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稱:回歸自然</p><p class="ql-block">美篇號:5759821</p><p class="ql-block">圖 片:致謝網(wǎng)圖</p> <p class="ql-block">在“古玩愛好者聯(lián)盟”美友圈組織的【曬寶匯】活動跟帖處,各位老師們分享的藏品千姿百態(tài)、爭奇斗艷。這是一次難得的學(xué)習(xí)機(jī)會及飽眼福的盛會。在我瀏覽作品的時候,一位老師分享了戰(zhàn)國時期的“匈奴鷹頂金冠”,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星,深深吸引住我的目光。通過老師的短文介紹,我了解到它是一個官帶頭飾,有“草原瑰寶”之譽(yù)。它精致靚麗的外觀讓我很想深入了解它的歷史,我迫不及待地把圖片發(fā)給了既是歷史老師又喜好收藏的閨蜜,期待她給我講述金冠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中午發(fā)的消息,我足足等了3個多小時,才等到閨蜜的語音回復(fù)。我看她有空閑時間,就直接撥通了她的電話,在我好奇地追問下,她打開了話匣子,講述了鷹頂金冠的歷史文化及工藝特點。</p> <p class="ql-block">鷹頂金冠,1972出土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杭錦旗阿魯柴登匈奴墓,現(xiàn)藏于內(nèi)蒙古博物院,是迄今所發(fā)現(xiàn)的匈奴酋長金冠飾,代表了戰(zhàn)國時期我國北方民族貴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它的出現(xiàn),揭開了古代匈奴文化神秘面紗的一角。</p><p class="ql-block">這件金冠整體是由黃金打造的,重1394g ,高7.3cm,帶長30cm,分為冠頂與冠帶兩部分。冠頂之上,是一只雄鷹傲然而立,鷹首部分鑲嵌著翠綠的松石,在黃金的映襯下,更顯生動與華貴。雄鷹雙翅微微展開,似正欲振翅高飛,俯瞰著廣袤無垠的草原。鷹下半球形冠頂上,雕刻著四只狼和四只羊咬斗的浮雕圖案,激烈的爭斗場景栩栩如生,讓人仿佛能聽到草原上的嘶鳴與咆哮。冠帶部分采用榫卯結(jié)構(gòu),上面刻有馬、羊、虎等動物的浮雕,還有發(fā)辮紋裝飾其間,工藝精湛至極,每一處線條都流暢自然,每一個動物形象都鮮活靈動。</p> <p class="ql-block">鷹頂金冠運用了鑄造、錘揲、鐫鏤、抽絲、鑲嵌等多種高超技藝。這些工藝相互融合,展現(xiàn)出當(dāng)時工匠們高超的智慧與嫻熟的技藝,令人佩服。</p> <p class="ql-block">在匈奴文化中,鷹是力量、勇氣與自由的象征。匈奴人作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對雄鷹充滿了崇敬。這只冠頂之鷹,仿佛是匈奴人精神的寄托,代表著他們渴望如鷹一般,在草原上縱橫馳騁,擁有無畏的勇氣和強(qiáng)大的力量。而冠帶上的馬、羊、虎等動物圖案,不僅是匈奴人游牧生活的生動寫照,也反映出他們與草原動物的緊密聯(lián)系。狼羊咬斗的圖案,體現(xiàn)了草原生態(tài)中弱肉強(qiáng)食的殘酷現(xiàn)實,展現(xiàn)出匈奴民族在這種環(huán)境下形成的堅韌與勇猛。</p> <p class="ql-block">“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完閨蜜對鷹頂金冠的介紹,我深深被牧民們勇敢的精神及聰明才智所打動。我最初只看到它的華麗與精美,沒有感受到它承載的厚重歷史與文化內(nèi)涵。鷹頂金冠見證了匈奴民族在草原上的興衰榮辱,見證了古代游牧文化的輝煌燦爛。</p><p class="ql-block">【曬寶匯】不但是聊寶、曬寶,更是提醒我們,要尊重和珍視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chǎn),因為這些遺產(chǎn)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是告誡我們,在當(dāng)今時代,我們更應(yīng)從這些古老的文化中汲取力量,傳承和弘揚(yáng)先輩們的智慧與精神,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