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長沙”之名最早見于3000多年以前的西周。因古代天文學者將28星宿中的長沙星所對應(yīng)在地上的郡縣稱為長沙而得名。因而湖南當?shù)匾恢绷鱾髦@樣一句話:天上一顆長沙星,地上一座長沙城。盡管歷史變遷、朝代更迭,三千年來,長沙這座城的名字卻從未改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先介紹一下我這趟長沙之旅的行程安排:4月19日早上7:12火車,9:08到達長沙,隨后地鐵直達橘子洲,再從橘子州直接坐巴士到達岳麓書院,晚上逛黃興街、五一廣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4月20日7:00開始,逛縣正街、登天心閣、飲白沙水,參觀湖南省博物院、清水塘毛澤東、楊開慧故居,打卡中山亭,夜逛太平古街,晚上20:42火車,22:28回到南昌。</span></p> 橘子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橘子洲其實就是湘江中心的一個江心洲,大家能夠熟悉橘子洲,大都是因了毛澤東的詩詞。1925年,毛澤東從廣州回到湖南領(lǐng)導(dǎo)農(nóng)民運動,寒秋時節(jié),重游橘子洲,并寫下《沁園春 ?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天上午,橘子洲大雨磅礴,但依然阻擋不了來自全國各地拜訪毛澤東青年藝術(shù)雕塑上萬觀眾的熱情。雕塑高32米,代表正值32歲青年時期的毛澤東。</span></p> 岳麓書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岳麓書院,與橘子洲隔江相望。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下,創(chuàng)建于976年,1015年,宋真宗召見山長周式,賜“岳麓書院”額,從此,岳麓書院遂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歷經(jīng)宋元明清等朝代變遷,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湖南大學在書院正式成立。岳麓書院是千年來,從未中斷過的中國高等學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古代,岳麓書院因朱熹來訪,與張栻論學,書院開會講之先河;在近代,從岳麓書院走出魏源、曾國藩、陶澍、左宗棠、郭嵩燾、胡林翼等大批彪炳史冊的經(jīng)世致用之才;在現(xiàn)代,湖南大學、湖南師大、中南大學,此岳麓山大學城三??苫ミx課程、學分互認,創(chuàng)全國大學教學合作之典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岳麓書院的后山有著名的愛晚亭,唐代著名詩人杜枚七言絕句《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成就了愛晚亭,也使得岳麓山更兼具詩情畫意,成為了長沙的一個象征。</span></p> 天心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心閣聳立在長沙古城墻之上。古城墻為江西人杰第一人、西漢長沙王吳芮開始修建,宋時擴建。天心閣原名天星閣,其名源于“星野”之說,按星宿分野,“天星閣”下對應(yīng)天上的“長沙星”,因此長沙也有星城的別稱。天心閣始建于明末,抗戰(zhàn)期間因文夕大火燒毀,僅存城垣,現(xiàn)在的天心閣于1983年重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心閣位于長沙地勢最高的龍伏山之顛,自古就是長沙城里的一塊風水寶地。維新時期,南學會常在此聚會;辛亥革命時期,湖南革命人士陳作新常在此集會;毛澤東就讀湖南第一師范時,常在此游覽、學習;1930年,紅軍攻克長沙,彭德懷在此召開重要會議;1938年,天心閣文夕大火,蔣介石、周恩來到此了解災(zāi)情;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賀龍等曾到此視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明代以來,天心閣就被視長沙的標志,素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之美譽。</span></p> 白沙古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沙古井鑿修于明代,為長沙名勝古跡之一。位于迴龍山西列,下有四個方眼古井,其水自白沙石中滲出,泉腺甚旺,長年不竭,歷代多有詩詞題詠古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毛主席《水調(diào)歌頭?游泳》開篇之長沙水,便是指白沙井之水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2月27日長沙市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對白沙公園的四口水井水質(zhì)進行了采樣檢驗,均有些指標不符合直接飲用的標準,附近很多群眾喜歡提桶到此處灌桶提回家,煮熟后泡茶。那天,我借用了一老同志的勺子舀了一瓢井水直接飲用了幾口。</span></p> 湖南博物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湖南博物院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其實早在4月13日時就想來長沙的,只是因為沒有預(yù)約到湖南博物院的門票才推遲了一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參觀湖南博物院,我預(yù)留了六個小時的時間,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因為館藏特別豐富。參觀該院的順序很特別:先二樓,再三樓,最后至一樓。因為二樓是綜合展,以“湖南人”為名,陳列了三湘歷史文化的兩個基本展覽;而三樓與一樓,則是專門介紹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基本情況及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提前七天,即4月13日晚8點的預(yù)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湖南博物院,有著名的素紗單衣、T型帛畫、辛追夫人遺體、大禾人面紋方鼎、皿方磊等等,令人目不瑕接。