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故園樹下藏歡笑 殘跡墻前寄夢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記憶中的老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文/馮世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記憶中的老家,曾靜臥在重巒疊嶂的巴山深處。四周綠樹蔥蘢,枝繁葉茂,宛如上天恩賜的華蓋,將老舊屋子輕輕籠罩,使其享受著寵兒般的殊遇。林間鳥聲婉轉(zhuǎn),還真有點天籟之音的味兒,每每清風拂過,樹葉沙沙,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悠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歲月的悠悠長河里,在大山寬厚溫暖的懷抱之下,老家猶如一顆被時光塵封的明珠,散發(fā)著幽微而迷人的光芒,那光芒中滿是昔日的歡笑與溫情,在我心海最柔軟的角落搖曳生姿,永不黯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家的清晨,總是在大山那偉岸身影的庇護下,從甜美的夢境中緩緩蘇醒。曙光初照,仿若一群靈動輕盈的金色精靈,在山巒間嬉戲跳躍,它們以纖細的手指,輕輕挑開那層層繚繞于山間的朦朧薄霧,宛如揭開了老家神秘而溫柔的面紗。于是,那沉睡一夜的土墻木窗,便被這第一縷晨曦溫柔地喚醒,惺忪地睜開了眼。半掩的柴扉,似在悄悄窺視屋內(nèi)那滿溢的人間煙火,那是父母忙碌的身影,是我們八個孩子的嬉笑玩鬧,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時的家,雖物質(zhì)缺乏,卻似一泓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清泉,汩汩流淌著幸福與安寧。父母,便是那泉眼,他們用布滿老繭卻無比溫暖有力的雙手,精心呵護著我們八株稚嫩的幼苗,使之在陽光下茁壯成長。三個男孩和五個女孩,恰如八顆閃爍的小星星,緊緊圍繞在家庭這片狹小的蒼穹之下,在父母愛的引力中,有條不紊地運轉(zhuǎn),綻放出各自獨特的光芒。我們的歡聲笑語、爭吵哭鬧,交織融合,譜寫出一曲獨一無二的山村家庭交響樂,那旋律在大山腳下的小院里久久回蕩,奏響了平凡日子里的幸福樂章,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與無盡的歡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時光流轉(zhuǎn),兄弟姐妹八人一個個組建了自己溫馨的小家庭,而年邁的父母卻先后仙逝,撒手人寰,丟下了老舊的房子 ,八個骨肉同胞,在鄉(xiāng)親們的幫助下,在淚眼朦朧中送走了勤勞樸素、寬厚善良、心靈依托的雙親。這座承載著無數(shù)記憶的房子,從此少了父母忙碌的身影,少了一家人團聚時的歡聲笑語,只留下空蕩蕩的屋子,在歲月里獨自沉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家門前的那片土地,無疑是大自然慷慨饋贈的一方人間樂土。成林的椿樹,曾是老家最為壯麗的景致,它們?nèi)缤慌排派碜送Π蔚木奕?,傲然屹立,年復一年,以忠誠之姿守護著這片家園。椿樹的葉子,恰似一把把精致小巧的羽扇,微風拂過時,輕輕搖曳,沙沙作響,仿佛在低聲訴說著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傳說,那是大山的故事,是歲月的沉淀。每至春日,椿芽仿若一群迫不及待的綠衣精靈,在春雨的潤澤下,如雨后春筍般爭先恐后地冒出頭來,嫩綠嫩綠的,散發(fā)著一種清新獨特、撩人心肺的清香。父母總會帶著我們,穿梭于椿樹之間,眼神里滿是對大自然恩賜的感恩與珍視,小心翼翼地采摘這些鮮嫩的椿芽。那椿芽,經(jīng)母親巧手烹制,便變成了餐桌上那道令人垂涎欲滴的涼拌椿芽,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那鮮美的滋味,深深烙印在舌尖,成為我對老家春天最刻骨銘心、最難以忘懷的眷戀與記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櫻桃樹,則宛如老家的一抹溫柔甜美的淺笑。它靜靜地佇立在那里,恰似一位嬌羞婉約的少女,在季節(jié)的流轉(zhuǎn)更迭中,懷著滿心的期待與憧憬,等待著屬于自己的那一場絢爛華彩。當春風如輕紗般溫柔地拂過大地,櫻桃樹便被悄然喚醒,它慵懶地伸展開婀娜多姿的枝條,吐出嫩綠的新芽,仿佛在向世界展示它新生的喜悅。繼而,滿樹綻放出如雪一樣潔白純凈的花朵,那花瓣輕薄如翼,細膩如絲,在微風的輕撫下,悠悠飄落,似一場紛紛揚揚的花之細雨,將大地裝點得如夢似幻,宛如仙境。