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難忘那一天:半桶堿液里的人生課</p><p class="ql-block">暮春的風掠過廠區(qū)的桂樹葉,又將我拽回那個刻骨銘心的4月30日。時針劃過二十一圈年輪,當年反應釜里驟然凝固的膠塊,卻始終在記憶里閃著警示的光,讓"嚴謹"與"寬容"兩個詞,在歲月里愈發(fā)清晰。</p><p class="ql-block">那天午后,陽光斜斜照進車間的玻璃窗,在反應釜的金屬表面折射出刺目的光斑。工藝員好不容易糾正前兩日的工藝細節(jié)問題,將50%高含量白膠的生產流程精準校準。當檢測顯示膠水粘度稍超標時,我第一反應就是用適量水去調節(jié)粘度,恰逢工藝員去吃飯,我就在車間里50KG桶里堯了10多公斤“水”倒進反應釜,當時只是覺得這水有點兒不一樣,滑溜溜的感覺,當反應釜里的膠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稠、結塊,我顫抖著指尖蘸取桶內殘余液體,灼燒感從指腹竄上脊椎——這分明是用于調節(jié)pH值的片堿溶液!2噸凝結成塊的膠水再反應釜里變了模樣,如同我轟然崩塌的職場初夢。那時的我愣愣的站在反應釜旁不知所措,實習期工牌在胸前晃蕩,喉嚨里像塞著未溶解的膠粒般發(fā)緊。心想完了,肯定要被辭退……</p><p class="ql-block">當我攥著濕透的衣角推開趙總的辦公室門,主動承認自己的失誤,夕陽正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預想中的雷霆之怒并未降臨,趙總只是扶了扶眼鏡,鏡片后的目光像春日的溪流般沉靜:"小舒,你把工藝員喊過來,隨后他立即召集生產部重新規(guī)劃排產,還特別強調要在所有桶上張貼警示標簽。</p><p class="ql-block">暮色漫實驗室時,我仍端著杯子里的膠水發(fā)呆,倉管抱著水果禮盒和紅包追到實驗室,說是五一公司發(fā)的福利,一會老總夫人也來了,叫我同他們一起去吃晚飯,餐桌上蒸騰的熱氣里,老總的夫人往我碗里夾著紅燒魚:"年輕人誰沒摔過跟頭?就當交學費了。"窗外的月光爬上廠區(qū)圍墻,將那晚的溫暖鍍上了永恒的金邊。</p><p class="ql-block">此后的工作中,每一次實驗我都仔細核對原料,記錄每一次的實驗結果和分析,趙總的寬容化作我掌心的戒尺,讓每個小數(shù)點都變得不容馬虎。多年后我在新公司做實驗時,總忍不住想起那桶貼滿警示標簽的片堿溶液——它不僅教會我嚴謹?shù)穆殬I(yè)素養(yǎng),更讓我懂得,真正的領導力是給失誤生長的空間。</p><p class="ql-block">如今在膠黏劑行業(yè)摸爬滾打二十一年,我依然記得那張泛黃的實習工牌。每當春風掠過,記憶深處的反應釜便會重新運轉,提醒我:人生路上,總有些意外的"片堿"會改變軌跡,但那些愿意托舉你走出困境的善意,才是照亮前路的永恒星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