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十八年前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二十出頭的我,結伴峨眉岷江電廠重慶老鄉(xiāng)張哥,一同徒步登峨眉山。當時選擇的線路報國寺出發(fā),經(jīng)由清音閣,到洪春坪,再到仙峰寺住一宿,次日走洗象池、雷洞坪,最后到達金頂。下山路線則直接從洗象池經(jīng)由萬年寺回到城里。</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線路設計,合理性在于兩天上山不太累,同時可以看到峨眉山山中最精華景色的路段。下山選擇萬年寺,一是距離相對縮短,一天下山足夠,可看景色也相對偏少。</p><p class="ql-block"> 彼時盡管年輕,三天上下山還是有些體力不支的感覺,尤其一天從萬年寺下山,腿部好幾天才得以恢復。</p><p class="ql-block"> 此后近五十年中,有過多次登臨峨眉山頂,三十年前除了不多的幾次陪親戚再度徒步上山,絕大多數(shù)都是直接汽車上山陪人打卡金頂,再也沒有徒步登山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 前幾天騎友逆水寒提議,何不趁這大好春光去純徒步登山一次。不知咋的,幾乎沒有思考就立即響應。</p><p class="ql-block"> 十幾年前開始騎車,也同時喜歡徒步登山,跟徒步群活動過幾次。后來聽說中老年不宜,爬山對膝蓋不友好,就再也沒有參與過徒步爬山活動。</p><p class="ql-block"> 此次何以以奔七之年貿(mào)然響應徒步登山,不過是重拾舊好,更重要的是檢驗一下,69歲的年紀,還能不能與知天命之年的騎友一道登山。再說,峨眉山中那滿眼蒼翠,滿眼秀色,一直都是心中摯愛。身居峨眉福地,對峨眉山的存在熟視無睹,怎么都說不過去吧。</p> <p class="ql-block">這個比較特別的裝飾:紅牛墻</p> <p class="ql-block">藍天如洗,讓我們心情格外好!</p> <p class="ql-block">清音閣掩映在古木參天中</p> <p class="ql-block">特意拍攝下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耄耋老婦!</p> <p class="ql-block">同伴已過知天命之年,但卻耿耿于懷并佩服那些越野登山者,因此也躍躍欲試登山跑幾步!</p> <p class="ql-block">騾子負重上山一定困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天,一個春光爛漫的好日子,我與騎友逆水寒從山腳伏虎寺開始徒步上山,選擇相對距離略短的萬年寺線路。按照計劃,早七點半出發(fā),下午兩點左右應該可以到達目的地雷洞坪(距離金頂只有六公里)。之后乘坐大巴直接下山回城,一天六小時行程20余公里純上山路應該可以圓滿完成。</p><p class="ql-block"> 這個計劃,其實就是近五十年前我曾經(jīng)徒步登山的路線,不過方向相反。那一次下山記憶猶新,全下坡,雖然不如上坡吃力,但腿部也難受。而今這條線路全都是爬坡,對我無疑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同時從伏虎寺開始,長度也與近五十年前下山不一樣。那次我們到達萬年寺就乘車回城,減少了從萬年寺到清音閣再到伏虎寺一大段距離。</p><p class="ql-block"> 一開始,逆水寒就虎虎生威一般快步行走,我?guī)缀醺簧希屗怕?jié)奏。(與他比較,我十幾年沒有徒步登山,他工作在雷洞坪,閑來無事經(jīng)常附近周邊轉山,并且歲數(shù)小我近二十。差距顯而易見)</p><p class="ql-block"> 也許是開始我的不適應,走過純陽殿,我們之間節(jié)奏開始大體一致。</p><p class="ql-block"> 走在郁郁蔥蔥的山林中,我們都感慨,身居峨眉山,不隔三差五與之來一次親密接觸,乃有“暴殄天物”之罪感。其他游人不辭辛苦遠道而來,我們每天近在眼前卻置若罔聞,如何對得起這仙山一座?</p><p class="ql-block"> 伏虎寺到純陽殿這一段,幾公里上坡路,屬于純休閑,一段時間里我們也時常徒步這一段,去農(nóng)家樂吃一頓豆花飯,價廉物美,既略有鍛煉又慵懶的一天如此打發(fā),峨眉人的福份不淺!