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晉劇《呼家將》劇情簡介</p><p class="ql-block">晉劇《呼家將》是一部以宋朝忠臣呼延家族為背景的傳統戲曲作品,改編自清代小說《呼家將》。該劇通過生動的唱腔和表演,展現了呼延家族在奸臣陷害下的忠勇抗爭與最終昭雪的傳奇故事。以下是主要劇情概述:</p><p class="ql-block">1. ?故事背景與主要人物?</p><p class="ql-block">《呼家將》的故事發(fā)生在北宋仁宗年間,主要圍繞呼延贊之子呼延丕顯及其后代展開。呼延家族世代忠良,但因奸臣龐文的陷害,全家滿門被抄斬,僅剩呼延守勇、呼延守信兄弟二人逃脫。劇中還涉及包拯、楊家將等歷史人物,共同推動劇情發(fā)展。 ?</p><p class="ql-block">2. ?主要劇情概述?</p><p class="ql-block">?奸臣陷害與家族蒙難?:龐文之子龐黑虎強搶民女,被呼延守勇、守信兄弟教訓后身亡。龐文懷恨在心,借女兒龐多花成為貴妃之機,誣陷呼延丕顯謀反,導致呼延家族滿門被斬。 ?</p><p class="ql-block">?兄弟逃亡與復仇之路?:守勇、守信分別逃亡,途中得到包拯、楊家將等人的幫助。守勇與王金蓮、趙鳳奴等女子成婚,守信則與齊月娥結為夫妻。二人歷經艱險,最終在新唐國和西涼積蓄力量。 ?</p><p class="ql-block">?家族昭雪與奸臣伏法?:守勇、守信帶領呼延家族后代返回宋朝,揭露龐文的罪行。宋仁宗下旨除奸,龐文父女被處死,呼延家族得以昭雪,并獲封賞。</p><p class="ql-block">3. ?晉劇版本的藝術特色?</p><p class="ql-block">晉劇《呼家將》以傳統唱腔和表演形式著稱,劇中融入了豐富的唱詞和音樂元素。例如,李鳳云飾演的黃艷蓉和王金蓮,通過細膩的唱腔和表演,展現了角色的復雜情感。此外,劇中還保留了傳統戲曲的程式化動作和舞臺布景,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p><p class="ql-block">4. ?歷史與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呼家將》作為中國通俗小說史上的“三大家將小說”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晉劇版本通過戲曲形式,將這一經典故事傳播給更多觀眾,展現了忠孝節(jié)義的傳統美德。</p><p class="ql-block">5. ?總結與推薦?</p><p class="ql-block">晉劇《呼家將》不僅是一部精彩的戲曲作品,更是一部弘揚忠勇精神的文化經典。對于喜歡傳統戲曲和歷史故事的觀眾來說,這部作品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呼家將》又名《說呼全傳》《呼家后代全傳》《紫金鞭演義》《金鞭記》,共十二卷四十回,作者名已佚,最早可見的版本為清代乾隆年間的金閶書業(yè)堂刊本。</p><p class="ql-block">該小說主要講述了宋朝仁宗年間,呼延贊之子呼延丕顯被奸臣龐文陷害,全家滿門三百余口被殺,呼延丕顯之子呼延守勇(呼延守用)、呼延守信與奸臣斗爭的故事。