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2025地中海郵輪游2

老樹葉多感夫婦

<p class="ql-block">結(jié)束了30多天的非洲郵輪游之后,我們在葡萄牙里斯本乘挪威黎明號,開始了12天地中海郵輪旅程。</p><p class="ql-block">與非洲郵輪游不同的是,地中海郵輪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緊湊,12天中只有一天不靠岸,每天都要下船。地中海郵輪游1記載了里斯本、直布羅陀和加里斯港口城市的游覽經(jīng)歷。本篇將總結(jié)莫特里爾、伊比莎、巴塞羅那和帕爾馬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西班牙莫特里爾</b></p><p class="ql-block">莫特里爾(Motril)是西班牙南部安達(dá)盧西亞自治區(qū)格拉納達(dá)省的一個沿海城市。被稱為是“熱帶海岸的首府”,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它的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是甘蔗種植與制糖,也以生產(chǎn)鱷梨、芒果和荔枝等熱帶水果而聞名。</p> <p class="ql-block">莫特里爾面積109平方公里,人口6萬多。我們做攻略時發(fā)現(xiàn),這座城市本身沒有什么亮眼的景色,除了一座大教堂。但距離它50多分鐘車程的地方就是阿爾罕布拉宮,那是西班牙最重要的歷史遺跡之一,始建于9世紀(jì),是西班牙最后一個穆斯林王朝修建的宮殿和城堡建筑群??上У氖俏覀兒团笥逊驄D都已去過那個地方。于是我們決定去半小時車程的阿爾穆涅卡爾(Almu?écar)城。去之前,我們先看看莫特里爾的大教堂吧</p> <p class="ql-block">莫特里爾圣安娜圣母教堂(Iglesia de Nuestra Se?ora de la Cabeza)位于圣母山上,建于15世紀(jì),位置很開闊,可以俯瞰城市和大海</p> <p class="ql-block">圣安娜圣母教堂毗鄰美洲民族公園(Parque de los Pueblos de América),它是莫特里爾市內(nèi)最大的綠地之一,擁有豐富的植物種類和寬闊的步行道,非常適合散步、放松和欣賞城市與大海的景色。</p><p class="ql-block">公園內(nèi)最引人注目的雕塑是由藝術(shù)家米格爾·莫雷諾·羅梅拉(Miguel Moreno Romera)創(chuàng)作的《相遇》(El Encuentro)雕塑。這組雕塑由焊接鋼板制成,描繪了兩位裸體人物,象征著歐洲與美洲文化的兄弟般相遇。裸體形象代表了真誠、正直和寬容,強(qiáng)調(diào)了兩個大陸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p> <p class="ql-block">步行道</p> <p class="ql-block">我們乘公交車來到<b>阿爾穆涅卡爾(Almu?écar)</b>城,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曾是腓尼基、羅馬、摩爾人等多個文明的重要港口。城中有眾多的遺跡:古羅馬水道、摩爾城堡,還有很多中世紀(jì)建筑</p> <p class="ql-block">城市布局是典型的安達(dá)盧西亞風(fēng)格:白色小巷、陡峭街道、花朵點綴的陽臺</p> <p class="ql-block">超過2000年歷史的古羅馬水渠</p> <p class="ql-block">古城遺跡和古石橋</p> <p class="ql-block">圣米格爾城堡(Castillo de San Miguel)建在城市的高處,從城鎮(zhèn)各處幾乎都能望見。最早在公元前8世紀(jì),腓尼基人在這里建立了一個防御點。羅馬時期,這里被擴(kuò)建成重要要塞。后來摩爾人在城堡基礎(chǔ)上進(jìn)行大規(guī)模重建,加入了塔樓、護(hù)墻等防御設(shè)施。15世紀(jì)末基督教收復(fù)戰(zhàn)爭后(1492年格拉納達(dá)陷落),天主教王室再次翻修此城堡</p> <p class="ql-block">外觀帶有明顯的摩爾風(fēng)格,厚重城墻、拱形門窗、角樓等。