不久之后,櫻桃開始成熟,一顆顆圓潤飽滿、色澤鮮艷的果實,仿若璀璨奪目的紅寶石,鑲嵌在翠綠欲滴的枝葉間,相互映襯,美得令人心醉。我們這些孩子,總是眼巴巴地望著櫻桃成熟,內(nèi)心的渴望如潮水般洶涌澎湃,迫不及待地爬上樹去采摘。站在樹枝上,伸手輕輕摘下那嬌艷欲滴的櫻桃,放入口中輕輕一咬,酸甜的汁液瞬間在口腔中彌漫開來,那美妙的滋味,仿佛是童年幸福的味道被具象化,化作了舌尖上的一抹甜蜜,成為了我們心中永恒的珍藏,無論歲月如何流轉(zhuǎn),都不會褪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枇杷樹、棗樹、柿子樹和杏樹,也各自在老家的記憶畫卷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獨一無二的印記。枇杷樹的葉子寬大而厚實,泛著深沉濃郁的深綠色光澤,仿佛是大自然賦予它的一把把天然遮陽傘,為過往的行人與嬉戲的我們遮擋烈日的炙烤。枇杷果黃澄澄的,掛滿了枝頭,宛如一盞盞小巧玲瓏的燈籠,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誘人。剝開那薄薄的果皮,露出里面金黃軟糯、晶瑩剔透的果肉,咬上一口,清甜的汁水如蜜般順著喉嚨緩緩流淌而下,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帶來絲絲涼意與滿足。棗樹則有著堅韌不拔、樸實堅毅的性格,它的枝干粗糙而蒼勁,猶如歲月鐫刻的痕跡,默默無聲地承受著風雨的洗禮與歲月的磨礪。秋天,棗子成熟了,紅彤彤的一片,像是燃燒的火焰,在陽光下閃耀著熱烈的光芒。我們會拿著長桿去打棗,棗子噼里啪啦地落下來,砸在頭上、身上,帶來微微的刺痛,卻也伴隨著無盡的歡笑。那滿地的紅棗,像是一顆顆瑪瑙,我們歡笑著撿起,放入口中,感受著那甜脆的口感,心中滿是收獲的喜悅與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柿子樹在秋日里宛如一位盛裝的舞者,掛滿枝頭的柿子如同一盞盞紅彤彤的燈籠,高掛在天空之下,映照著老家的庭院。熟透的柿子軟糯香甜,那獨特的滋味是秋意的最佳詮釋。杏樹則在春風中早早地綻放花朵,粉白的花瓣如雪般飄落,隨后結出的杏子黃澄澄的,酸甜可口,我們在樹下等待杏子成熟的過程,充滿了期待與憧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院子里,雞群是一群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精靈。它們在角落里悠然自得地踱步,時而低頭啄食,時而引吭高歌,那此起彼伏的鳴叫聲,為這個家增添了一份靈動與喧鬧,仿佛是一首歡快的田園交響曲。豬圈里的豬,總是那副憨態(tài)可掬、無憂無慮的模樣,它們或躺在地上呼呼大睡,呼嚕聲此起彼伏,或哼哼唧唧地拱著食槽,盡情享受著美食帶來的愉悅,對生活的艱辛毫無察覺,只是單純地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享受著當下的每一刻。而忠誠的大花狗,則是老家當之無愧的守護者。它時刻堅守在門口,那敏銳如鷹的眼睛警惕地掃視著四周,不放過任何一絲異樣的動靜,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便會毫不猶豫地發(fā)出警告。狗兒的汪汪聲,在寂靜的山谷中回蕩,仿佛是老家最堅實可靠的安全防線,讓我們在這大山腳下的夜晚,能夠安心入睡,無懼黑暗中的未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家的那口清泉井,是生命的源泉,是歲月的忠實見證者,也是心靈的慰藉之所。井口不大,卻幽幽清澈,井水冬暖夏涼,終年不斷。井口的石壁上,爬滿了青苔,那青苔像是歲月的指紋,默默地記錄著時光的流轉(zhuǎn)與變遷。清晨,我們會來到井邊,打起一桶桶清涼的井水。那井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晶瑩剔透的光芒,宛如無數(shù)顆細碎的鉆石。喝上一口,甘甜凜冽,瞬間驅(qū)散了一夜的困倦與疲憊,讓人心曠神怡。井邊的古老小石磨,雖算不上家中的稀世珍寶,卻也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與家庭的溫馨。它靜靜地佇立在那里,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默默地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偶爾,母親會用它來磨豆?jié){,我們便會圍在一旁,好奇地看著黃豆在石磨間慢慢變成細膩的豆?jié){,那濃郁醇厚的豆香,彌漫在整個小院,成為了記憶中最溫暖、最安心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愛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兒時的我們,早早地便在生活的磨礪中懂得了責任與擔當。