小說是由評書、鼓書等發(fā)展而來,語言通俗易懂,較為生動,但結構松散,上下文不銜接,情節(jié)也有很多地方重復。</p><p class="ql-block">《呼家將》與《楊家將》《薛家將》構成中國通俗小說史上的“三大家將小說”。評書界有“金呼家、銀楊家”(“金鞭呼家,銀槍楊家”)和“呼楊高鄭”之說。呼延原為復姓,書名《呼家將》,當系藝人口傳之誤。唐河評調、鼓詞、河南墜子均有此書。</p><p class="ql-block">內容簡介</p><p class="ql-block">北宋仁宗年間,忠孝王呼延必顯的兩個兒子守勇,守信,一日去郊外游春射獵,正遇薊右丞相龐集的兒子黑虎強搶民女趙鳳奴,守勇、守信為救護鳳奴,將黑虎暴打一頓,黑虎歸家后身亡。龐集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宋仁宗令太監(jiān)密訪美女,龐集把女兒多花的畫像請?zhí)O(jiān)呈送仁宗,仁宗大喜,冊封多花為貴妃,封龐集為國丈。龐妃擅自用皇后的鑾輿去東岳還愿。呼延必顯奉旨巡城誤以為皇后出行,遂跪伏行禮。龐妃見是忠孝王,故意令軍校辱打呼延必顯。呼延必顯得知是龐妃外出,暴怒之下攔住龐妃去路,令其回宮更換儀仗。</p><p class="ql-block">龐妃乘機誣陷呼延必顯,宋仁宗怒令龐集率軍將呼延滿門抄斬。守信在此之前替母親去太華山還愿,并去太行山看望外祖母佘太君,故幸免于難,守勇在事發(fā)時,奉父母之命從地穴中逃脫。龐集宰軍追捕守勇,守勇逃到王汝南家,幸遇汝南及其女金蓮和龍圖閣學士包拯的搭救,方免一死。守勇與金蓮成婚后,為避龐集追捕繼續(xù)外逃,被已占山為王的趙鳳奴搭救,守勇又與鳳奴成婚。龐集令龐氏四虎領兵圍剿山寨,守勇殺出重囤去新唐國求援。龐集率軍攻打太行山,楊家將八姐、九妹、楊五郎大戰(zhàn)龐軍,護送守信去新唐國尋兄。守信到西涼天定山與寨主齊國寶之女齊月娥成親,守勇到新唐國后則與花花公主成婚。</p><p class="ql-block">此后幾經周折,守勇、守信及其親族聚集天定山,將圍剿呼家將的東海公龐琦殺死,大勝龐軍。八王向仁宗奏明龐集父女陷害忠臣,謀害太子等罪狀,宋仁宗下察佞除奸救命。呼延守勇、呼延守信率呼家將及大軍入關,殺敗龐氏四虎所率龐軍。仁宗賜死龐妃,龐集在革職遣返原籍途中,被呼延慶所殺。宋仁宗對呼家將各有加封.并敕造功臣府第,呼家滿門團圓。</p> <p class="ql-block">主要人物</p><p class="ql-block">呼延慶,呼延必顯(呼延丕顯)之孫,呼延守勇(有的版本叫呼延守用)之長子,王金蓮所生。少年聰穎,讀書過目成誦。力大超群,十歲就能力解斗牛。拜王禪為師,日練武功,夜習戰(zhàn)策。手使兩柄銅錘,英武驍勇。三年后下山,母親告知他身世,他即奉母赴新唐尋父。路過天定山,與叔叔一家相認,便隨叔叔、堂弟進京祭祖墳。半途在祝家莊除妖,被祝太公招為女婿,與祝素娟成親。拜墳過程,他遭受千難萬險、奔逃中,與妹妹碧桃、梅仙相認。兄妹又設計上墳燒紙,不料被軍兵圍困,沖殺出來,恰遇太子受龐妃所害,他們救駕入八王府。幾經曲折,呼延慶與呼延豹、呼延龍共赴新唐,認了父親,一起領兵解了天定山之圍。由于雄關總兵花萬年女花瑞蓮多次救助呼家將,開關讓他們出入,故當呼家將大軍入關征討龐集之時,花萬年讓女兒與呼延慶成親后,即隨夫八京討龐集。呼延慶、祝素娟、花瑞蓮都立功受封。呼延慶是書中很活躍的人物,活動集中在后二十回,性格特點也比較鮮明。