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編輯——行者·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攝影——行者·王</span></p> <p class="ql-block">近日手機(jī)卡頓嚴(yán)重,整理照片時翻出了當(dāng)年和老伴及眾友游歷臺灣的影像,仔細(xì)瀏覽浮想聯(lián)翩,特編輯此篇,以資留念。</p> <p class="ql-block">臺灣島,中華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大島,亦是戰(zhàn)略要地,更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lǐng)土。它坐落于東海南部,西依臺灣海峽,與福建省隔海相望,最近處平潭至新竹港僅68海里。東瀕浩瀚太平洋,東北與琉球群島為鄰,南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望。島形狹長,南北跨度約394千米,東西最寬處約144千米,總面積達(dá)3.58萬平方千米,位列世界大島第38位。</p> <p class="ql-block">臺灣島上山巒疊嶂,山地與丘陵占據(jù)了全島面積的三分之二。東部與中部群山連綿,五條平行山脈巍然屹立,其中中央山脈為主分水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部山地的一半,更有30余座山峰海拔超過3500米。玉山以3997米的高度,傲立群峰,成為東南第一高峰。丘陵環(huán)繞山麓,北部有基隆、竹南丘陵,中部有豐原、嘉義丘陵,南部則有恒春丘陵。大屯火山群雄踞北部,成為天然屏障。西部平原廣袤,臺南平原最為遼闊,是農(nóng)業(yè)繁榮、人口密集之地。臺東縱谷平原則為東部交通要道,而臺北盆地、臺中盆地等則點綴其間,成為獨特的地理奇觀。</p> <p class="ql-block">臺灣的山脈雄偉壯麗,玉山巍峨聳立,中央山脈綿延不絕,陽明山則以其秀麗風(fēng)光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這些山脈不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是文化的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與人文情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臺北故宮博物院</span></p> <p class="ql-block">臺北故宮博物院,這座承載著中華文明瑰寶的殿堂,坐落于臺北市士林區(qū),總占地面積達(dá)16萬平方米。自1965年開館以來,歷經(jīng)多次擴(kuò)建修繕,如今已成為全球著名的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4月30日,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總計698854件/冊,涵蓋銅器、繪畫、陶瓷器、法書、玉器、法帖、漆器、絲綢、琺瑯器、成扇、雕刻、印拓、文具、善本書籍、錢幣、檔案文獻(xiàn)、雜項、織品等眾多類別。其中,翠玉白菜、毛公鼎、散氏盤、快雪時晴帖、《早春圖》《華子岡圖》《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稀世珍品,更是令世人嘆為觀止。臺北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以其豐富的館藏在全球博物館中位列第18名。</p> <p class="ql-block">臺北故宮博物院,這座臺灣規(guī)模最為宏大的博物館,館藏文物數(shù)量高達(dá)69.6萬件,雖不及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86萬件,但每一件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故事,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鎮(zhèn)館之寶,是中華藝術(shù)與文化的瑰寶。毛公鼎、散氏盤銘文悠長,記錄著西周的歷史;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黃州寒食帖》書法圓潤雄奇;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被譽為“東方蒙娜麗莎”;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則是水墨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北宋汝窯的天青無紋水仙盆與蓮花氏碗,釉色純凈,造型優(yōu)美;清朝的翠玉白菜栩栩如生,深受游客喜愛。這些珍寶不僅展示了中華文明的輝煌,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臺灣的寺廟之多,令人稱奇。無論是在繁華都市還是在偏遠(yuǎn)鄉(xiāng)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廟宇。它們或大或小,但都精致無比,成為附近居民的精神寄托之所,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行走于臺灣大地,隨處可見寺廟的身影。這些寺廟不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臺南市的四大名剎,開元寺、彌陀寺、竹溪寺、法華寺,歷史悠久,其中開元寺與彌陀寺更是由鄭成功之子鄭經(jīng)所建,見證了歷史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臺北孔廟,坐落于臺北市大龍街上,外貌仿古宮殿式建筑,以曲阜本廟為藍(lán)本,融合漳、泉二州風(fēng)格。黃色琉璃瓦覆蓋的屋頂,梁柱門窗未刻文字,顯得莊嚴(yán)肅穆。主殿大成殿內(nèi)供奉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及十二哲等17人神主。每年9月28日的祭祀大典,八佾舞表演吸引了大批中外嘉賓,場面莊重而熱烈。</p> <p class="ql-block">太魯閣峽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其壯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峽谷兩岸峭壁聳立,溪流潺潺,仿佛一幅天然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凌晨四點,乘坐小火車緩緩駛向祝山,只為一睹那壯麗的日出。當(dāng)?shù)谝豢|陽光穿透云層,灑滿大地,那一刻的震撼與感動,難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阿里山·日月潭</span></p> <p class="ql-block">阿里山,這座位于臺灣省嘉義市東方的著名旅游風(fēng)景區(qū),以其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聞名于世。十八座高山組成的群山,氣候宜人,是避暑的絕佳去處。阿里山的五奇——日出、云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更是讓人流連忘返。乘坐歷史悠久的高山鐵路,穿越不同的氣候帶,仿佛置身于一座天然的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在阿里山鄉(xiāng),清晨四點搭乘小火車前往祝山觀日出,那壯麗的景象令人難忘。日出之后,漫步于云海之間,觸摸古老的神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浪漫。</p> <p class="ql-block">日月潭,宛如一顆鑲嵌在臺灣大地上的明珠,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湖水清澈,倒映著周圍的群山,仿佛一幅動人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北回歸線標(biāo)志塔,位于花蓮縣,是地理與自然的交匯點。它不僅是一個地理標(biāo)志,更是一個文化的象征,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訪。</p> <p class="ql-block">在臺灣的旅途中,品嘗各種熱帶水果,如釋迦果、菠蘿蜜、鳳梨、榴蓮等,感受著不同的風(fēng)味。飯后了解飯之稅錢,一路旅行一路驚喜,讓人心生歡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