尤其是純陽殿到農(nóng)家樂一段平路穿行在高大喬木古樹之間,非常愜意舒適。</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過了神水閣(這里也是我們偶而騎車目的地之一),再過龍升崗驗票處——據(jù)說這里才是真正徒步登山之起點。</p><p class="ql-block"> 從這里到清音閣,大體都是一路上坡,慢慢開始有些累人了。之前幾乎沒有什么游客,但是越靠近萬年寺,游客越來越多,差不多都是團隊游客,整個道路顯得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往上走的只有很少幾個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團隊一撥又一撥。我們逆行往上有些吃力,他們往下倒是很輕松,看來旅行社這種安排挺好,一路都是下坡,既讓游客體驗山中風光,又不費力,可謂兩全其美。</p><p class="ql-block"> 走在這條山道上,石階道路整潔干凈寬敞,加上春天燦爛的陽光,穿行在茂密的古木參天大樹林里,感覺非常愜意,即便腳下吃力也心甘情愿。看著大批游客下山魚貫而行,我們卻逆向上行,多少有幾分自豪驕傲。</p><p class="ql-block"> 大約十點過,到達萬年寺,我們沒有進入其中,而是沿著寺院圍墻外小路繼續(xù)登山。路上基本看不到游人,猜想大概這一路都只能是我們孤獨的兩人,不會有其他游人,畢竟這不是普通游客樂意選擇的線路。</p><p class="ql-block"> 但沒過多久,陸陸續(xù)續(xù)看到有好些游人前前后后與我們同行。原來這些人是樂山峨眉本地人,他們都只是沖著息心所美麗的珙桐花而去,且他們都是從萬年寺開始徒步。如此從心理上看我們還是占據(jù)居高臨下的優(yōu)勢,畢竟我們從伏虎寺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這一路坡陡路長,登山越發(fā)吃力,個別人氣喘吁吁,直喊遭不??!其間一老年女士八旬高齡,滿頭銀發(fā),還背一個大旅行包,言談舉止壓根不像年逾八旬的人!從心底佩服這位耄耋之年老婦居然能夠加入到徒步登山行列之中!暗想,若我到了那個年紀恐怕做不到,輸給一個耄耋老婦,也只能無語吧!</p><p class="ql-block"> 接近午間十二點,到達息心所,一大群樂山團體徒步者,嘻嘻哈哈很開心在盛開的珙桐花下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之后樂山人原路下山,我們稍微休息一下并補充一點面包繼續(xù)登山。一路往前,幾乎沒有平路,都是上坡,我漸漸跟不上同伴節(jié)奏,只好掉在后面慢慢前行。</p><p class="ql-block"> 奇怪的是,本來天氣非常好,陽光燦爛,仿佛雨后天晴,天藍如洗,樹木蒼翠,特別適宜拍照,但越往上走,天氣變魔術般開始陰沉沉的,天邊黑云壓城似乎暴雨即將來臨,給我們爬山帶來一絲不好的心情。同伴說,這就是峨眉山的奇妙之處: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我們也就只好釋然。</p><p class="ql-block"> 途中見一小伙既沒背包也沒拐杖,還穿皮鞋,簡直懷疑他是否打算登臨山頂。與之交談,他倒安之若素,無事一般,閑庭信步。看他外表矮敦敦的略顯體胖,應該不是戶外達人。</p><p class="ql-block"> 小伙一直與我們同行,但過了華嚴頂、九齡崗后,同行一段洗象池前的鉆天坡后,終于他落伍,沒有再跟上我們的節(jié)奏!我們一直不明白,他那個樣子怎么會登山呢?路上也不見他買水食物補充——大千世界怪事多呢。</p><p class="ql-block"> 鉆天坡,四十六年前登山有清楚而刻骨的記憶,知曉那是令無數(shù)英雄好漢折腰的陡坡,因此爬坡前將攜帶的一瓶紅牛一飲而盡,做好打一場登山惡仗準備。</p><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拐來拐去的兩公里筆直陡坡竟然在不經(jīng)意間完成,并無想像中的可怕。途中看見一年輕小伙戰(zhàn)戰(zhàn)兢兢匍匐狀登山,很為他捏一把汗,感覺他隨時都有可能后仰滾下山去——如此體力不濟,何必挑戰(zhàn)自己?