上山割龍須草和砍柴,成為了我們?nèi)粘谧鞯闹匾獌?nèi)容,也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必修課。沿著那蜿蜒曲折、崎嶇不平的山間小路,我們背著小小的背簍,手持鐮刀,向著大山深處進發(fā)。山間的小路,狹窄而崎嶇,兩旁的雜草常常會拂過我們的小腿,帶來絲絲癢意,仿佛是大自然調(diào)皮的撫摸。龍須草生長在山坡的向陽處,它們細長而堅韌,像是大地的毛發(fā),在風中輕輕搖曳。我們彎著腰,一棵一棵地將它們割下,每割一把,心中便多了一份對家庭的責任與擔當。割好的龍須草被我們背回家,晾曬在院子里,待其完全干燥后,便會被整理好送去集市售賣,或擰成草繩賣出。雖然換來的錢并不多,但每一分每一毫都凝聚著我們的辛勤汗水,也可以彌補一下家里的零用,為家中添置一些急需的生活用品,如鹽、火柴、煤油等,讓家庭的生活得以繼續(xù)維持和運轉(zhuǎ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在這大山的懷抱中勞作,并非總是一帆風順,我們也時常會遭遇各種危險與挑戰(zhàn)。有一次,我正全神貫注地割龍須草,周圍的世界仿佛只剩下手中的鐮刀與眼前的草叢。突然,旁邊的草叢傳來一陣“沙沙”聲,那聲音在寂靜的山林中顯得格外突兀與驚悚。我的心猛地一緊,仿佛被一只無形的大手緊緊揪住,呼吸也瞬間凝固。小心翼翼地撥開草叢,只見一條色彩斑斕的蛇正蜿蜒游走,它三角形的腦袋和吐著信子的模樣,讓我驚恐萬分,全身的血液仿佛在那一刻凝固,大腦一片空白,好半天才緩過神來。還有一回,在砍柴的時候,不小心驚擾了一窩野蜂。剎那間,一群野蜂嗡嗡地朝我撲來,那聲音猶如洶涌的潮水,震耳欲聾。我扔下柴刀,拼命地奔跑,邊跑邊揮舞著手臂驅(qū)趕,但還是被蟄了幾下,臉上和手臂上火辣辣地疼,腫起了好幾個大包。那種疼痛與恐懼,至今仍刻骨銘心??杉幢闳绱耍覀儚奈从羞^放棄的念頭。因為我們深知,這是我們?yōu)榧彝コ鳇c小力的方式,是我們成長道路上必須經(jīng)歷的磨練,每一次的困難與挫折,都讓我們更加堅強、更加成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山里的文化生活,雖然相較于外界顯得匱乏而單調(diào),但卻有著其獨特的韻味與樂趣,猶如一顆未經(jīng)雕琢的璞玉,散發(fā)著質(zhì)樸而迷人的光芒。一年之中,最令我們期待的,莫過于公社電影放映隊的到來。那時候,消息總是提前幾天便在村子里不脛而走,瞬間成為全村人熱議的話題。我們這些孩子,更是掰著手指頭,滿心歡喜地盼望著那一天的早日來臨,仿佛在等待一場盛大的狂歡節(jié)。當放映隊終于來到村里時,整個村子都沸騰了起來,男女老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翻過這座山,越過那條溝,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臉上洋溢著興奮與喜悅的笑容,仿佛迎來了一場盛大的節(jié)日慶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放映的場地通常選擇在生產(chǎn)隊的曬谷場上,一塊潔白如雪的幕布被高高拉起,像是一面神奇的鏡子,連接著大山內(nèi)外的兩個世界。大家早早地便搬著小板凳,從家中趕來,圍坐在幕布前,眼睛里閃爍著興奮與好奇的光芒,仿佛那幕布后面隱藏著一個全新的宇宙。隨著放映機那“噠噠噠”的轉(zhuǎn)動聲響起,光影在幕布上開始閃爍跳躍,我們瞬間便被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無論是緊張刺激的戰(zhàn)斗片,還是感人至深的劇情片,亦或是詼諧幽默的喜劇片,都能讓我們?nèi)绨V如醉。我們沉浸在電影的情節(jié)之中,隨著主人公的命運而或喜或悲,或緊張或釋然。那些電影里的故事,像是一扇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戶,讓我們這些從未走出大山的孩子,第一次領略到了大山之外的廣闊天地與精彩人生,拓寬了我們的視野,激發(fā)了我們對未知世界的向往與憧憬。而電影中的臺詞與歌曲,也成為了我們平日里口中哼唱與模仿的對象,為我們單調(diào)的山村生活增添了一抹絢麗多彩的文化色彩,成為了我們童年生活中最珍貴的精神財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電影放映隊,每年的八一和春節(jié)期間,大隊組織的文藝宣傳隊也是我們翹首以盼的文化盛宴。我有幸成為了宣傳隊的骨干成員,那段經(jīng)歷至今仍讓我難以忘懷,仿佛是生命中一段璀璨奪目的篇章。宣傳隊的成員都是村里的文藝愛好者,我們利用農(nóng)閑時間,自編自演一些節(jié)目。