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岳里是一個聚焦南岳特色“廟會民俗”主題的美食綜合體。集特色小吃、高端餐飲、精品民宿、休閑娛樂、文化體驗和水上游覽于一體,融合了“旅游+休閑+餐飲+文創(chuàng)+演藝”等多樣元素的體驗地。在布局上,設(shè)計了八大沉浸式體驗場景,包括“一街、一島、一宴、一民宿;一茶、一野、一戲、一碼頭”,每一場景都深入挖掘南岳文化底蘊(yùn),展現(xiàn)獨特的廟會風(fēng)情。景區(qū)還有豐富多彩的夜間活動,如燈光秀、煙花秀、演藝表演、特色市集等,為您帶來全天候、多維度的沉浸式旅游體驗。</p> <p class="ql-block"> 南岳里的夜晚熱鬧非凡,恍如白晝,不僅有燈光秀,還有定時舉行的非遺民俗活動打鐵花和其他演藝活動。打鐵花表演在湖面的水上大舞臺進(jìn)行。夜幕降臨,燈光璀璨,表演者在舞臺上舞動鐵花,火花四濺,形成流光溢彩的壯觀景象,宛如“火瀑”或“滿天星雨”,營造出如夢如幻的氛圍。?同時還伴隨著激昂的鼓樂聲,營造出熱鬧的節(jié)慶氛圍。</p> <p class="ql-block"> 表演完打鐵花,緊接著就是“鳳凰飛天秀”表演?!傍P凰飛天秀”以“鳳凰”這一象征吉祥與美好的神鳥為主題,通過現(xiàn)代科技與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結(jié)合,營造出夢幻的視覺效果。表演中,牌樓頂上會噴出花瓣和水霧,呈現(xiàn)出“天女散花”的浪漫氛圍,同時配合燈光、音樂和特效,為游客帶來沉浸式的仙俠體驗。</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節(jié)目是民間藝人的特技表演噴火,表演者通過特殊的技巧和工具,將燃燒的液體或氣體從口中或手中噴出,形成令人震撼的火焰效果。表演過程中,火焰的噴射高度可達(dá)數(shù)米,場面十分壯觀。表演現(xiàn)場氣氛熱烈,伴隨著鑼鼓、音樂和觀眾的歡呼聲,噴火表演將活動推向高潮。??我欽佩表演者高超的技藝和勇氣。</p> <p class="ql-block"> 看完表演自然是不能錯過南岳里古街的夜景,南岳里古街的夜晚,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夢幻之旅。古街在燈光的映照下,泛著柔和的光澤,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故事。一排排黃色的燈籠錯落有致地高掛在古民居屋檐和古街兩側(cè),與飛檐翹角、亭臺樓閣相映成趣。?漫步其中,古街的石板路被燈光映照得古色古香,游客們身著漢服,頭戴簪花,穿梭其間,仿佛回到了古時的瓦肆。街邊的店鋪燈火通明,各色美食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讓人垂涎欲滴。南岳里的夜晚,是古與今的交融,是繁華與寧靜的完美結(jié)合。</p> <p class="ql-block"> 南岳里古街的小溪上花船表演是當(dāng)?shù)胤浅S刑厣拿袼孜幕顒?,這里的小溪蜿蜒曲折,水流清澈,兩岸古建筑錯落有致,營造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氛圍。身著古裝的舞者在花船上翩翩起舞,伴隨著悠揚典雅的古樂,舞姿輕盈優(yōu)美,仿佛從古畫中走出,為游客帶來一場穿越古今的視覺盛宴。</p> <p class="ql-block"> 下面這幾張照片應(yīng)該是當(dāng)時最應(yīng)景的美女照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天的行程是游覽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石鼓書院,石鼓書院位于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qū)瀟湘街道,地處衡陽市城北蒸、湘、耒三水匯聚的石鼓山上。書院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是湖湘文化重要發(fā)源地之一,明徐霞客贊譽(yù)稱“石鼓書院兼具滕王閣、黃鶴樓名勝之優(yōu)越”;與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脈”之譽(yù)。石鼓書院主要由武侯祠、李忠節(jié)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yè)堂、合江亭等建筑構(gòu)成,總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所由私人創(chuàng)建的書院。</p> <p class="ql-block"> 石鼓江山牌坊是石鼓書院的重要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牌坊上書“石鼓江山”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這四個字是朱熹對石鼓書院的贊譽(yù)。