還有護(hù)城溝、防御塔,城門上有皇家徽章</p> <p class="ql-block">護(hù)城溝</p> <p class="ql-block">厚實的城墻</p> <p class="ql-block">城堡上,可以俯瞰整個阿爾穆涅卡爾城以及大海</p> <p class="ql-block">明信片景觀</p> <p class="ql-block">城堡上還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展出城堡使用時期的武器、盔甲、考古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城堡山腳下的馬胡埃洛公園(<span style="font-size:18px;">Parque El Majuelo),</span>這是一個植物園式的公園,收集了世界各地的熱帶植物,特別是來自南美洲、非洲和亞洲的品種。有成片的棕櫚樹、龍血樹、芭蕉等,充滿異國情調(diào)。</p> <p class="ql-block">園內(nèi)有很多雕塑</p> <p class="ql-block">阿爾穆涅卡爾考古博物館(Cueva de Siete Palacios)位于古老的地下拱頂中,展出該城豐富的腓尼基、羅馬、伊斯蘭時期文物</p> <p class="ql-block">城中最知名的教堂是圣母化身教堂(Iglesia de la Encarnación),它建于1570年左右,是阿爾穆涅卡爾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在摩爾人統(tǒng)治結(jié)束后建立的</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有一座漂亮的小廣場,老城區(qū)的街道從這里向四周輻射開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西班牙伊比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比莎(Ibiza)位于西班牙東部的地中海上,</span>屬于巴利阿里群島(Islas Baleares)。郵輪停靠在伊比莎鎮(zhèn)的港口,從碼頭步行到老城區(qū)需要45分鐘,碼頭有付費的大巴送游客去城里。</p><p class="ql-block">伊比莎島上有五個城鎮(zhèn)。伊比莎鎮(zhèn)是首府,它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城區(qū)達(dá)爾特維拉(Dalt Vila)是世界遺產(chǎn)古城</span></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郵輪下午1點才靠岸,定于晚上10點離開。我們和朋友夫婦在看景方面都是很“貪多”,決定先租車去看城外的自然風(fēng)光,回來后再去看老城區(qū)的街道和城堡</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碼頭用了一個小時租到車,朝著圣何塞普德薩塔萊亞(Sant Josep de sa Talaia)鎮(zhèn)開去。它是西班牙伊比沙島西南部的一個市鎮(zhèn),擁有超過80公里的海岸線,匯集了伊比沙島上一些最美麗的海灘和隱秘的海灣</p> <p class="ql-block">海邊石拱</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一大片陡峭的懸崖和獨特的紅黃色巖層。巖層的不同顏色往往代表不同的地質(zhì)時期或沉積環(huán)境,例如淺海、河口或湖泊等。沙質(zhì)沉積物在壓力和時間作用下壓實成巖,并形成這種分層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卡拉維德利亞(Cala Vedella)海灘,以其寧靜海灣、清澈海水和絕美日落而受到歡迎。它位于一個呈馬蹄形的海灣中,兩側(cè)是巖石山坡和松樹林,海水淺而清澈,非常適合浮潛、劃槳板和家庭游客</p> <p class="ql-block">從高處俯瞰整個Cala Vedella海灣,湛藍(lán)清澈的海水,有不少浮標(biāo)和小船,背后山坡上密集的白色房屋,海灣兩側(cè)是巖石懸崖</p> <p class="ql-block">卡拉德霍特海灘(Cala d’Hort)海灘是伊比沙島最具標(biāo)志性的海灘之一,這片小型海灣不僅以清澈海水、原始自然環(huán)境和壯觀的景色著稱,更因?qū)γ媛柫⒌纳衩貚u嶼<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斯維德拉</span>(Es Vedrà)而令人向往</p> <p class="ql-block">卡拉德霍特海灘正對面的埃斯維德拉島是座無人居住的石灰?guī)r島,高400米,只能乘船到達(dá)。