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世遺擴展·藝術篇】 故宮博物院珍寶館 石鼓館

老付

<p class="ql-block">故宮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是明清皇宮及其收藏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故宮于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紀遺產(chǎn)名錄”。2007年,故宮博物院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占地100余萬平方米,保存建筑約9000間,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其前身明清皇宮紫禁城,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主體,文華殿、英武殿為兩翼,主要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場所。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主體,東西六宮為兩翼,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以及帝后妃嬪生活起居的地方。此外還有外東路的太上皇宮和外西路的太后宮院等處。下圖為 故宮博物院平面圖。</p> <p class="ql-block">明清兩代共有24位皇帝居住于此,1912年清朝滅亡后,紫禁城作為皇宮的歷史就此終結。1914年,于外朝區(qū)域成立古物陳列所;1925年,于內廷區(qū)域成立故宮博物院;1948年,古物陳列所并入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體系完備,現(xiàn)有藏品總量186萬余件(套),藏品總分25大類別,堪稱藝術的寶庫。故宮博物院通過明清皇家宮殿建筑,宮廷史跡原狀陳列,珍寶、鐘表、書畫、陶瓷、雕塑等藝術藏品專館陳設,以及專題展覽等多種方式向公眾展現(xiàn)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下圖為 故宮展覽館位置圖。</p> <p class="ql-block">珍寶館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中,絕大部分屬于清代宮廷遺存,其中很多由紫禁城內掌管營造的機構-造辦處奉旨制作,此外還有逢年節(jié)慶時來自地方官員的貢品、禮品等。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寶石等名貴材質,并征調各地著名匠師設計制造,可謂精美絕倫、竭盡巧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工藝技術水平。在應用上,廣泛涉及宮廷典章禮制、宗教祭祀、日常生活及休閑賞玩等各領域的活動。參觀游覽故宮博物院珍寶館,需從外東路錫慶門進入。(需提前預約)下圖為 錫慶門建筑。</p> <p class="ql-block">珍寶館從故宮博物院藏品中遴選約400件(套)文物,在皇極殿兩側廡房四個展廳分別陳列珠寶、金銀、玉石、盆景類文物。養(yǎng)性殿、樂壽堂、頤和軒等建筑則根據(jù)其功能和歷史,恢復相關原狀陳設。下圖為 珍寶館區(qū)域地圖。</p> <p class="ql-block">錫慶門東側,皇極門前的九龍壁十分引人注目。九龍壁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是一座背倚宮墻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為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改建寧壽宮時建造。壁面由270塊琉璃磚拼合而成,以云水為底紋,高浮雕9條姿態(tài)各異、身軀矯健的蟠龍,龍間雕山石以區(qū)隔。整座影壁用不同方式蘊含多重九五之數(shù)以示天子之尊。下圖為 九龍壁場景。</p> <p class="ql-block">此處九龍壁與山西大同九龍壁、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合稱“中國三大九龍壁”。</p> <p class="ql-block">故宮博物院外東路-皇極門。</p> <p class="ql-block">皇極門前的銅缸、鐵缸。銅缸、鐵缸是宮中的防火設備之一,平時貯滿清水,以備滅火時用。紫禁城內現(xiàn)存最早的缸為明弘治年間鑄造。明代的缸兩耳均加素面鐵環(huán),式樣上奢下斂,古樸大方。清代的缸兩耳多加獸面環(huán),腹大口收。宮中現(xiàn)設大小銅、鐵、鎏金銅缸共二百余口,其中鎏金銅缸22口,分別陳設在太和殿、保和殿、乾清門和乾清宮兩旁。</p> <p class="ql-block">進入皇極門,走過寧壽門,后面是皇極殿。下圖為 皇極殿寧壽門。</p> <p class="ql-block">皇極殿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建,取名寧壽宮。