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倚梅聽雪</p><p class="ql-block">美篇號:457192171</p><p class="ql-block">圖片:手機拍攝</p> <p class="ql-block">四月的風裹著書香吹進校園,教學樓前的電子屏滾動著“4.23世界讀書日”的標語。我捧著新領到的《我們仨》站在辦公室窗前,封面上楊絳先生清癯的側影讓我想起二十年前那個春天——我和先生就是在師大讀書社的活動中相識的。記得那天他穿一件洗得發(fā)白的藍襯衫,站在書架前專注地翻閱《圍城》,他那專注的神情引起了我的注意,所以我一不留神就碰落了他的筆記本,里面密密麻麻的批注讓我這個中文系學生都自嘆不如。</p> <p class="ql-block">“李老師,讀書分享會定在周三下午。”同事的提醒讓我回過神。翻開書頁,楊絳寫錢鍾書“打翻墨水瓶”的段落突然讓我笑出聲。上周家里剛上演過相似劇情:先生伏案寫報告時碰倒了茶杯,我們手忙腳亂搶救學生作業(yè)本的場景,活脫脫是“我們仨”的現(xiàn)代版。最有趣的是,我們一個用紙巾,一個用抹布,搶救方式不同還爭執(zhí)了幾句,最后相視一笑——這不正是婚姻的常態(tài)嗎?</p> <p class="ql-block">批改作業(yè)的紅筆突然沒水,我下意識拉開抽屜。三格并排的筆筒里,總有一支灌滿墨水的備用鋼筆——這個習慣始于五年前某個深夜。當時我趕著批月考卷,先生默默把我的紅藍黑三色筆都檢查了一遍。就像楊絳說的:“這種瑣碎的體貼,比玫瑰更動人?!庇浀媚翘炝璩恳稽c,我揉著酸痛的頸椎抬頭,發(fā)現(xiàn)他不知何時在我背后放了靠墊,茶幾上還溫著一杯蜂蜜水。</p> <p class="ql-block">放學時收到先生短信:“今天替你報名了師生共讀活動?!备郊菑堈掌簣D書館的玻璃窗上,映出他正在整理《我們仨》書架的側影。陽光穿過他鬢角新生的白發(fā),在木質(zhì)書桌上投下細碎的光斑。這讓我想起結婚十周年時,我們把“賭書消得潑茶香”刻成了藏書章。那天女兒還小,踮著腳看我們在印章上涂印泥,奶聲奶氣地問:“爸爸媽媽在玩蓋章游戲嗎?”</p> <p class="ql-block">周三的讀書會上,我分享了《我們仨》中最打動我的片段。當講到楊絳在錢瑗病床前讀書時,突然發(fā)現(xiàn)后排坐著不知何時溜進來的先生。他沖我眨眨眼,舉起手機示意——屏幕上是實時更新的評論區(qū),家長們正在討論“如何把書中的智慧帶入婚姻”。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謂琴瑟和鳴,不過是在平凡日子里共同成長。</p> <p class="ql-block">晚飯后難得都沒有加班。先生泡了兩杯菊花茶,突然從公文包里掏出本筆記:“今天讀到楊絳寫干校生活,我抄了這段。”泛黃的紙頁上,他工整謄寫著:“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毕旅鎵褐畠河字傻墓P跡:“爸媽今天沒吵架,+1分。”翻到下一頁,居然是我二十年前夾在《紅樓夢》里給他的紙條:“愿我們?nèi)鐚汍旃沧x西廂,卻比他們更懂珍惜?!?lt;/p> <p class="ql-block">臺燈下,我們頭碰頭讀著同一本書。當讀到錢瑗說“媽媽的文字是止痛藥”時,先生突然握住我常年握粉筆起繭的手指。無需言語,我突然懂得楊絳筆下“人生沒有單純的快樂”的真意——正因經(jīng)歷過爭執(zhí)、誤解與疲憊,那些相視而笑的瞬間才格外珍貴。就像此刻,他指腹的薄繭摩挲著我虎口的硬繭,兩種不同質(zhì)感的粗糙,卻奇妙地契合。</p> <p class="ql-block">窗外玉蘭樹沙沙作響,像極了二十年前讀書社翻動書頁的聲音。書桌上的臺歷顯示著明天的待辦事項:早讀課、年級會議、家訪......但在這些瑣碎之外,我們永遠保留著共讀時光。原來最美的愛情不在轟轟烈烈的誓言里,而在這些被書香浸潤的日常中:是爭執(zhí)后夾在教案里的和解紙條,是家長會前互相整理的領口與發(fā)梢,更是共讀一本書時,悄然交疊的身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