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4日四川南充高坪區(qū)</p> <p class="ql-block">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歷史悠久,由于古代地處充國南部得名,源自漢高祖公元前202年設立的安漢,迄今建成2220多年。南充是三國文化和春節(jié)文化的發(fā)祥地,民風淳樸,民俗優(yōu)雅,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輝。</p><p class="ql-block">地貌類型以丘陵為主,地勢從北向南傾斜,海拔在256~888.8米之間,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p> <p class="ql-block">南充市是成渝城市群區(qū)域中心城市和川東北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是成渝經(jīng)濟區(qū)北部中心城市、川東北省域經(jīng)濟副中心、“一帶一路”倡議重要節(jié)點城市、川東北城市群重要節(jié)點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之一、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和農(nóng)副產(chǎn)品生產(chǎn)基地、四川培育壯大的七大區(qū)域中心城市之一,素有“水果之鄉(xiāng)”、“絲綢之都”的美譽。市境內(nèi)有朱德故里、閬中古城景區(qū)等旅游景點。2022年5月,被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規(guī)劃范圍。</p> <p class="ql-block">名稱衍變</p><p class="ql-block">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國,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析閬中縣南設立安漢縣,繼析閬中縣西南,設置充國縣。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南充境內(nèi)設巴郡。建安六年(201年),巴郡更名為巴西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安漢縣更名為南充縣,此為南充一名之始。</p> <p class="ql-block">中華民國時期</p><p class="ql-block">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隸四川省,境內(nèi)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二十四年(1936年),境內(nèi)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qū)(治南充縣),轄南充(區(qū)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qū)(治劍閣縣)。</p> <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北緯30°35′~31°51 ′、東經(jīng)105°27′~106°58′之間。南北跨度165千米,東西跨度143千米,東鄰達州市,南連廣安市,東南與重慶都市圈相接,西與遂寧市、綿陽市接壤,北與廣元市、巴中市毗鄰,總面積1.25萬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長江上游支流,因流經(jīng)陜西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形成變遷</p><p class="ql-block">在公元前186年,武都道地區(qū)經(jīng)歷了一場大地震,引發(fā)的滑坡在古漢水上游堆積形成了龐大的堰塞湖。隨著湖水的溢流,不斷侵蝕并切割分水嶺,古老的潛水河道因此演變?yōu)榱爽F(xiàn)今的嘉陵江水系。</p> <p class="ql-block">干流概況</p><p class="ql-block">嘉陵江干流,發(fā)源于秦嶺,起鳳縣,經(jīng)陜西省、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注入長江。干流全長1345千米,</p> <p class="ql-block">在南充市(地級市),嘉陵江從北自雙女石流入市境,向南依次流經(jīng)舞鳳鄉(xiāng)、城市區(qū)、新建鄉(xiāng)、火花鄉(xiāng)、文峰鄉(xiāng)、在鷂子巖進入南充縣境。境內(nèi)長26千米,先后接納荊溪、螺溪、西河、泥溪、清水溪等支流,河道蜿蜒曲折。洪水期最大流速為4.09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速為0.38米/秒,洪枯季節(jié)河道寬250-2500米,洪枯水位相差7.19米。多年平均最小流量115秒立方米,洪峰流量為1.35萬秒立方米。洪枯差117倍。江心洲眾多,漏港、叉道縱橫,河流穩(wěn)定。</p> <p class="ql-block">南充市:流經(jīng)南部縣、蓬安縣、儀隴縣后進入城區(qū),形成該市最重要的水文軸線</p> <p class="ql-block">河道特征</p><p class="ql-block">嘉陵江曲東河至白石鋪段,河流穿行在寬谷、壩子中,河谷比較開闊,但急流、灘險仍多,河谷兩側(cè)是發(fā)育比較成熟的晚壯年期地貌。壩子的形成除受巖石性質(zhì)支配以外,并受到構(gòu)造運動的影響,壩子被淤積的黃土物質(zhì)所覆蓋。此河段于寶山嶺及金梢灣一帶形成明顯的彎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