它充滿了神話和傳說:一些當(dāng)?shù)厝藗髡f,此島在遙遠(yuǎn)的過去是巨人居住的地方;20世紀(jì),特別是20世紀(jì)末和21世紀(jì)初,一些當(dāng)?shù)鼐用窈陀慰吐暦Q看到奇怪的光芒或飛行物在該島周圍盤旋,使其成為一些“UFO”愛好者的朝圣地</p> <p class="ql-block">埃斯維德拉島最為世人所知的是,這不是神話哦,它是地球??上第三大磁性點之一,僅次于北極和百慕達(dá)三角</p> <p class="ql-block">位于圣何塞普德薩塔萊亞(Sant Josep de sa Talaia)鎮(zhèn)的巨石陣是伊比莎島的知名景點,也有人稱之為巨型日晷。它的正式名稱是“時間和空間 - 光速”(Time & Space - The Speed of Light)。13根巨大的石柱,矗立在海邊,最高的一根高達(dá)10米,頂部用23K金打造,與冬至日的落日交相輝映</p> <p class="ql-block">巨石陣的建造者是安德魯·羅杰斯(Andrew Rogers),他是一位出生于澳大利亞的當(dāng)代雕塑家,其作品遍布世界各地的廣場和建筑。他說“該序列圍繞橢圓形展開,暗示行星圍繞太陽運(yùn)行的軌道,這是對時間和空間的想象,也是人類相互聯(lián)系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距離巨石陣不遠(yuǎn)處的卡拉蘭蒂之門,也被稱為“無處之門”(The Doors to Nowhere)</p> <p class="ql-block">從兩扇門中可以觀賞到埃斯韋德拉島。兩扇門之間有一塊美麗的鵝卵石地板。據(jù)說穿過此門的人可以得到凈化,開始新生活</p> <p class="ql-block">看過伊比莎島的自然風(fēng)景,我們回到港口老城區(qū)時,天已經(jīng)黑了。我們開車在城中轉(zhuǎn)了幾圈,想找個停車位,但就是找不到一個地方可以停車。只有回碼頭還車去了。因天黑,GPS又帶錯路,所以我們到達(dá)船邊時,距離回船的時間只有五分鐘了,我們一邊跑一邊揮手喊,擔(dān)心船員會收起舷梯了。真是有些驚險狼狽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西班牙巴塞羅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班牙第二大城市,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我們是第3次到此地,第一次跟團(tuán)走馬觀花,第二次是坐郵輪到這里一天,欣賞了著名建筑大師高迪的的幾處建筑作品,這次準(zhǔn)備深度游一個區(qū)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塞羅納大教堂,</span>通常指的是巴塞羅納圣十字與圣歐拉利亞大教堂(Catalan: Catedral de la Santa Creu i Santa Eulàlia),是一座位于老城區(qū)的哥特式天主教教堂。它始建于13世紀(jì),完成于15世紀(jì)。</p><p class="ql-block">很多人會把它與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混淆,后者是高迪設(shè)計的現(xiàn)代主義教堂,也是巴塞羅納最著名的地標(biāo)之一。但巴塞羅納大教堂更傳統(tǒng),屬于典型的中世紀(jì)哥特式建筑,與圣家堂風(fēng)格完全不同</p> <p class="ql-block">巴塞羅納正立面主門是值得細(xì)細(xì)欣賞的亮點。它高聳的尖拱門,充滿哥特式拱形和浮雕裝飾。門上雕有圣人、使徒、天使等宗教人物,中央最突出的位置是圣十字架和圣歐拉利亞的形象。柱頭和拱門之間布滿精美的浮雕,花紋、藤蔓、面孔等,非常生動豐富。</p><p class="ql-block">圣歐拉利亞是巴塞羅納的主保圣人之一,大教堂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并供奉她的圣骨。