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詩: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一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漫談于大地吹雪的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 / 橫豎三一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久前,大地吹雪出了一本詩集子叫《撕碎》,我很喜歡這個標(biāo)題,“撕碎”,是一個針對性極強(qiáng)的動詞,他借用這個動詞,意欲將一個他所看到并體驗到的應(yīng)該撕碎的世界,來進(jìn)行詩人式的“撕碎”;個中的詩,就成為他具體的行為;因而,整個《撕碎》形成了一個具有批判現(xiàn)實主義意識的有力的過程。這個“撕碎”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些語言需要進(jìn)一步鍛打,有些結(jié)構(gòu)有進(jìn)一步整合的必要,有些字詞有添加與刪減的可能… 但,總的來說,《撕碎》,是用力的,是果敢的;這本集子,還是優(yōu)遠(yuǎn)遠(yuǎn)大于不足。也就是說這本詩,總體上,代表了他一個時期內(nèi)的寫作水平,這是值得欣慰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說一些話;也是我要說、想說的。縱觀這本書,很多詩內(nèi)人士都說了自己想說的,很好。有人說到“宗教”、”現(xiàn)實主義“、”理想主義“等詞;我想這不足以怪,這都是中肯的。我想,在現(xiàn)實主義之前再加一個詞,更能道出此詩的意義,那就是批判,那就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這也不用奇怪。實際上,這個時代是需要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詩人,也就首當(dāng)其沖了。詩人的寫作理念也莫不基于此。在《撕碎》里,詩人正視現(xiàn)實,正視著一個他所不得不面對的世界,詩人具有很大的無奈性;更具有很多思考與思想;那么,應(yīng)該怎樣來訴說一個自己設(shè)身處地的世界?”撕碎“,是首要的,也是必需的——對于這個太多庸俗太多浮腫太過虛偽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來我都很討厭那些不疼不癢的”詩“;而《撕碎》,似乎在一夜之間讓我再一次加重了關(guān)于世界的疼痛感,我想這都是詩的魅力所在。如果不是詩的存在,如果不是語言的存活,人哪有那么多關(guān)于世界的諸多感性認(rèn)識與理性思考。好在我是距《撕碎》的世界更近的人,所以感受頗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詩在民間。這主要是說民間性;主要是說——民間,是一種存在的高貴品質(zhì)!我相信在座的一大部分詩人身上就具有這種民間性,這是令人高興的;一個詩人,就應(yīng)該保有這種陷入性很強(qiáng)的寫作心態(tài)!而現(xiàn)在不少人仍然叫自己往那個所謂的“做些”上去靠,好像靠上了那個東西他就是作家詩人啦。。。說到這個“民間性”,主要還是想強(qiáng)調(diào)說《撕碎》的作者大地吹雪;這位70后詩人,在寫作上堅持了或者說就具有這種民間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地吹雪繼《撕碎》之后,更用心地用詩的形式抗衡于”另一個“世界了。這是一種進(jìn)步,一種藝術(shù)上的提升;由于相比之下肉體挨得較近的緣故,一段時間以來,我故意不去讀他的詩,因為我本已處在肉體的麻木里,我擔(dān)心我對他看得太稠,反而會影響到精神的麻木;所以,我盡量在遠(yuǎn)處來思考”比較“的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位70后詩人正力爭從《撕碎》的世界走出,來創(chuàng)造一個至少有別于前者的新的藝術(shù)世界。像近期的《那樣的佳境》《黑夜是不是干凈的》《當(dāng)過程進(jìn)行到一半》《我曾經(jīng)想喊醒某個夜晚》等詩。這些詩還是在一種堅定的口語里行走;變化在于這些詩正在進(jìn)一步觸及“黑暗”,正在進(jìn)一步到達(dá)的“黑暗”里,對“黑暗”進(jìn)行更為有力的、深層的思考與敘述。這就說明大地有一種清醒的意識在,這就看得出來,吹雪的寫作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意識的寫作。也許作為詩人,敢于面對黑暗,這也是基本的素質(zhì)之一。由此,深入進(jìn)去,以思考的頭腦對黑暗進(jìn)行深層的梳理與挖掘,這就是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簡介 】 </span><b>王寧:橫豎三一寧 </b><span style="font-size:15px;">20世紀(jì)60年代生人。籍貫河南。20世紀(jì)80年始寫作,迄今在《詩刊》《文學(xué)》《星星》《綠風(fēng)》《詩歌月刊》等紙刊發(fā)過作品。出版詩集《。。。情種》、《歡歌與悲歌》、文論集《語言的雙重流放》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世紀(jì)90年代提出“中間寫作”。民盟成員。早年入省作協(xié)。2000-2003年為一市刊無償組、編詩歌版。創(chuàng)并主編一民刊。主張:寫作就是寫作。集結(jié)長詩四部:《詩歌:敘述或形式》《澤蘭》》《弒殤》《隱跡》。集結(jié)短詩集:《沉默的原因》《江之湖》《絕對》《自覺》等。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