有興趣的朋友也可翻看我2018年寫的美篇《隱藏在湖南省博物館寶藏背后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國唯一以人面為飾的青銅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迄今所見最高大的方形罍,器身自1919年出土桃源后,流失海外近百年,2014年才得以蓋身合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瓷器質(zhì)地細膩,釉色勻稱,著色純正,畫藝高超,為元青花之精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長沙窯崛起于安史之亂后,多有文人題詩于上,為長沙窯之獨特風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漢直裾素紗單衣其高超的制作技藝代表了西漢初期養(yǎng)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辛追夫人帛畫的核心寓意是通過描繪天界、人間與地下三界,引導(dǎo)墓主靈魂升入仙界,實現(xiàn)永生不滅的愿望。??</span></p> 清水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里建有兩處紀念館,一處是中共長沙歷史陳列館,一處是中共湘區(qū)委員會舊址(即毛澤東、楊開慧舊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1年10月10日,中共湖南支部建立,毛澤東擔任支部書記。此處作為支部機關(guān)和毛澤東與楊開慧的居所。1922年5月,在中共湖南支部基礎(chǔ)上成立了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毛澤東擔任書記,何叔衡、李立三、劉少奇等先后擔任區(qū)委委員,機關(guān)也設(shè)在這里。1923年4月,毛澤東離開湖南赴上海,區(qū)委機關(guān)遷往它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1年至1923年,毛澤東、楊開慧和楊開慧的母親向振熙,還有他們的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一起生活在這里,楊開慧帶著孩子居住在這里至1924年5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里的志愿者講解李老師介紹:此處是中共湘區(qū)委員會舊址,并非毛澤東楊開慧的私人財產(chǎn)。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一封沒有寄出的家書并非寫于此處,更不是藏在此處,而是在長沙縣楊開慧故居。</span></p> 中山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山亭位于黃興路與中山路的交匯處,始建于清代中期,原名先鋒廳。它是一座西式方形鐘樓,高16米,內(nèi)有德國進口時鐘,為紀念孫中山于1930年改名,現(xiàn)為長沙地標建筑。長沙中山亭見證了抗戰(zhàn)期間發(fā)生在長沙的“一火四戰(zhà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火”就是發(fā)生在1938年11月12日深夜的“文夕大火”;“四戰(zhàn)”就是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日軍三次大舉進犯長沙,1944年5月日軍第四次進攻長沙。期間,歷經(jīng)2000多年歲月的賈誼故居和定王臺被付之一炬,作為古城長沙標志之一的天心閣也在大火中化為廢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司門口獻金臺,一個以賣草藥為生的老頭,賣了一天的草藥才得到一角錢,他飯也沒吃,餓著肚子將一角錢捐獻給國家。在《長沙各界紀念“七七”獻金活動記事》和《獻金臺上》兩篇報道里,記者們均捕捉到了賣草藥老漢的這一滿腔熱忱的捐獻舉動?!耙粋€挑水的苦力也氣喘吁吁走來獻一塊錢,還有賣報的小孩及販煙的難童,都將他們整日沿街叫喊所得捐獻給國家,他們的愛國心是何等值得欽敬??!”記者感嘆道。正是這股凝聚的愛國熱情,為長沙抗日戰(zhàn)爭書寫了悲壯而輝煌的一頁,也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有一個同事是湖南人,他給我講了湖南百姓抗戰(zhàn)的事:那時候,湖湘的老百姓都是自覺自愿地出錢出力出人,年青男子都一早出門幫部隊打鬼子,若回來吃飯就表示他還活著,然后吃過飯又出去;如果沒能回家吃飯,也許就光榮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湖南人楊度就說過: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長沙黃興步行街、五一廣場、太平老街是連在一塊的商業(yè)圈,極具人氣,特別是晚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在這里流傳有這樣一句話:凌晨一點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四點的長沙還在堵車。2021年中國城市夜經(jīng)濟影響力十強城市榜單上, 長沙排全國第二,僅次于重慶。長沙的夜生活甚至催生了一門新職業(yè)——夜妝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長沙,臭豆腐吃了、糖油粑粑品了、米粉嗦了、長沙水飲了、茶顏悅色也喝了,有吃有喝有玩有品,這趟長沙之行太有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長沙這座城市,目睹過辛追夫人穿越古代王宮的孤絕背影、見證過岳麓書院朱張會講的百家爭鳴、經(jīng)歷過1938年燒了五天五夜的文夕大火、阻擊過日本侵略者的四次大規(guī)模進攻、親歷著新時代的光榮與夢想、繁華與發(fā)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是啊,三千年長沙正青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