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仿乾清宮規(guī)制改建完成,改名皇極殿。嘉慶七年(1802年)、光緒十年(1884年)先后重修?!盎蕵O”出自《尚書》“皇建其有極”,意為皇帝治理天下應遵循一定的法則。下圖為 皇極殿建筑。</p> <p class="ql-block">此殿是乾隆皇帝準備歸政后當太上皇時臨朝受賀、舉行典禮的地方。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傳位嘉慶皇帝,在太和殿舉行授受大典;正月初四,在此舉辦“千叟宴”。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壽典在此舉行;光緒三十年(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壽典,在此接受外國使臣祝賀。慈禧太后過世厚,其梓宮葬入陵寢前,曾暫時安放于此。下圖為 皇極殿大殿建筑。</p> <p class="ql-block">皇極殿大殿 室內建筑裝飾。</p> <p class="ql-block">寧壽宮 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為寧壽宮后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寧壽宮時,仿坤寧宮形制重建后殿,將原寧壽宮匾額移于此處。“寧壽”取自“寧咸萬國,壽先五福”,有天下太平,健康長壽之意。乾隆皇帝曾計劃,在歸政后,以太上皇身份在這里祭神。下圖為 參觀完珍寶館各館,我們來到皇極殿后面的寧壽宮繼續(xù)參觀游覽。這座大殿現(xiàn)為珍寶館石鼓館,正在舉辦《石鼓展》。</p> <p class="ql-block">石鼓為一組花崗巖刻石,因其形狀若鼓而得名,是我國最早的石刻,其上所刻的文字后世稱為石鼓文。據(jù)金石學家唐蘭先生考證,石鼓文的刻鑿時代為秦獻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石鼓文是十首一組的組詩,是征旅漁獵的詠歌,它以四言古詩的形式,記述了秦國君主狩獵活動,其意在刻石表功,托物傳遠。石鼓文的字體屬秦文大篆類,是介于西周金文和秦小篆之間我國文字發(fā)展鏈條上的一環(huán)。其書法整齊、開朗、圓潤,對后世影響深遠。</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無論在歷史考古學上、在文學史上、在文字發(fā)展史上,還是在書法藝術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唐代被發(fā)現(xiàn)以后,當時書法家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等均十分推崇其書法,唐代詩人杜甫、古文大家韓愈、宋代文學家蘇軾等,都專為它做過詩,所以它與文學家的關系亦極為密切。在金石學里面,從宋代歐陽修的《集古錄》起,都把它作為刻石中最重要的遺物加以著錄。下圖為 寧壽宮《石鼓展》入口處。</p> <p class="ql-block">石鼓館作為故宮博物院的常設展覽,除十尊石鼓外,還特選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及具有代表性的秦文化銘刻資料,稀世遺文,按時代循序陳列,以其觀眾對石鼓文的遞嬗之跡有概括性的認識。下圖為 進入石鼓館,觀看石鼓展前言。</p> <p class="ql-block">石鼓館 展館內部場景。</p> <p class="ql-block">展覽館中心,十尊石鼓擺在顯著位置,引人注目。下面,我們開始參觀、游覽、拍攝石鼓展。</p> <p class="ql-block">前五組石鼓 “乍原”石 “Zuo Yuan”stone 本篇敘說修治道途?!霸奔础叭嚕▃hi)原”,又名“南原”、“石鼓原”。在官吏的率領下徒隸來整治道路,種植各種樹木。植樹及治道都有時日的限制,分別是二日和五日。</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p> <p class="ql-block">“馬薦”石 “Ma Jian”stone 此石文字殘損最重,今一字無存。參照北宋墨拓善本可見“天虹”二字,說明當時秦地雨量充沛,天上常見虹霓,氣候溫潤,草木滋蕃。雖僅“濟濟馬薦,栺栺芃芄”二句可讀,已表明秦地良好的畜牧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而師”石 “Er shi”stone 此篇追敘秦獻公迎接周天子使者到來的盛大場面。惜文字脫漏太甚,難以通讀?!八猛酢奔粗芰彝?。烈王初立,譴太史見秦獻公,故秦獻公出師迎之。“我”獻公自稱。</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p> <p class="ql-block">“吾水”石 “Wu Shui"stone 此篇敘說我們的水很清澈,我們的道路已修平,樹木也已經(jīng)種植就緒。在丙申這一天秦獻公和周天子使臣一道準備出游。