他人小志氣高,十歲就哭著要跟王禪上山學藝、十三歲就奉母千里跋涉赴新唐,他初生牛犢不怕虎,天定山認親之前,他打敗呼延豹、呼延龍,錘打了武藝高強的齊國寶,叔叔守信與他斗至百余合還不分勝負;他天真爛漫,認親之后,就與兩位堂弟勾肩搭背,一路笑著去玩,全忘了此前那一番彼此咒罵相斗。</p><p class="ql-block">呼延守勇,呼延必顯長子,性格粗魯,勇敢剛強,與弟守信仗義搭救東莊趙虎臣之妹鳳奴,打死奸相龐集子龐黑虎。朝廷抄斬呼家,父母讓他從地穴逃生,追兵緊逼之下,只好躲進一座花園,被小姐王金蓮所收留。金蓮是王貴孫女,其父王汝南念在先父王貴昔日共呼延贊、楊業(yè)征討遼邦的舊誼,冒死營救守勇,并招之為婿。新婚不久,龐集又領兵搜查王汝南府,守勇被迫出逃。原擬找尋守信一起赴新唐請救兵回來報仇,路經高山寨。遇到被迫落草的趙虎臣一家,收留了他,并讓他與鳳奴成婚。龐集聞訊,又領兵前來圍剿,守勇在風奴一家掩護下,突圍奔新唐。他在桃花潭除妖后,與新唐國王馬韜認了表親,被招為花花公主的駙馬,在此生兒育女,定居新唐十幾年。當王金蓮所生子呼延慶幾經展轉來到新唐與他相認之時,這個從未見面的兒子已二十歲。直至天定山被龐集調兵圍剿,守勇父子自新唐領兵前來救援,呼家將才大會合。通過一場激戰(zhàn),擊敗龐集兵馬,得勝上山,守勇終于與分別廿年的妻子王金蓮、弟弟守信重逢。后他又率呼家將并領十萬番兵入關征討龐賊,殺盡龐家,申冤雪恨,一家團圓。他被封為忠孝侯;妻王金蓮、趙鳳奴封一品夫人;眾子眾兒媳各有所封,趙鳳奴所生女呼延碧桃、呼延梅仙與太子完婚。呼延守勇是書中重要人物,其活動集中在前二十回,他不畏強權,見義勇為,看到丞相的兒子調戲婦女也毫不猶豫上前去管。做起事來也比較顧全大局,在救出趙大郎夫妻后,龐黑虎求饒,他阻止兄弟守信繼續(xù)痛打龐黑虎。但總的來說,這個人物形象單薄,作者對于他的性格刻畫很少,塑造的并不成功。</p><p class="ql-block">龐妃,奸相龐集之女,名多花,生得國色天香。龐黑虎死時,她才十六歲,便很有城府。龐集問她選妃之事,她不但表示只要能報兄仇便無不聽從父親吩咐,還獻計讓父親把自己的真容交給負責選妃的太監(jiān)陳琳,以便朝廷來聘。納為仁宗貴妃之后,她即施毒計陷害呼家,致使呼家三百余口慘遭殺害,并奏請倒置尸首埋葬、立“獄墳”大石碑。聞父親抓捕不到守勇兄弟,她又耍手腕迫使仁宗下令增兵追捕,并給父親設計。調“四虎”進京協助緝捕。除絞盡腦汁報私仇之外,她還為宮闈爭寵而施展手腕:將劉妃剛生下的太子以女換男,命宮娥寇直拋太子于御河。因寇直不忍,交陳琳送八王府中收養(yǎng)。仁宗見孩子可愛,立為太子。龐妃恐事泄,審問陳琳、寇直,將寇直拷打致死。十八年后,太子長大成人,她又設計哄太子元宵上街看花燈,調“四虎”前往殺害,虧呼家小將救駕回八王府,使其陰謀未能得逞。直至呼家將兵臨京城,仁宗才被迫命她自盡。龐妃在書中的活動不少,她有心計、有手段、夠膽量、敢作為,總之,是一位外具花容玉貌、內藏歹毒心腸的蛇蝎美人,寫得頗有性格特色。</p> <p class="ql-block">【百家戲苑】晉劇《呼家將·三本呼延慶出世》上集劉春梅 張少林 康忠廉 范云海潘繼平等包頭市青年晉劇團演出</p> <p class="ql-block">【百家戲苑】晉劇《呼家將·三本呼延慶出世》中集劉春梅 張少林 康忠廉 范云海潘繼平等包頭市青年晉劇團演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