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屏南棠口廊橋——千乘橋。新四軍第六團整編出發(fā)地。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北上抗日出發(fā)地舊址位于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棠口鄉(xiāng)棠口村和雙溪鎮(zhèn)雙溪村。<br> 1937年冬,閩東地區(qū)實現國共合作抗日,根據閩東國共和談協(xié)定,屏南縣為閩東紅軍集結地。1938年1月25日,阮英平、范式人率領閩東紅軍獨立師1300多名指戰(zhàn)員先后抵達屏南縣棠口村。棠口村為西洋建筑群。<br> 1938年1月底,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長李子芳和中共閩東特委書記葉飛從南昌回到棠口村,與他們同來的還有新四軍戰(zhàn)地服務團的人員。隨后,在棠口基督教圣公會姑娘厝召開中共閩東特委擴大會議,李子芳傳了達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和新四軍軍部的決定:閩東紅軍獨立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葉飛任團長,阮英平任副團長;范式人留地方工作,任中共閩東特委書記,王助任特委宣傳部長兼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主任。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下轄3個營10個連,第1營營長陳挺,第2營營長沈冠國,第3營營長黃培松(后由楊三元接任)。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團部設在棠口基督教圣公會內的姑娘厝。<br> 為了更好地宣傳抗日救亡,2月4日,團長葉飛率領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團部和部分隊伍進駐屏南縣城——雙溪,團部駐鵝湖路1號陸仲淵家(陸氏宗祠),部隊人員住圣人廟、明倫堂。陸氏宗祠占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是屏南最具明清風格的建筑之一。<br>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進駐屏南期間,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抗日宣傳活動,組織軍民進行聲勢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召開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座談會,張貼抗日標語,組織文藝演出,組織貧農團、兒童團、抗日后援隊、民眾夜校、文工隊,懲辦抬高物價的奸商,保護貧苦農民過好春節(jié)等。同時,為加強后方黨的工作,鞏固屏南的革命成果,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在雙溪村修文路31號成立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屏南留守處。在雙溪陸氏宗祠內有新四軍六團革命歷史陳列,共搜集各類圖片153幅;累計編寫圖片說明文字12400多字;制作展版36塊(包括前言、葉飛同志題字、結束語版),分4大部分主題:一是閩東烽火——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閩東傳播和黨組的建立;二是國共和談與棠口整編;三是馳騁大江南北;四是浴血陽澄湖畔等。整個陳列室布置整齊得體、端莊凝重。一幅幅歷史照片無比珍貴,她記載著新四軍六團戰(zhàn)士在黨的領導下,為新中國的誕生,前赴后繼,百折不撓,英勇斗爭,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部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br> 1938年2月14日,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指戰(zhàn)員奉命從雙溪、棠口出發(fā),北上抗日。屏南縣子弟兵有300多人參加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第5團,其中6團有屏南子弟兵160多人。他們浴血奮戰(zhàn)大江南北,為奪取抗戰(zhàn)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br> 在屏南新四軍整編過程中,保存了一大批革命遺址,如棠口淑華女子學校、潘美顧醫(yī)院、姑娘厝、下教堂、后宅垅民居;雙溪圣人廟、陸氏宗祠、新四軍第6團留守處等。這些革命遺址,都是共產黨人革命斗爭的歷史證言,是組建新四軍的歷史見證,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br> 1984年7月1日,為紀念閩東紅軍獨立師在棠口村集結、整編為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北上抗日的英雄業(yè)績,中共屏南縣委、屏南縣人民政府報請上級批準,在棠口村原教堂坪龍心崗建立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北上抗日紀念碑,后遷至松光島。碑體高4.6米,長35米,正面為大型浮雕,生動反映了閩東紅軍獨立師在屏南集結改編為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在屏南期間的戰(zhàn)斗歷程。<br> 198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部舊址”題名。<br>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北上抗日出發(fā)地舊址于2005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br> 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屏南革命老區(qū),是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工作過的地方,他先后九次到屏南調查研究,訪貧問苦,留下了大量的寶貴史跡,他提出的“擺脫貧困”、“四下基層”等黨的群眾路線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是一筆寶貴的資源和優(yōu)勢。保護好、利用好這筆寶貴資源,對于建設好美麗屏南、幸福屏南具有重要意義。<br> 寧德市紅色旅游示意圖 美麗的棠口古鎮(zhèn) 新四軍第6團整編出發(fā)地——閩東老蘇區(qū)屏南棠口 千乘橋位于棠口鄉(xiāng)棠口村,是屏南境內第二長木拱廊橋,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間,明末清初毀于火患,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雍正十年(1729年)落成。嘉慶十四年(1809年)被大水沖毀,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秀才周大權等人再次募建,并召集能工巧匠精工勘察設計,把橋梁建成形似一只昂首展翅的公雞形象。橋長62.7米,寬4.9米,橋面至水面高度9.7米,一墩二孔,單孔跨度27米。(歷史照片)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北上抗日整編出發(fā)地遺址:原棠口基督教圣公會建筑群(歷史照片) 棠口新四軍第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 棠口新四軍六團北上抗日大型石雕 棠口新四軍六團北上抗日大型石雕背面碑文、烈士名錄 屏南縣政協(xié)原主席周芬芳為新四軍后代介紹新四軍六團整編北上抗日歷史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北上抗日整編出發(fā)地遺址:棠口淑華女學校新四軍第6團團部舊址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北上抗日整編出發(fā)地遺址:棠口姑娘厝新四軍第6團團部舊址、葉飛舊居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北上抗日整編出發(fā)地遺址:棠口潘美顧醫(yī)院新四軍第6團野戰(zhàn)醫(yī)院舊址 棠口八角亭——新四軍第六團召開北上抗日大會、文化服務團慰問演出遺址之一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北上抗日整編出發(fā)地遺址:棠口后宅垅民房 棠口新四軍六團整編駐地舊址群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北上抗日整編出發(fā)地遺址:棠口后宅垅民房 棠口新四軍六團整編駐地舊址群 棠口千乘橋——紅軍橋。新四軍六團北上抗日途徑此橋。200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棠口千乘橋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團部舊址:雙溪陸氏宗祠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團部舊址:雙溪陸氏宗祠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團部舊址:雙溪陸氏宗祠 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北上抗日出發(fā)地遺址:雙溪陸氏宗祠,內有新四軍六團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