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zhèn)位于長江三角洲,隸屬江蘇省昆山市,離蘇州市中心35公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愛國學者顧炎武的故鄉(xiāng),又是昆曲的發(fā)源地。千燈原名“千墩”,名出吳越爭霸。</p> 三橋邀月 <p class="ql-block">恒升橋</p> <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zhèn)恒升橋的地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尚書路1號。這座橋是千燈古鎮(zhèn)的標志性建筑,也是游客們到訪此地的必游之地。恒升橋是一座仿清代特色的三孔石拱橋,橋身造型優(yōu)美,古韻十足。盡管這座橋是2004年新建的,但其設計和建筑風格都盡可能地保留了古橋的風貌,使得它看起來與周圍的古建筑渾然一體,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站在橋上,可以遠眺古鎮(zhèn)的全貌,感受江南水鄉(xiāng)的獨特韻味。</p> <p class="ql-block">恒升橋下的大河原名為千燈浦,為紀念明代戶部尚書夏元吉而改名尚書浦。宋元時代江南水患嚴重,明永樂元年,戶部尚書夏元吉奉令攜太常少卿袁復開浚吳淞江,順便疏拓千燈浦,百姓為紀念夏元吉把千燈浦改名尚書浦。尚書浦北起吳淞江,南達淀山湖,歷代是水上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三橋連袂而筑,分別呈現(xiàn)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東邊的小橋叫方?jīng)茕簶?,因河名方?jīng)茕憾妹?,為明代特色;中間橫跨尚書浦上的三孔石拱橋為恒升橋,恒升取步步高升意,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瓏的木橋是黿渡涇橋,為宋代特色。三橋有一美麗的名字,稱為“三橋邀月”。</p> 延福禪寺 <p class="ql-block">梁天監(jiān)二年由千燈鎮(zhèn)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禪寺。吳越天福二年(937年)敕賜“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復名為延福禪寺。曾做過縣主簿的王玨,舍宅擴建寺院,該佛寺規(guī)模宏偉,江南民眾前來朝拜。</p> <p class="ql-block">秦峰塔</p> <p class="ql-block">秦峰塔,又稱釋迦佛塔,位于千燈鎮(zhèn)尚書浦西岸,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二年(503年)。由里人王束捐宅,僧從義開山,建波若寺,里人王玨捐宅以廣寺基,建造此塔。因位于秦柱山之陽,名秦峰塔。至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般若寺改為延福禪院,秦峰塔亦進行重建。</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建筑形式是重檐歇山頂格局,殿堂高大雄偉,氣勢巍峨,位于寺院中軸線的北面。殿內正中供奉的是“三身佛”,中間的是一尊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左邊供奉報身佛“盧舍那佛”,右邊供奉的是應身佛“釋迦牟尼”。</p> <p class="ql-block">玉佛殿</p> <p class="ql-block">殿內釋迦牟尼涅槃像由名貴的緬甸白玉精雕細琢而成。白玉毛料1999年在緬甸發(fā)現(xiàn),歷經(jīng)三年艱苦開采,始現(xiàn)于世。玉料為一塊完整一體的純天然玉料。據(jù)玉材的天然造型,經(jīng)過精心設計,由德純藝高的工匠歷兩年時間精工雕成。佛像長8.9米,高2.45米,總寬1.35米,體型比例均確。玉佛全身鑲嵌有1500多粒紅、藍、紫晶寶石和翡翠,衣紋和蓮花臺由24K黃金鎦金而成,彩繪部分采用天然石色彩畫而成。</p> <p class="ql-block">大悲閣</p> <p class="ql-block">大悲閣是延福禪寺的另一處重要建筑,坐西向東,呈現(xiàn)出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純木結構的大悲閣內供奉有全國最高的千手千眼觀音像,三層樓高,站在一樓只能看到觀音的腳部,顯得格外壯觀。</p> 顧堅紀念館 <p class="ql-block">顧堅 (生卒年不詳),元末明初戲曲家。自號風月散人,昆山千燈人。精于南辭,善作古賦。元將擴廓帖木兒聽說他善歌,屢招皆不就。與當時文人顧德輝、楊維禎、倪元鎮(zhèn)等相友善。著有《陶真野集》10卷、《風月散人樂府》8卷,今均已不存。據(jù)魏良輔《南詞引正》一書載,因其"善發(fā)南曲之奧,故國初有昆山腔之稱",顧為昆山腔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秦峰塔下調寄南曲典奧,</p><p class="ql-block">千墩浦畔腔創(chuàng)昆山正聲。</p> 顧炎武故居 <p class="ql-block">顧炎武故居占地60畝,建筑面積5450平方米。故居為整個宅第主體,朝東落西,為五進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清廳(轎廳)</p> <p class="ql-block">精神到處文章老</p><p class="ql-block">學問深時意氣平</p><p class="ql-block">這副楹聯(lián)張掛于故居轎廳迎面抱柱上。作者為乾隆四十四年狀元,吳縣石韞玉。用石狀元這副對聯(lián)來評價顧炎武治學成就與精神可謂恰如其分。