</p> <p class="ql-block">前面是同伴,后面是穿皮鞋的小伙。</p> <p class="ql-block">這個小伙,居然沒有背包,沒有拐杖,還穿皮鞋……</p> <p class="ql-block">騾子上山背負食品上山,夠難!</p> <p class="ql-block">最具難度的鉆天坡文字介紹</p> <p class="ql-block">同伴特意在鉆天坡回眸向下俯瞰</p> <p class="ql-block">這個小伙非常吃力的爬坡鉆天坡,感覺他太痛苦了!</p> <p class="ql-block">這個小伙不錯。從山腳報國寺出發(fā),比我們牛!</p> <p class="ql-block">同伴與皮鞋小伙行進在山道上</p> <p class="ql-block"> 到達洗象池,心里像吃了定心丸——此番徒步登山,也算完成任務無大礙了。后面雖然還接連有羅漢坡、閻王坡(連望坡)兩個坡,但畢竟最難的鉆天坡已經(jīng)被踩在腳下!</p><p class="ql-block"> 然事實并非如此簡單。對我而言,這兩個坡恰恰是考驗我意志體能毅力的緊要之處!也許是爬過太多的坡,我已經(jīng)呈強弩之末,體力消耗過多,不再有之前充沛精力;也許本身這兩個坡就不是鬧著玩的。</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雖然前前后后還有游人相伴,且還有年輕女士不畏艱難從容面對,我怎么都不能輸給女孩子吧。但總歸心有余力不足,我始終掉在同伴后面,只能咬牙堅持!</p><p class="ql-block"> 爬完羅漢坡,攻克最后一個連望坡。同伴介紹不是特別難,四十六年前對連望坡也有記憶,但對其難易比較模糊了。走下來感覺此坡不可小覷!主要是坡度與平路交錯,長度夠長,好長一段時間都始終看不到目的地雷洞坪的身影,幾乎讓人崩潰!</p><p class="ql-block"> 好在這一路開始看到接連不斷的杜鵑花,非常養(yǎng)眼!開始只是零零星星,后來則是一簇一簇,特別搶眼。有了杜鵑花的陪伴的喜悅,這一路坡爬的艱難難熬也被沖淡不少。</p><p class="ql-block"> 最終,在咬牙堅持后,下午四點半終于抵達目的地雷洞坪!比同伴預計的下午兩點到達晚了近三個小時!我得承認,若不是我拖了后腿,依同伴的體力,全程六個小時沒問題!</p><p class="ql-block"> 盡管沒有按照預定計劃時間到達目的地,但我以奔七的年紀完成了預定任務,也足可告慰自己——本來同伴還給我預留退路,說如果困難不妨到達萬年寺即可退出。</p><p class="ql-block"> 如此,在推遲預定時間到達目的地的情況下,好歹沒有半途放棄,堅持到底。起碼,我這老驥伏櫪,總還算交出一份60分及格的答卷,也算給同齡人爭光——盡管與那位途中八十高齡耄耋老婦比較不在一個級別。</p><p class="ql-block"> 隨后,得同伴工作崗位便利,我們很快搭乘旅游團體大巴一路下山回到城里。美美的去小飯館喝點小酒吃頓飽飯,結束一天的愉快登山旅程。鑒于我最后咬牙堅持,腿部感覺疲乏過度,特意去按摩店放松一下,效果非常好,今天一整天都沒有爬山后的累乏不適宜癥狀。</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與同伴相約,只要條件允許,以后何不每年都來一次徒步登山,以不負峨眉山市子民稱號!</p> <p class="ql-block">長長的坡,似乎沒有盡頭!</p> <p class="ql-block">山中冷衫,四十六年前爬山有記憶。</p> <p class="ql-block">連望坡與閻王諧音,所以人們通用這兩個名字。</p> <p class="ql-block">途中出現(xiàn)杜鵑花讓我們一陣驚喜</p> <p class="ql-block">年輕女士從容面對</p> <p class="ql-block">到達雷洞坪之前的杜鵑花特別漂亮!</p> <p class="ql-block">峨眉天下秀,盡在畫面中!</p> <p class="ql-block">這一段路特別愜意,讓人忘記登山的疲乏。</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杜鵑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