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當傍晚天際的白云染上紅暈時,燕隼一天中最為忙碌的空中捕食開始了。</p><p class="ql-block"> 它飛行快速而敏捷,如同閃電一般,在短暫的鼓翼飛翔后又接著滑翔,還能在空中作短暫停留。</p><p class="ql-block"> 麻雀、山雀等雀形目小鳥、蝙蝠以及蜻蜓、蟋蟀、蝗蟲,天牛、金龜子等有害昆蟲,都是燕隼眼中的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 就連飛行速度極快的家燕和雨燕等,也常常成為燕隼的盤中歺。</p><p class="ql-block"> 林草部門已將其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名錄。</p> <p class="ql-block"> 燕隼,俗稱青條子、螞蚱鷹、青尖等,體形比獵隼、游隼等都小,為小型猛禽,體長28一35厘米,體重為120—294克。</p><p class="ql-block">. 上體為暗藍灰色,有一個細細的白色眉紋,頰部有一個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紋,頸部的側(cè)面、喉部、胸部和腹部均為白色,胸部和腹還有黑色的縱紋,下腹部至尾下覆羽和覆腿羽為棕栗色。</p> <p class="ql-block"> 飛翔時翅膀狹長而尖,像鐮刀一樣,翼下為白色,密布游黑褐色的橫斑。翅膀折合時,翅尖幾乎到達尾羽的端部,看上去很象燕子,因而得名 </p> <p class="ql-block"> 遷徙性鳥類。通常春季在4月中下旬遷到東北繁殖地,9月末至10月初離開繁殖地遷至南方地區(qū)越冬。</p> <p class="ql-block"> 燕隼繁殖期為5~7月。</p><p class="ql-block"> 雄性4月發(fā)情,求偶時常常嘴里銜著食物,以一種踩高蹺的姿態(tài)走近雌鳥,一邊不斷地點頭,一邊將兩腿分開,露出內(nèi)側(cè)的羽毛,然后將食物交給雌鳥,完成它們之間的鞠躬儀式。</p><p class="ql-block"> 接著雄鳥和雌鳥便在空中雙雙飛舞,邊飛邊叫,追逐打鬧,情至深時,雌鳥臥伏于地,兩性交配。</p> <p class="ql-block"> 通常自己很少營巢,而是侵占烏鴉和喜鵲的巢。</p><p class="ql-block"> 每窩產(chǎn)卵2~4枚,多數(shù)為3枚,孵卵由親鳥輪流進行,但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為28天。雛鳥為晚成性,由親鳥共同撫養(yǎng),大約28~32天后才能離巢。</p> <p class="ql-block"> 燕隼繁殖于歐洲、非洲西北部、俄羅斯等,越冬于日本、印度、老撾、緬甸等地,中國各地都有分布。</p><p class="ql-block"> 我國已將其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攝 影:岳 哥</p><p class="ql-block"> 后 期:英 子</p><p class="ql-block"> 拍 攝 日 期:2025-04.</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