牌坊兩側(cè)還刻有對聯(lián),正聯(lián)為“學(xué)貫九流,匯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賢事業(yè)名山”,此聯(lián)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專門為石鼓書院創(chuàng)作;副聯(lián)為“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由晚清大儒王闿運所寫。?</p> <p class="ql-block"> 石鼓書院的“七賢雕塑”,是為紀(jì)念對石鼓書院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xiàn)的七位先賢而設(shè)立的,這七位先賢分別是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和黃榦。</p> <p class="ql-block"> 禹碑亭始建于明萬歷九年(1581年),是為摹刻大禹治水功成在南岳衡山岣嶁峰所刻的禹碑而建。?亭內(nèi)中央矗立的禹碑高 1.8 米、寬 1.4 米、厚 0.2 米,碑刻上有 9 行 77 字,碑文為蝌蚪文。傳為大禹治水成功后在南岳衡山岣嶁峰所刻,用以記述和歌頌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禹碑上的蝌蚪文至今無人能完全識讀,著名歷史學(xué)家、甲骨文專家郭沫若晚年鉆研 3 年也僅識得 3 字。關(guān)于碑文的真?zhèn)我恢贝嬖跔幾h,但這并不影響它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反而更增添了其神秘色彩,吸引著眾多文人墨客和游客前來探尋。</p> <p class="ql-block"> 武侯祠是為了紀(jì)念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而建。據(jù)史料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諸葛亮以軍師中郎將的身份駐軍臨蒸(今衡陽),當(dāng)時他住在石鼓山上。為了紀(jì)念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后人在石鼓山的南面建了“武侯廟”,后改名為“武侯祠”。?祠堂門上有一副由范鶴年題寫的對聯(lián):“心遠(yuǎn)地自偏,問草廬是耶非耶,此處想見當(dāng)日;江流石不轉(zhuǎn),睹秋水來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上聯(lián)回憶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下聯(lián)則表達(dá)了對諸葛亮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 李忠節(jié)公祠位于書院的左側(cè),與右側(cè)的武侯祠遙相呼應(yīng)?,是為了紀(jì)念南宋名將李芾而建。李芾是南宋衡州人,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元軍大舉南侵,李芾臨危受命,他率領(lǐng)軍民奮勇抗擊元軍,堅守潭州三月有余。城破之際,李芾全家老少皆殉國,他本人也在熊湘閣自刎而死。李芾的壯舉展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成為后世敬仰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大觀樓始建于明萬歷末年(1573—1620),是石鼓書院的重要建筑和中心建筑,也是書院的核心功能區(qū)。大觀樓是一座兩層建筑,一樓為講堂,是古代學(xué)者講學(xué)、學(xué)生聽課的場所;二樓為藏書樓,存放了大量的書籍,是古代的圖書館。樓前立有儒家先師孔子的紫銅塑像,樓內(nèi)還懸掛有“書院七賢”的畫像。大觀樓不僅是石鼓書院的核心建筑,更是書院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合江亭是石鼓書院最早的景觀建筑之一,始建于唐貞元三年(787年),由衡州刺史齊映主持修建。它位于石鼓山北端,地處湘江與蒸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獨特,視野開闊,<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俯瞰湘江與蒸水交匯處的壯麗景色,周圍環(huán)境清幽,有“綠凈閣”之稱。唐</span>永貞元年(805年),韓愈途經(jīng)衡州時,曾登臨合江亭,并留下了著名的《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一詩。?詩中“瞰臨眇空闊,綠凈不可唾”一句,生動描繪了合江亭的美景,成為后世傳頌的名句。合江亭因韓愈的詩作而聲名遠(yuǎn)揚,成為后世文人墨客的“朝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 合江亭內(nèi)韓愈《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一詩。</p> <p class="ql-block">石鼓書院周圍環(huán)境優(yōu)美,綠樹成蔭,花草芬芳,與石鼓書院內(nèi)的其他景觀相互映襯,相得益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