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百多年前,地球人還不知道消毒,法國人庫爾圖瓦就發(fā)現了碘。</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歐洲,拿破侖戰(zhàn)爭刀光劍影硝煙彌漫,需要大量的硝酸鉀生產火藥。由于硝酸鉀短缺,人們想到了海草或海藻。這些東東資源豐富而且還含有大量的硝酸鹽。</p> <p class="ql-block"> 當年的庫爾圖瓦開了個小作坊,靠搗鼓海藻灰養(yǎng)家糊口。</p><p class="ql-block"> 1811年的一天,庫爾圖瓦用海藻灰溶液與硝酸鈣反應,生產硝酸鉀。</p><p class="ql-block"> 生產過程中,一只貓意外碰倒一瓶硫酸,使其全部撤進海藻灰溶液。瞬間,冉冉升起一股美麗的紫色煙霧。煙霧冷凝后,沒出現想象的液體,卻變成暗黑色帶金屬光澤的結晶體。</p><p class="ql-block"> 于是,一種新元素被發(fā)現了。只是,發(fā)現者對它一臉茫然。什么東東?什么名字?有什么用途?一切云里霧里。</p><p class="ql-block"> 霧里的庫老師實力太小。面對這朵美麗的紫精靈,想深入研究卻困難重重。</p> <p class="ql-block"> 面對困境,庫爾圖瓦并沒將他的發(fā)現秘而不宣。大氣的將接力棒交給了科學家蓋呂薩克。</p><p class="ql-block"> 看到這些紫色的寶貝,蓋呂薩克興奮得一塌糊涂。經過研究,他確定這是個新元素,而且性質特別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1813年,科學家戴維也加入了接力。</p><p class="ql-block"> 戴維是個較真的主兒,把到手的寶貝研究得透透的。并正式將其命名為“iodine?!?lt;/p><p class="ql-block"> iodine源于希臘語,是紫色的意思,隱含神密煙霧的視覺之美。</p><p class="ql-block"> 后來,iodine被聰明的中國學者恰到好處的翻譯為碘。</p> <p class="ql-block"> 縱觀人類消毒史,碘的發(fā)現生逢其時。</p><p class="ql-block"> 在19世紀的百年間,消毒學的理論和實踐走過了萌芽期,進入了成長期。</p><p class="ql-block"> 匈牙利婦產科醫(yī)生塞麥爾維斯成為第一個提倡手術“洗手”的人。通過用肥皂和漂白粉溶液洗手,大大降低了產褥熱的死亡率。</p><p class="ql-block"> 德國鄉(xiāng)村醫(yī)生科赫揪出了疾病感染的原兇一一細菌,發(fā)明了細菌培養(yǎng)基和細菌染色法。成為微生物學奠基人。</p><p class="ql-block"> 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借助列文虎克的顯微鏡,揪出了紅酒發(fā)酸的罪魁禍首。發(fā)明了沿用至今的巴氏消毒法。</p><p class="ql-block"> 英國外科醫(yī)生李斯特創(chuàng)建了手術消毒法,讓手術后死亡率從接近50%降到15%,被譽為現代消毒之父。既使如比,消毒法初期的推廣依然阻力重重。1876年李斯特到美國巡回演講,傲慢的美國醫(yī)學界固守陳規(guī),拒絕了他開創(chuàng)性的成果。直到1881年,美國總統(tǒng)加菲爾德死于槍傷后繼發(fā)感染。面對死亡的教訓,老美才幡然醒悟,引進了手術消毒法。遲到5年的時差,不知有多少人死于非命。</p><p class="ql-block"> 1889年,德國誕生了全球第一家消毒劑專業(yè)生產商一一舒美公司。1892年,在漢堡的霍亂疫情防控中,他們生產的來蘇水發(fā)揮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回到碘和碘系消毒劑。</p><p class="ql-block"> 這個時期,人類初步認識了碘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分布。提煉和提取技術逐漸提高,對其性質和性能的研究也不斷深入。</p><p class="ql-block"> 在接二連三的發(fā)明中,碘系家族正式走上醫(yī)學消毒的舞臺。</p><p class="ql-block"> 1829年,法國醫(yī)生讓·盧戈爾將碘與碘化鉀溶于水制成“盧戈氏碘液”,發(fā)現其對化膿感染和甲狀腺疾病有療效。</p><p class="ql-block"> 1830年,加入酒精增溶的碘液正名碘酒,載入美國藥典。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1873年,法國研究員卡西米·達萬尼通過實驗進一步證實了碘的殺菌和防腐功能,確定了碘酒的醫(yī)學消毒劑地位。</p><p class="ql-block"> 1908年后,優(yōu)化酒精比例的碘酒正式成為手術消毒的標配。</p> <p class="ql-block"> 20世紀初,德國化學家亨利·費舍爾將碘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絡合,制造出水溶性的絡合碘。發(fā)明了不含酒精,刺激性更低、穩(wěn)定性更強的碘伏,增加了碘類消毒劑的品種,拓展了應用場景。</p><p class="ql-block"> 在網上的很多信息中,碘伏似乎就是單一的PVP碘。其實,除了PVP,其他表面活性劑絡合的碘伏也不斷出現,比如OP一10,AEO一9等。</p><p class="ql-block"> 此外,絡合碘的制造工藝也有常溫和高溫兩種類型。個別公司采用的高溫工藝,提高了碘伏的穩(wěn)定性,受到用戶的普遍歡迎。 </p><p class="ql-block"> 最近十幾年,不少人將研發(fā)的目光聚焦多元復合碘,比如PVP碘+酒精,PVP碘+醋酸氯己啶+酒精等。減少了碘的用量,強化了消毒液的快干性。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多樣性需求。</p><p class="ql-block"> 未來,在一切都可以改進的旗幟下,我們期待更多更好的碘系消毒產品走上前臺,為人類醫(yī)學的發(fā)展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致謝:本文寫作中,參考了各種線上線下資料,華西劉衡川教授也提供了很專業(yè)的信息。除最后一張照片外,其他圖片均來自網絡。在此,向原作者和劉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p><p class="ql-block"> 四川華天科技 游章明 2025.4.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