她出生于公元290年,殉道于304年。據(jù)說圣歐拉利亞出生于貴族家庭,在羅馬皇帝迫害基督徒時期,年僅13歲的她因拒絕放棄信仰,被施以13種酷刑,包括火烤、倒掛、鞭打、在街道赤身拖行等,最終死于十字架酷刑。圣歐拉利亞是巴塞羅納精神的象征,代表著堅定的信仰與勇敢的反抗</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nèi)空間高挑、光線幽暗,讓人不由產(chǎn)生一種肅穆敬畏之感。宏大的石柱支撐起高聳的穹頂,天花板是哥特式尖肋拱頂,極具美感。巨大的彩繪玻璃窗,描繪了圣經(jīng)故事和圣人的生平,色彩斑斕。它們不但裝飾了空間,更將光線與信仰巧妙結(jié)合,營造出神秘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兩側(cè)有多個小祭壇,每一座都有不同的主題或供奉不同的圣人,如圣母、主喬治、耶穌受難等</p> <p class="ql-block">合唱席的木雕椅上刻有精細(xì)的圖案,有皇室、宗教和神話元素</p> <p class="ql-block">圣歐拉利亞的遺體安葬在教堂地下室的地下圣壇中</p> <p class="ql-block">我們乘電梯上到大教堂樓頂平臺,俯瞰老城區(qū)風(fēng)貌</p> <p class="ql-block">教堂院子四周的拱廊</p> <p class="ql-block">教堂后園的回廊有小噴泉、綠植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征圣歐拉利亞年齡的</span>13只白鵝</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下一個景點是加泰羅尼亞音樂宮(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a)。這是是一座極具視覺沖擊力、凝聚了加泰羅尼亞文化精髓的世界級音樂廳,是巴塞羅納最值得參觀的建筑之一。它不僅是一處音樂表演場地,更是加泰羅尼亞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巔峰之作。1997年它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音樂廳外的貝多芬雕像</p> <p class="ql-block">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建于1905–1908年,它是路易斯·多梅內(nèi)克·蒙塔內(nèi)爾(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設(shè)計建造的。蒙塔內(nèi)爾是高迪同時代的人,是加泰羅尼亞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建筑師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和圣保羅醫(yī)院都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是巴塞羅納最著名的地標(biāo)之一。</p><p class="ql-block">音樂廳四周都有城市建筑,想用手機(jī)拍出理想的正面照幾乎不可能。正門有顏色繽紛的馬賽克柱子,裝飾著加泰羅尼亞風(fēng)格的植物與花卉圖案。陽臺拱廊有玻璃和陶瓷磚裝飾,融合了哥特與現(xiàn)代藝術(shù)風(fēng)格</p> <p class="ql-block">雕塑群“加泰羅尼亞之歌”由米凱爾·布拉耶(Miquel Blay)雕刻,位于立面右側(cè),象征加泰羅尼亞的民族精神、文化傳統(tǒng)與音樂力量的結(jié)合</p> <p class="ql-block">音樂廳可容納約2,000名觀眾。廳內(nèi)四周環(huán)繞著彩繪玻璃窗,白天無需電燈照明,采光通透夢幻。舞臺背景是吹拉彈唱的音樂繆斯女神們,后方設(shè)有大型管風(fēng)琴,經(jīng)常用于演奏</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中央彩色玻璃穹頂是整個音樂廳的核心視覺焦點,下凹水滴形,象征太陽灑落</p> <p class="ql-block">圍繞著頂燈的是40個少女的頭像,仿佛是合唱團(tuán)在表演大合唱。陶瓷做的紅、白玫瑰花鑲滿天花板。