顧炎武一生錯綜百家、學問深廣、舉凡音韻訓詁、金石考古、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水利河漕、兵農田賦、經(jīng)濟貿易等無所不通,無所不精。且能將各門學問融會貫通,呈現(xiàn)出宏大的學術氣象。</p> <p class="ql-block">明廳(楠木廳貽安堂)</p> <p class="ql-block">來到第二進,“貽安堂”,這是一座具有明代特色的楠木正廳,是接待尊貴客人的會客廳。貽安堂三字是清朝道光年間昆山縣的縣令廖倫所書。堂外楹聯(lián)“整頓乾坤將相,歸休林壑漁樵”是明代畫家張瑞圖所書,氣象宏闊,有晚明人氣息。</p><p class="ql-block">在正堂抬頭看,大梁是金絲楠木三根,主梁更有彩繪。到處可見精美絕倫的書畫作品,這些作品都是明末顧炎武的好友們的作品,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廳后有"芝蘭玉樹"之雨門頭。有雙鳳穿云、鯉魚跳龍門之精美磚雕圖案,是清早期難得之佳筑。</p> <p class="ql-block">讀書樓</p> <p class="ql-block">顧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南直隸昆山人。初名繼紳、絳,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寧人,因避人陷害,曾化名蔣山傭。居亭林鎮(zhèn),學者尊稱亭林先生。與黃宗羲、王夫之合稱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稱明末清初“四大啟蒙思想家”。</p> <p class="ql-block">后花園</p> <p class="ql-block">故居布局自東而西依次為水墻門、門廳、清廳(轎廳)、明廳(正廳、楠木廳)、住宅樓,北側有背弄連接灶房、讀書樓和后花園。</p> <p class="ql-block">還記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這句話嗎?是蘇州市昆山人顧炎武提出的愛國主義口號。他提出“博學于文,行己有恥”的古訓,提倡“經(jīng)世致用”之實學,開創(chuàng)清代樸學風氣。顧炎武故居抱柱對聯(lián)“宜爾子孫位業(yè)木公金母,于兄弟才華季虎頭龍”,是清代詩人、詞人朱彝尊所題。表達對先生的高度評價?,F(xiàn)故居已經(jīng)成為全國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 石板街 <p class="ql-block">石板街,南北貫穿古鎮(zhèn),并連接各支路,呈蜈蚣形。全長1.5公里,主干街道長800米,由2072塊長條形花崗巖鋪設而成。</p> <p class="ql-block">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明清進一步延伸修繕;民國三年又以重金聘青浦縣朱家角筑路名匠王世昌,重新整理修繕。</p><p class="ql-block">石板街所用條石均寬50公分,均長2米以內,穩(wěn)固而耐用,修理替換又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石板下面設有既寬又深的下水道,與古鎮(zhèn)各處的河埠、河灘相連通。因此,即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上從不積水,轉晴即干。</p> <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zhèn)上有七座建于明清時期的拱形環(huán)龍石橋橫跨與鎮(zhèn)中河道千燈浦之上。2008年,千燈古鎮(zhèn)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和江蘇省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p> <p class="ql-block">崑曲發(fā)源地之一~千燈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簡稱“昆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xiàn)又被稱為“昆劇”。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是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南戲系統(tǒng)下之一的曲種。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jié)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昆曲發(fā)源于14世紀中國的蘇州昆山,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昆曲在2001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8年被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根據(jù)文征明手錄的婁江魏良輔《南詞引正》一文記載,“元朝有顧堅者,雖離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燈鎮(zhèn)),精于南辭,善作古賦。擴廓帖木兒聞其善歌,屢招不屈。善發(fā)南曲之奧,故國初有'昆山腔'之稱”,元代末年昆山顧堅為昆曲創(chuàng)始人。今昆山千燈鎮(zhèn)有顧堅紀念館。明代昆山腔是戲曲四大聲腔之一。元代末年,南戲傳到昆山地區(qū)后,與當?shù)氐拿耖g曲調互相結合,形成了富有當?shù)靥厣穆暻?,在音樂家顧堅推動下,有長足的發(fā)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