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為了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此人是中國文壇著名作家沈從文,此城為湘西鳳凰古城。</p> <p class="ql-block"> 去貴州自由行旅游,第一站到了銅仁,目的地是梵凈山?;疖囌緩V場上,當(dāng)?shù)鼐巴韭眯猩缤鈮ι嫌需髢羯接斡[圖,清晰顯示,乘覽車后,距山頂,還有近2000個臺階需攀登,目前的身體狀態(tài),登攀500個臺階已成奢望。湘西鳳凰古城距此不遠(yuǎn),且對作家沈從文先生仰慕已久,前往鳳凰古城,權(quán)當(dāng)對未登梵凈山的一種補償。</p><p class="ql-block"> 失而復(fù)得的雙肩包。</p><p class="ql-block"> 清晨去銅仁長途汽車客運站,準(zhǔn)備購票去鳳凰古城。站前有一輛出租車已有三名乘客,加我四人,啟動出發(fā)。車到鳳凰高鐵站,三名乘客下車后沒多久,司機手機響了,接到二名游客要去梵凈山的業(yè)務(wù),司機瞬間提快了車速,再加之在山區(qū)道路上行駛,一會兒我就暈車了,感覺天眩地轉(zhuǎn),大汗淋漓,人要嘔吐,難受至極。車在景區(qū)門口停妥,踉踉蹌蹌下了車,雙手扶著車門站立了許久,仍無法正常行走。準(zhǔn)備辦理旅館入住手續(xù)時,突然想起隨身攜帶的一只雙肩背包,忘記拿,遺落在出租車的后備箱里。打110電話求助,在沱江派出所二樓,和警察一起仔細(xì)觀看中國天網(wǎng)監(jiān)控系統(tǒng),查到出租車的車牌號,經(jīng)過貴州省車管所的積極配合,多方聯(lián)系,二個多小時終于等到出租車司機的電話,雙肩包最終失而復(fù)得,感謝古城警察的辛勤付出。派出所外墻上的宣傳標(biāo)語,“為了一切旅游,一切為了旅游”,此刻倍感溫馨。</p> <p class="ql-block"> 鳳凰古城,舊稱鎮(zhèn)筸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是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qū)。有1000多年建城史??谷諔?zhàn)爭時期,四周的城墻和幾個城樓被折毀。</p><p class="ql-block"> 古城鳳凰廣場鳳凰臺上的鳳凰雕像。因古城背依的青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夜晚 燈光下的“金”鳳凰雕像。</p> <p class="ql-block"> 從派出所辦完尋包事宜出來,已經(jīng)十一點多鐘,饑寒交迫,早飯沒有吃,暈車出汗,內(nèi)衣潮濕,太陽光下,穿一件雨披在銜上行走。</p><p class="ql-block"> 老面小籠包鳳凰分店,現(xiàn)包、現(xiàn)蒸的小籠包。價廉物美,贈送的蔥花紫菜湯,色香味兼?zhèn)?,平日不吃辣的我,包子就著辣椒?qū)寒健體防感冒。</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西城門。</p> <p class="ql-block"> 沈從文故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沈從文(1902 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沈從文出生在此,鳳凰人,苗族,文學(xué)家。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兩次獲諾貝文學(xué)獎提提名的鄉(xiāng)土文學(xué)巨匠。</p><p class="ql-block"> 故居是其祖父沈宏富(曾任淸朝貴州提督)出資購地興建。位于鳳凰古城中營街,坐東朝西,磚木結(jié)構(gòu)穿年式四合院平房。有大小十一間房,院內(nèi)正中有小天井,內(nèi)裝修考究,花格窗、雕花隔扇門等構(gòu)件琢工精良,占地面積600平方米。故居里有沈從文生平照片、書稿手跡、各種版本的著作等。</p> <p class="ql-block"> 夫人張兆和,大家閨秀,知書達(dá)理,氣質(zhì)出眾。姐姐張元和、張允和、妹妹張充和,“張家四姐妹”,名聲僅次于“宋氏三姐妹”。</p><p class="ql-block"> 沈從文與張兆和是師生戀。</p> <p class="ql-block"> 沈從文先生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 沈從文先生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先生耗時15年時間,于1981年完成。1977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開展二年,先生也進入到人生的至暗時刻,跌入谷底。遭批判,受打擊,差點被排擠出中國文壇。小兒子早被錯劃成右派。聰慧睿智的頭腦,手中的一枝如神之筆,已不可能寫散文,更不可能創(chuàng)作小說,另辟蹊徑,獨樹一幟,此書是古代服飾領(lǐng)域經(jīng)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 觀眾瞻仰后的留言。</p> <p class="ql-block"> 80人的海外旅游團,把小巷塞的滿滿當(dāng)當(dāng)。</p> <p class="ql-block"> 鄰近故居的沈從文書屋。</p> <p class="ql-block"> 書屋里最顯眼的地方,擺放著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邊城》。