方公里。馬爾馬拉海東北端經(jīng)博斯普魯斯海峽通黑海,西南經(jīng)達達尼爾海峽通愛琴海,土耳其領(lǐng)土將其包圍,是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爾的冬季并不冷,站在游艇上兩岸風(fēng)光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亞洲區(qū)岸邊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博斯普魯斯在希臘語中是“牛渡”之意。傳說古希臘萬神之王宙斯,曾變成一頭雄壯的神牛,馱著一位美麗的人間公主,從這條波濤洶涌的海峽游到對岸。海峽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蘇萊曼尼耶清真寺在對岸</p> 逛大巴扎 <p class="ql-block"> 卡帕勒市場,又稱大巴扎集市,在伊斯蘭語中,巴扎就是集市的意思。這個應(yīng)該熟悉,因為在國內(nèi)的新疆也稱集市為大巴扎。伊斯坦布爾的大巴扎位于歐洲區(qū)老城中心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nèi)集市之一。圖為大巴扎入口處。</p> <p class="ql-block"> 該大巴扎建于1461年,有近560多年的歷史。它采用全封閉式的室內(nèi)設(shè)計,占地30萬平方米,共分有65條街道,經(jīng)營著4400多家商鋪,每天接待客人約在25萬人次以上,十分據(jù)有土耳其特色。</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走進大巴扎如同走進謎宮,很容易轉(zhuǎn)向而走錯方向。</p> <p class="ql-block"> 由于沒有購物需求,在大巴扎轉(zhuǎn)一轉(zhuǎn),就走了出來。</p> <p class="ql-block"> 在大巴扎附近的街道轉(zhuǎn)悠,隨手拍下街景。</p> <p class="ql-block"> 在土耳其的其他城鎮(zhèn)旅行多日,沒遇見非洲人,在伊斯坦布爾遇見了,可見這座城市的包容性。</p> <p class="ql-block"> 走進一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再次來到大巴扎的門口</p> 參觀藍色清真寺 <p class="ql-block"> 老城區(qū)的街道、建筑物還是有點陳舊,給人以歷史滄桑感。</p> <p class="ql-block"> 據(jù)統(tǒng)計,在伊斯坦布爾共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5000多座,但這座城市的人口中同時存在有穆斯林和基督兩種信仰,這也是獨一無二的。</p> <p class="ql-block"> 走進藍色清真寺,這是整個伊斯坦布爾最美的清真寺,且沒有之一。該寺名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17世紀初由伊斯蘭著名古典建筑師設(shè)計建造,因清真寺墻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瓷磚裝飾故名,是伊期坦布爾最重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伊斯蘭教建筑風(fēng)格與基督教建筑風(fēng)格二者除高高的穹頂有相似度之外,其它風(fēng)格迥異。</p> <p class="ql-block"> 照明的吊燈與基督教堂也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 藍色清真寺大圓頂直徑達27.5米,并配有4個略小的圓頂,尖塔高43米,周圍的6根宣禮塔象征著伊斯蘭教六大信仰。藍色清真寺被譽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天走進清真寺的游客眾多,比較擁擠。</p> <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在伊斯坦布爾看清真寺有一段子:看清真寺就看柱子(即宣禮塔)的數(shù)量,6柱的清真寺(如藍色清真寺)一定要去;4柱的清真寺(如蘇萊曼尼耶清真寺)可以挑選著去;2柱的清真寺,在門口拍拍照就行了(如奧塔科伊清真寺);至于1柱的,請直接走過。另外,伊斯坦布爾所有的清真寺都不需要門票。</p> 參觀圣索菲亞大教堂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亞大教堂現(xiàn)改為博物館,所以,進去參觀是需要收門票的(25歐元)。</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亞大教堂于公元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間都是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在公元1204年至1261年曾成為拉丁帝國的大教堂。1453年5月29日被轉(zhuǎn)為清真寺,直至1934年被世俗化,后改為博物館。該教堂被譽為是一幢“改變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 走進教堂內(nèi),果然氣勢恢弘,內(nèi)部空間廣闊,結(jié)構(gòu)復(fù)雜。由于收門票,參觀的人要少許多。</p> <p class="ql-block"> 由于后轉(zhuǎn)為清真寺,伊斯蘭風(fēng)格的裝飾使教堂內(nèi)部已改觀。</p> <p class="ql-block"> 索菲亞大教堂的名字源自希臘語(即上帝的智慧)及拉丁語。并以一名為索菲亞的圣人而命名,因此稱為“圣索菲亞”。在1519年以前,一千多年的時間,圣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奧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將大教堂轉(zhuǎn)變?yōu)榍逭嫠?,并將鐘鈴、祭壇、圣幢、祭典用的器皿移去,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日后又逐漸的加上了一些伊斯蘭建筑,如米哈拉布、敏拜爾及室外的四座叫拜樓。</p> <p class="ql-block"> 隨著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該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義。1935年2月1日,這座建筑物重新以博物館的身份對世人開放。</p> <p class="ql-block"> 隨著博物館的成立,許多被泥灰覆蓋的鑲嵌畫也漸漸地被重新揭開“面紗”,得以重見天日。</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圣索菲亞大教堂內(nèi)的鑲嵌畫并沒有被鏟除,僅是以泥灰覆蓋,所以得以完好保存。走進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既有基督教的內(nèi)容,又有伊斯蘭教的影響,真切使人感受到不同信仰之間的互相沖擊和相互融合?!?lt;/p> <p class="ql-block"> 不得不說,參觀一地一景,還是人少點好。</p> <p class="ql-block"> 1985年,圣索菲亞大教堂及所在的伊斯坦布爾文化區(q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 古羅馬競技場 <p class="ql-block"> 2月27日的最后一個景點應(yīng)叫君士坦丁堡賽馬場,也稱古羅馬競技場,現(xiàn)在已是個露天廣場,主要看點就是埃及方尖碑而已,附近的展覽館并沒安排參觀。圖為埃及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 這座方尖碑原豎立在埃及盧克索的卡納克神廟,被狄奧多西大帝將其切割成三塊,運回君士坦丁堡的。該方尖碑已有3500多年的歷史,依然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 10世紀,君士坦丁七世皇帝興建了另一座方尖碑。最初碑身覆蓋著鍍金的銅飾,但在戰(zhàn)爭中被拉丁軍隊洗劫并熔化??梢娺@座方尖碑上沒有文字,石塊外裸。</p> <p class="ql-block"> 古城墻的殘垣斷壁</p> <p class="ql-block"> 后記:伊斯坦布爾既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也是土耳其的經(jīng)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全球一線城市排名第23位,領(lǐng)事館數(shù)量全球第4位,國際機場繁忙度全球第6位,地理位置排名全球第一。這是查詢資料所看到的,讓人不得不服。最后一圖為路拍,在老城區(qū)一道路旁折斷的大理石柱仍留在原地,可以聯(lián)想這里曾經(jīng)是一座輝煌的宮殿。明天上午將告別土耳其、告別伊斯坦布爾,10天的行程看到一個歷史悠久的、山海壯麗的、人居環(huán)境良好的國度,祝土耳其國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游覽拍攝于2025/02/27</p><p class="ql-block"> 圖文編輯于2025/04/28</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謝謝朋友們欣賞與關(guān)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