加泰羅尼亞音樂廳是一幅永恒的馬賽克畫面,是加泰羅尼亞藝術(shù)與匠心的完美展示</p> <p class="ql-block">巴塞羅納凱旋門是這座城市的一座地標(biāo)建筑,但它與巴黎或羅馬凱旋門不同,并不是為了紀(jì)念戰(zhàn)爭勝利,而是為1888年巴塞羅納世界博覽會而建的入口門樓</p> <p class="ql-block">卡斯卡達(dá)噴泉(Cascade Monumental)位于巴塞羅納西塔德利亞公園,是19世紀(jì)末城市現(xiàn)代化過程中打造的重要地標(biāo)。它建于1875年,完成于1888年巴塞羅納世界博覽會前夕。</p><p class="ql-block">它的初步設(shè)計由何塞普·方塔塞雷(Josep Fontsere)完成,其中部分雕塑和裝飾由年輕時期的安東尼·高迪協(xié)助設(shè)計。這座噴泉的靈感來源于羅馬的特雷維噴泉,但加入了加泰羅尼亞特色</p> <p class="ql-block">巴塞羅納議會大樓</p> <p class="ql-block">議會大樓對面的這座建筑是一個兵工廠教堂,建于18世紀(jì),原本是軍事要塞的一部分,供駐軍使用。它雖然低調(diào),但具有很強(qiáng)的歷史感。</p><p class="ql-block">在巴塞羅納的,歷史建筑與藝術(shù)遺產(chǎn)無處不在,從中世紀(jì)教堂到現(xiàn)代主義杰作,整個城市簡直就是個歷史寶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西班牙馬略卡島的帕爾馬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帕爾馬港(Port of Palma)位于西班牙馬略卡島的首府帕爾馬市,是地中海地區(qū)重要的港口之一,兼具商業(yè)、郵輪和旅游功能。帕爾馬是一座擁有豐富歷史和文化遺產(chǎn)的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是馬略卡王國的首都,</span>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3年,擁有眾多哥特式建筑和歷史遺跡。</p><p class="ql-block">帕爾馬城市四周環(huán)繞著白色沙灘和蔚藍(lán)海水,氣候溫和濕潤,是西班牙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 。</p> <p class="ql-block">貝爾韋爾城堡(Castell de Bellver)是這座城市最著名的地標(biāo)之一。“Bellver”在加泰羅尼亞語中意為“美麗的景色”,名字恰如其分地描繪了它的地理位置和風(fēng)光。城堡建于14世紀(jì)初,位于帕爾馬西部的一座小山上,俯瞰整個城市與帕爾馬灣。它獨特的哥特式圓形設(shè)計,是歐洲少見的圓形防御性城堡之一</p> <p class="ql-block">貝韋爾城堡最初作為皇家宮殿,后來曾用作軍事要塞和監(jiān)獄?,F(xiàn)在為博物館,介紹馬略卡歷史和城堡本身的演變</p> <p class="ql-block">三座半圓形塔樓加一座獨立的主塔(連通走廊)</p> <p class="ql-block">圓形中庭,四周是拱廊環(huán)繞</p> <p class="ql-block">中庭里有一支業(yè)余樂隊在演奏</p> <p class="ql-block">城堡上俯瞰海灣和城市</p> <p class="ql-block">帕爾馬大教堂(La Seu)與阿爾穆戴納皇宮(Palacio Real de la Almudaina)是帕爾馬市中心最核心、最壯觀的兩座歷史建筑,它們比鄰而立,直接面對帕爾馬灣。我們第一眼看到這個景象時,頗有些震撼。沒有想到在西班牙的一個島上竟然也有這么巨大規(guī)模的歷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帕爾馬大教堂,通常被稱為La Seu,全名是Catedral-Basílica de Santa María de Mallorca。它始建于13世紀(jì),完工于17世紀(jì),歷時數(shù)百年。