有激昂澎湃的革命歌曲演唱,那歌聲在山谷中回蕩,仿佛能驅(qū)散一切陰霾,讓人們心中充滿力量與希望;有歡快活潑的舞蹈表演,我們用簡單而質(zhì)樸的動作,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與對未來的憧憬,每一個舞步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還有幽默風趣的小品相聲,常常逗得鄉(xiāng)親們哈哈大笑,忘卻了生活的煩惱與疲憊,在歡樂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身著簡單而樸素的服裝,在各個小隊之間巡回演出。演出的場地通常是在小隊的曬谷場上,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璀璨的燈光,照明只能依靠那自制的煤油燈?;椟S的燈光搖曳閃爍,將演員們的身影投射在土墻上,形成一片片模糊而又充滿詩意的光影,仿佛是一幅古老而神秘的畫卷。盡管條件簡陋,但演員們的熱情卻絲毫不減,我們用真摯的表演,為鄉(xiāng)親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與感動。村里的孩子們,總是像小尾巴一樣,跟在宣傳隊的后面,從一個小隊跑到另一個小隊,一場演出都不肯落下。那些節(jié)目中的歌曲與臺詞,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我們童年文化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們在艱苦歲月中最珍貴的精神慰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寒暑假或?qū)W校放忙假期間,我們還會參加生產(chǎn)隊的勞動,掙點工分,以減輕家庭的壓力。在生產(chǎn)隊的田地里,我們跟著大人們一起勞作,除草、施肥、收割,雖然身體疲憊,但心中卻有著一種踏實的滿足感。我們深知,每一滴汗水,都能為家庭換來一份希望,每一份努力,都能讓父母的臉上多一絲欣慰。在炎炎烈日下,我們彎著腰,揮動著鋤頭,與土地親密接觸,感受著大地的溫度與力量。在金黃的麥浪中,我們揮舞著鐮刀,收割著豐收的喜悅,那是我們與大自然共同譜寫的一曲勞動之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家庭的分工里,父親作為手藝精湛的縫紉師,更是為村民提供了諸多便利,成為了村里不可或缺的人物。那臺略顯陳舊的縫紉機,在父親的操作下,“噠噠噠”地響個不停,仿佛是一首獨特的生活交響曲。無論是縫補破舊的衣物,還是制作嶄新的衣裳,父親都能憑借他那雙巧手和豐富的經(jīng)驗,讓每一件衣物都煥然一新,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村民們拿著需要修補或制作的布料,滿懷信任地來到家中。父親總是熱情地接待他們,仔細地量尺寸、裁剪、縫制,每一個步驟都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他不僅用自己的手藝改善了我們家的生活條件,還贏得了村民們的尊重和贊譽,成為了鄰里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他用手中的針線,縫補著生活的瑣碎,也編織著鄰里間的情誼,讓這個大山腳下的小村莊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來,我投身于鄉(xiāng)村民辦小學的教育事業(yè),成為了一名鄉(xiāng)村教師。那間簡陋的教室,幾張破舊的桌椅,便是我傳播知識的舞臺。我懷揣著對教育的熱愛與對孩子們的期望,在這片貧瘠的教育土地上默默耕耘。七八年改革招生制度,如同一聲春雷,喚醒了無數(shù)像我這樣渴望知識、渴望改變命運的人。我終于考上了師范學校,這成為了我人生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在師范學校里,我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不斷提升自己,只為了能夠成為一名更合格、更優(yōu)秀的教師,為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我已退休,歲月在我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然而,記憶中的老家,卻始終如同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在我心中閃耀著光芒,照亮我人生的歸途??