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步履鏗鏘向光而行,叩問初心再啟新程。2025年4月26日上午,海口市五源河學校教育集團25名骨干教師,以赤子之心再赴教育求索之路。晨光熹微時,解碼巴蜀名校的育人智慧;暮色四合時,追尋紅巖熱土的信仰之光。在傳統(tǒng)與現代的交響中,在歷史與未來的對話里,教育追光者們以腳步丈量山城文脈,用熱忱書寫育人新章。</p> 重慶魯能巴蜀小學 <p class="ql-block"> 一、參觀校園</p><p class="ql-block"> 在徐忠毅校長的引領下,眾人踏入校園,回溯學校發(fā)展脈絡,感受教育初心;于素質測評中心,邂逅AI體腦協(xié)同訓練,見證科技與教育的深度碰撞。13米學生作品長廊,書畫琳瑯,盡顯育人碩果。智慧運動場館中,智能設備與運動完美交融,為學子鋪就科技賦能的活力跑道,書寫教育創(chuàng)新的動人篇章。</p> <p class="ql-block"> 二、專題報告</p><p class="ql-block"> 《自身強大是本分,助人強大是本事》聚焦基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雙維路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身強大”維度圍繞學校生態(tài)建設展開,涵蓋自20世紀80年代起錢玲、廖文勝、馬宏三代校長的歷史文化傳承舉措。主要包含律動課程完善(探究課程與人生塑造關系)、律動課堂質量實踐(踐行“課比天大”理念)、律動教學方式變革、數據驅動的質量評價循證等課程教學體系構建內容 。</p> <p class="ql-block"> “助人強大”維度的集團化辦學實踐中,采用“五步法”“五聯(lián)制”“五多式”“多線式”,分別構建關系構建體系、資源共享機制、品牌共生模式與成果輸出路徑。實現高效率、高品質、高品牌共生與高成果輸出的目標,最終形成關系橋、互通橋、立交橋、盛景橋的四橋聯(lián)動模型。歷經文化共建、共享、共創(chuàng)三階段,達成促進教育公平、助力家庭夢想的社會效益。</p> <p class="ql-block"> 晨訪魯能巴蜀小學,生態(tài)校園處處彰顯“五育并舉”的智慧。從建校宣言中繼往開來的格局我們觸摸到教育最本真的模樣——既要有扎根大地的深耕,亦需仰望星空的遠見。</p> 紅巖革命紀念館 <p class="ql-block"> 下午,??谑形逶春訉W校25名骨干教師踏上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的熱土。這是一場教育者的精神朝圣之旅,更是一次紅色基因與教育使命的深刻對話。</p> <p class="ql-block"> 紅巖革命紀念館里,斑駁的桌椅、泛黃的手稿、凝固的影像,書寫著信仰的溫度,傳遞著理想的力量。我們深知教育的終極使命,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精神的傳承。當紅色基因融入育人血脈,教育的年輪便鐫刻著民族的記憶,生長出撐起未來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 從南海之濱到巴渝群山,五源河教育人用腳步丈量信仰的高度。紅巖精神如同不滅的火炬,照亮教育者前行的道路。未來的課堂上,這25顆被紅色精神浸潤的心靈,必將讓革命薪火在新時代少年的心中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歸程的引擎已轟鳴作響,王應壽副校長的箴言猶在耳畔: “一件事,一群人,一條心,一起想,一起拼,一定贏!”;教育者的步履永遠朝向光明,正如于漪老師所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lt;/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編輯:馬煥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字:吳春燕、齊文俊、王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圖片:李書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審核:王春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