</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p> <p class="ql-block">“吳人”石 “You Ren”stone 此篇敘說秦獻公的隊伍首先到達吳陽,在太祝的主持下秦公遙祭了吳岳。在吳岳的鹿囿中,許多公鹿和母鹿奔跑嬉戲。</p> <p class="ql-block">歷代石鼓贊歌 石鼓歌 (唐代韓愈)“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p> <p class="ql-block">石鼓歌(宋代蘇軾) 冬十二月歲辛丑,我初從政見魯叟。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郁律蛟蛇走……</p> <p class="ql-block">石鼓賦(元代周伯溫)周有石鼓,今在辟雍。列橋門而甲乙,相輝映于西東……</p> <p class="ql-block">石鼓歌(明代朱國祚)橋門左右獵碣十,形如鼓拙相排連。洼中或與齏臼似,抱質可敵瑤琨堅……</p> <p class="ql-block">再題石鼓(清弘歷)石鼓韓歌掘臼科,弗知其意所云何。茲因考古十之質,愛命圖真一有窠……</p> <p class="ql-block">潘迪撰《石鼓文音訓》刻石 元惠宗至元己卯(公元1339年) 《石鼓文音訓》為元代奉訓大夫國子監(jiān)司業(yè)潘迪于至元己卯(1339年)撰寫。首題稱音訓,取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字義之意,正文內容取宋人考訂石鼓刻石之說,引經(jīng)據(jù)典,并列自家按語。此刻石是考訂石鼓文內容的具有文獻性的實作,其本身具有重大意義。</p> <p class="ql-block">后五組石鼓 “霝雨”石 “Ling Yu”stone 此篇是狩獵歸途中,遇雨,涉水,行舟的描寫。詩首句的“癸”應該是日名,從丙申第二天出游以后已經(jīng)七天了。下雨以后汧水上漲,有些地方還可以騎馬橫渡,有些地方就需要乘舟而行。</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p> <p class="ql-block">“鑾車”石 “Luan Che”stone 此石詩五章。首言鑾車,指明人君所乘之車,展現(xiàn)出這次狩獵活動將要結束時的情景。在臨時駐蹕的鑾車周圍,有奏對受命的近侍,有勇猛善戰(zhàn)的衛(wèi)士,駐地安如屏障。詩末以秦獻公的口吻說,我這次狩獵所獲很多。</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p> <p class="ql-block">“田車”石 “Tian Che”stone 此石敘在原野上狩獵,也是整個狩獵活動的高潮。獵物不僅是“麀鹿”,還有“麋鹿”和“雉兔”。而且眾庶也參加此時的圍獵。</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p> <p class="ql-block">“汧殹”石 “Qian Yi" stone 此石稱道汧源之美與游魚之樂。詩四章,皆言養(yǎng)魚、捕魚之事。詩中贊美秦地水利優(yōu)越,水產(chǎn)豐富,鰋、鯉、鮊、鰱等各種大魚很多,要用楊柳條筐裝運。</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p> <p class="ql-block">“吾車”石 “Wu Che”stone 此篇敘說游獵開始情景。詩五章,首言車馬強盛,次言公卿和樂,三敘弓矢精良,四敘游獵所見景物,五紀狩獵所獲,是一篇意態(tài)悠閑的游獵詩篇。詩中突出車馬整齊,暗示國體穩(wěn)定,兵強馬壯。</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p> <p class="ql-block">十尊石鼓-石鼓文拓片。</p> <p class="ql-block">十尊石鼓-石鼓文拓片。</p> <p class="ql-block">鼓,本來是一種打擊樂器,古人用陶土或木頭制成鼓身,上面蒙以獸皮,擊鼓可傳聲。而在故宮博物院珍寶館里珍藏的十面“鼓”,卻是用堅硬的花崗石制成。它們是被譽為鎮(zhèn)國之寶的“中華第一古物”-石鼓。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貞觀年間,石鼓被發(fā)現(xiàn)于渭河流域現(xiàn)今的寶雞市石鼓山上。石鼓和石鼓文的發(fā)現(xiàn)在后世文人墨客間引起了眾多關注,并為之寫詩作賦。</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變”后,1933年,為了國寶免遭侵略者搶奪,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將每個重達一噸的石鼓,隨1.3萬箱故宮文物一同南遷。(后又西遷)1950,輾轉了大半個中國的石鼓終于回到北京,落戶故宮博物院。石鼓富含的考古學上、歷史學、文學、文字學、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等多重價值,成為我國文字發(fā)展史上這個重要歷史階段的實物憑證,成為漢字演進歷史進程的活化石。下圖為 石鼓館內部裝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