巨大的砂巖墻壁、扶壁式的外部結(jié)構(gòu)以及錯綜復(fù)雜的哥特式細(xì)節(jié),給人一種威嚴(yán)和歷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側(cè)門與皇宮隔街相望</p> <p class="ql-block">阿爾穆戴納皇宮(Palacio Real de la Almudaina)最早為摩爾人城堡,13世紀(jì)被改為基督教國王的宮殿?;蕦m的建筑風(fēng)格融合了摩爾式和哥特式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皇宮花園</p> <p class="ql-block">我們買票進(jìn)皇宮參觀</p> <p class="ql-block">矩形庭院和拱形長廊</p> <p class="ql-block">皇家大廳</p> <p class="ql-block">墻面掛有巨幅掛毯,多為17-18世紀(jì)佛蘭德風(fēng)格,表現(xiàn)歷史或神話題材</p> <p class="ql-block">保留了部分王室生活起居陳設(shè)</p> <p class="ql-block">皇室的服飾</p> <p class="ql-block">圣安娜禮拜堂(Capilla de Santa Ana)是皇宮內(nèi)的私人教堂。精致哥特式祭壇,墻面裝飾典雅。氣氛莊嚴(yán)寧靜,是王室成員私密祈禱之所</p> <p class="ql-block">帕爾馬的老城區(qū)充滿活力和魅力,它擁有曲折的中世紀(jì)街道、典雅的庭院、古老的教堂與貴族宅邸。老城區(qū)還坐落著數(shù)十座小型教堂和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老城區(qū)的Cory廣場,是該城歷史核心區(qū)的重要地標(biāo)之一,是當(dāng)?shù)毓?jié)慶活動和游客聚集的地方。左側(cè)紅傘處是一排街邊咖啡館,正對面的老建筑是帕爾馬典型的地中海風(fēng)格住宅</p> <p class="ql-block">Cory廣場上的帕爾馬市鎮(zhèn)廳是一座17世紀(jì)歷史建筑,以其精美的木質(zhì)屋檐雕刻、鐘樓和古典的對稱立面著稱。建筑前懸掛著西班牙國旗、馬略卡島旗幟和歐盟旗幟</p> <p class="ql-block">廣場上的這顆橄欖樹據(jù)說是1989年移植到這里的,估計有600多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馬約爾廣場(Plaza Mayor)位于老城區(qū)的心臟地帶,呈長方形布局,四周圍繞統(tǒng)一風(fēng)格的三四層黃色建筑,其底層為典型的西班牙拱廊式底層商鋪結(jié)構(gòu)。它建于19世紀(jì),但所在地早在中世紀(jì)就是市集與宗教裁判所所在地。后來逐步發(fā)展為市政中心和城市生活舞臺。</p><p class="ql-block">廣場上常有街頭藝人(吉他手、雜技表演、默劇演員)活躍其間。還有露天咖啡座、餐館與手工藝攤位,氣氛熱鬧</p> <p class="ql-block">城內(nèi)遍布教堂,風(fēng)格各異</p> <p class="ql-block">“卡薩雷斯大廈”(Can Forteza Rey),也被稱為馬略卡的“高迪風(fēng)格”建筑,20世紀(jì)初,由馬略卡建筑師Lluís Forteza-Rey設(shè)計,其建筑風(fēng)格頗受高迪影響。波浪形陽臺、曲面線條、五彩瓷片裝飾墻面。窗框、鐵藝與馬賽克拼貼非常類似巴塞羅那的“巴特略之家”。頂部雕塑和立面細(xì)節(jié)奇異生動,具有典型的“高迪風(fēng)幻想”。</p> <p class="ql-block">“國王廣場”(Pla?a del Rei en Jaume I)上的騎馬銅像是哈梅一世國王(Jaume I el Conqueridor)即“征服者哈梅一世”。他是阿拉貢國王,于1229年率軍從摩爾人手中奪回馬略卡島,建立基督教王國,開啟馬略卡歷史新紀(jì)元。雕像下方刻有“Balearic Islands — Jaume I — 1229”等字樣,紀(jì)念他對巴利阿里群島的統(tǒng)治</p> <p class="ql-block">帕爾馬的一天雖然短暫,卻非常充實。從老城區(qū)的石板路、安靜的庭院,到熱鬧的咖啡館和港口風(fēng)光,帕爾馬展現(xiàn)出一種從容而優(yōu)雅的節(jié)奏。尤其是大教堂和皇宮的壯觀,已深深印在我們心中,成為這次旅行最難忘的記憶之一。</p><p class="ql-block">下一站是意大利那不勒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