1999年《亞洲周刊》組織評選廿世紀(jì)華語小說百部經(jīng)典,《邊城》位列第二,僅次于魯迅先生的《吶喊》。上世紀(jì)五十年代,香港根據(jù)小說改編成電影,被搬上銀幕。1984年大陸凌子風(fēng)導(dǎo)演依據(jù)小說拍成電影“邊城”,獲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dǎo)演獎。</p> <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任總理(1998年3月— 2003年3月)朱镕基的墨跡。</p> <p class="ql-block"> 熊希齡(1870年7月23日~1937年12月25日),湘西鳳凰人,民國時期政治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曾任北洋政府第四任國務(wù)總理。故居位于古城文星街,鐵將軍把門,閉館維修。</p> <p class="ql-block"> 沱江,干流全長131公里,在鳳凰縣境內(nèi)境長97公里,鳳凰縣的母親河。</p><p class="ql-block"> 沱江上的橋梁。兩座木橋,一座風(fēng)雨橋,一座公路橋。</p> <p class="ql-block"> 北門跳巖。 位于古城北門碼頭上游,連接沱江南北兩岸。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當(dāng)時人們進出古城的主要通道。由于石礅表面較窄,兩礅之間又有一定的間距,行人過橋時,難免一步一跳走過去,當(dāng)?shù)厝税堰^橋形象稱之為“跳巖”。</p><p class="ql-block"> 出于好奇,我也從南岸跳到北岸,此刻天空正下著細(xì)雨呢。</p> <p class="ql-block"> 北門城樓。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沱江邊上的吊腳樓。</p> <p class="ql-block"> 燈光點綴下的沱江兩岸,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卷,美得令我陶醉。乘一條烏蓬船觀賞,不失明智之舉。</p> <p class="ql-block"> 夜景</p> <p class="ql-block"> 夜景</p> <p class="ql-block"> 夜景</p> <p class="ql-block"> 萬名塔。位于城東青龍山麓沙灣黃土坎,東靠雕梁畫棟的遐昌閣,西望氣勢若虹的風(fēng)雨橋。由著名畫家黃永玉于1985年倡議,群眾集資,政府扶助,于1988年建成,所為萬名塔。</p><p class="ql-block"> 黃永玉(1924年8月9日~2023年6月13日)祖籍鳳凰縣,土家族人,中國畫院院士,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教授。其祖父黃鎮(zhèn)銘,與沈從文母親黃素英系兄妹關(guān)系,沈從文與黃永玉成了表叔侄。</p> <p class="ql-block"> 乘船夜游沱江視頻。轉(zhuǎn)動手機橫屏觀看。</p> <p class="ql-block"> 流水潺潺,楊柳依依,熏風(fēng)習(xí)習(xí),游人如織。燈火璀璨,目不暇接,沱江夜景,美得窒息。</p> <p class="ql-block"> 鳳凰的美景聲名遠(yuǎn)揚,境外的游客前來打卡、聚焦。</p> <p class="ql-block"> 旅拍</p> <p class="ql-block"> 擺地攤的婆婆,忙里偷閑,做自己的活計。</p> <p class="ql-block"> 小巷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 清晨來到江邊,感悟沈從文先生對家鄉(xiāng)鎮(zhèn)筸,筆下所描述的“寧靜憂傷”心緒。</p><p class="ql-block"> 下午、晚上、清晨,三個時間段,鳳凰人母親河——沱江兩岸,給我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視覺狀況,熱鬧喧嘩、燈光璀璨、靜謐溫柔,美,也就自然不同了。</p> <p class="ql-block"> 北門碼頭,湘景旅行社的導(dǎo)游,帶領(lǐng)游客,在等候開船。</p> <p class="ql-block"> 晨游沱江,返回途中,邂逅一個撐著雨傘的小女孩,個子矮小,圓圓的臉,五官端正,眉毛下面有一雙靈動的雙眼,“小朋友,你長得好飄亮啊,這么早,就去幼兒園嗎”。“我讀一年級了”,動聽悅耳的聲音,好似天簇,在寂靜的清晨越過城墻,翻越 300多年歷史的北門城樓,順著沱江,飄逸到遙遠(yuǎn)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雨中石板路求學(xué)途中,也曾留下過熊希齡、黃鎮(zhèn)銘、沈從文……的足跡;此刻祖輩對她的關(guān)愛和希望,則濃縮在肩上的背簍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沈從文故居、小說《邊城》、“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現(xiàn)代浪漫愛情詩,助推了鳳凰的旅游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恰是這個人,帶火了這座城。我居然也成為一名追星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