墒牵斘以俅位氐竭@片曾經(jīng)無比熟悉的土地時,卻發(fā)現(xiàn)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曾經(jīng)那片郁郁蔥蔥的椿樹林,早已被砍伐殆盡,只剩下一個個光禿禿的樹樁,像是大地裸露的傷口,在無聲地哭泣,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無情與變遷。棗樹與枇杷樹、柿子樹、杏樹,也在歲月的風雨中漸漸凋零枯萎,最終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片空曠與寂寥。如今,只剩下那棵孤獨的櫻桃樹,依舊頑強地堅守在原地,像是一位滄桑的老者,默默地見證著老家的興衰榮辱,它的存在成為了我對往昔記憶的唯一寄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老家的房屋,那座承載著我們無數(shù)回憶與歡笑的溫馨港灣,也在風雨的洗禮和歲月的消磨下,轟然倒塌。如今,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靜靜地躺臥在大山腳下,斷壁殘垣間,雜草叢生,曾經(jīng)那熟悉的輪廓已漸漸模糊,唯有那散落一地的土塊與瓦礫,似乎還在訴說著往昔的熱鬧與繁華。每當我回到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心中總是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惆悵與失落,仿佛心中有一塊重要的地方被掏空。我緩緩地行走在這片廢墟之上,輕輕撫摸著那冰冷的土塊,思緒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仿佛看到了兒時的自己,在院子里追逐嬉戲,與兄弟姐妹們一起玩耍打鬧,那無憂無慮的笑聲仿佛還在耳邊回蕩;看到了父母忙碌的身影,在廚房中為我們準備可口的飯菜,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他們的汗水滴落在土地上,滋潤著家庭的希望;看到了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共享天倫之樂的溫馨場景,那簡單而幸福的畫面成為了我心中永遠的眷戀;看到了那一個個星光璀璨的夜晚,我們坐在院子里,仰望著星空,聽父母講述著古老的傳說與故事,那些故事如同一顆顆星星,鑲嵌在我童年的天空;看到了自己在文藝宣傳隊里的激情表演,那是我青春活力的綻放;看到了在生產(chǎn)隊勞動時的辛勤汗水,每一滴汗水都見證了我的成長與擔當;看到了在民辦小學教室里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他們眼中的光芒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與責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記憶中的老家,它是我生命的起點,是我成長的搖籃,是我心靈深處永遠的避風港。它承載著我童年的歡樂與夢想,記錄著父母的辛勤與付出,見證著我們一家人的團結與和睦。盡管如今它已破敗不堪,但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卻從未有過絲毫動搖。它就像一首古老而悠揚的歌謠,雖歷經(jīng)歲月的磨礪,卻依然在我心中回蕩,余音裊裊,永不消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知道,無論我走到天涯海角,無論時光如何流轉(zhuǎn),記憶中的老家,將永遠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它如同一盞明燈,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為我照亮前行的方向;它如同一股清泉,在我心靈干涸之時,為我滋潤心田;它如同一把鑰匙,能隨時開啟我內(nèi)心深處那扇通往童年與親情的大門。我將永遠珍藏這份關于老家的記憶,讓它在我的生命中綻放出永恒的光芒,直至永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馮世榮,網(wǎng)名★?高山流水★?,陜西漢中洋縣人,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四十余年,一生鐘愛文學,常筆耕不輟,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他的作品往往與他的工作經(jīng)歷和人生積淀緊密相關,是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教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