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上八點半坐上旅行大巴從長沙出發(fā),開始我們的“穿越大湘西之行”。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輕徒步團,我們沒有經(jīng)驗,也沒做啥特別準(zhǔn)備,就跟日常徒步一樣,沒有帶登山杖和速干衣,連頭燈也是昨晚美團上才買的。下午兩點多到達張家界永定區(qū)檳榔谷景區(qū),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徒步“檳榔谷徒步”。 </p> 檳榔谷位于張家界西大門的羅塔坪鄉(xiāng),這里有很多條戶外線路,統(tǒng)稱為檳榔谷。檳榔谷是張家界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豐富的集中區(qū),森林草地覆蓋率很高,刀劈斧削的石柱、壁立千仞的石墻、溶洞,各種地貌相間其中,綿延數(shù)里。參照張家界地貌3億8千萬年的衍變史,檳榔谷堪稱少年時代的張家界。走進人跡罕至的檳榔谷,可以說是看到了張家界最純凈、最原始的面貌。 <p class="ql-block">等待出發(fā)的時候,很多經(jīng)常走戶外路線的團友,在準(zhǔn)備護膝、戶外帽、登山包、頭燈、登山杖等各種裝備。我們戴上頭燈,就開始附近轉(zhuǎn)悠了。周圍農(nóng)家很少,村道上偶爾有車輛通過,除了我們25個人,也沒有看到其他行人。 </p> 我們是從檳榔谷入口進入檳榔洞,經(jīng)過檳榔孔洞到檳榔谷觀景臺。然后走入“星之谷”,邁入長長的迷洞,在漆黑一片的“地獄之門”中穿行。走出地獄之門就是枝繁葉茂的月之谷和“天使之城”。到達“天使之城”的一座自生橋“天下第一橋”后,接下來的路程就平坦很多了,近三個小時的檳榔谷徒步也就結(jié)束了。 面對黑黝黝的洞穴,大家不僅不害怕,而且都帶著一探究竟的興奮。有的人還在洞口悠然自得地拍照,有的人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走下洞去了。當(dāng)?shù)叵驅(qū)?、團隊領(lǐng)隊和湖南導(dǎo)游,一個在最前面領(lǐng)路,一個在隊伍中間召喚,湖南導(dǎo)游走在最后,確保一個人也不掉隊。 這個溶洞不深也不長,雖然巖石滿地,但地勢很平緩,洞中的嬉笑聲回音未落,前面就是一個豁大的洞口,在陽光映照下,洞口金燦燦的,也把外面的綠色都攬進了洞穴,營造出一個天然的觀景平臺和一副渾然天成的山景畫。 站在巖石上,用我們的渺小襯托大自然的魔法,用一幅剪影照記錄我們這半小時的洞穴之路。 走出洞穴,豁然開朗,瞬間的明亮讓我們不自覺地拉低了遮陽帽,趕緊戴上墨鏡來迎接太陽。星之谷是一處河床干涸的開闊溪谷,抬眼望去,周圍都是綠色蔥郁、黑白相間的巨型巖石。絲絲縷縷的黑色條紋下的白色巖石,有的橫臥,有的聳立,如一面面巖石砌成的圍墻將山谷包圍其中。 我們走在小土路上,一面是壁立千仞、犬牙交錯的懸崖,一邊是綠草茵茵、阡陌縱橫的農(nóng)田。巖石和洞穴將“圍城”外的喧囂過濾成山谷里的寧靜。遠離城鎮(zhèn)的山谷夜晚,皓月當(dāng)空的日子里,這里的天空就會是燦若繁星,因此得名“星之谷”。 走過一片碎石灘,我們即將穿越迷洞。這是一個大型的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好像是天使留下的通城暗道。進洞之前,大家都打開了頭燈,在頭燈的光照下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br> <p class="ql-block">溶洞內(nèi)基本是沒有路的,大大小小的巖石堆積在一起,我們走在巖石上,也就成了路。剛開始靠著洞口的光線,還沒有感覺洞穴的黑暗。離開洞口越遠,巖石路越崎嶇不平。一會兒是巨石嶙峋,一會兒又是礫石猙獰。洞內(nèi)漆黑一片,只看到一束束頭燈射出來的光線在巖壁和巖石間上下晃動,一盞盞頭燈下是手腳并用、攀爬前行的我們。</p> <p class="ql-block">湖南導(dǎo)游說這是暗洞,當(dāng)?shù)叵驅(qū)ХQ為密洞,百度上注明是迷洞。洞穴內(nèi)有暗河和數(shù)不清的支洞巷道,錯綜交錯,遍布著石灰質(zhì)溶液凝結(jié)而成的石鐘乳、石筍、石花、石幔、石珊瑚,最大的洞宮可容納千人,走對了就是曲徑通幽、柳暗花明,走錯了就會云山霧罩、茫然若迷。有兩個團友很晚才走出洞穴,原來他們真的迷路了,所以真是名副其實的迷洞。 </p> <div>向?qū)е覀円宦范刀缔D(zhuǎn)轉(zhuǎn)、蜿蜒曲折攀登,走過一個大洞宮,有一條陡峭的巖石小路一直向上延伸。我用頭燈順著往上照,前方有一個狹長低矮的洞口,仿佛是一只深邃的眼眸瞇著眼睛在注視洞口的光影,也在凝望匍匐而行的我們。</div> 彎腰走出小洞,是一條長長的洞坡,土路有點陡峭,青苔和蕨類植物攀附在巖石和泥土上。這段路比洞內(nèi)的巖石走起來更累,需要手腳并用的地方更多。爬到坡頂就是暗洞的另一端。站在洞口回頭望,看到還在攀爬的團友們小小的身影,這時我才感覺雙腳有點發(fā)顫,沒想到這迷洞有這么深。<br> <p class="ql-block"><br></p> 近一個小時,所有人都走出了這個“地獄之門“的暗洞。我以為今天的徒步活動結(jié)束了,沒想到洞口前面依舊除了巖石還是巖石,雖然地圖標(biāo)明是“天使之城”,但“地獄和天使”這里的區(qū)別就是“黑暗與光明”,我們要繼續(xù)在巖石上攀登才能走出檳榔谷。 以為走迷洞是我們今天徒步最艱難的部分,哪知道后面的巖石路更加艱難。幾乎都是垂直的懸崖峭壁,有些地方必須貼著巖壁才能通過,有些地方又必須跪著、趴著才能登上巖石。 我們既沒有戴戶外手套,因此總擔(dān)心被尖銳的石頭劃傷手掌。我們也沒有帶登山杖,不少路段幸虧有劉兄的拽拉我才能順利通過。我只是堅持向上攀登,不敢多說話,怕分心。不敢往后看,會膽怯。這段攀巖的路不長,走的時候有多么地膽戰(zhàn)心驚,走完以后就有多么地樂樂陶陶。 天使之城的“天下第一橋”是一座高數(shù)百米的喀斯特地貌的自生橋,是天使之城的城門,因整個天使之城的造型酷似土家鍋灶,所以這座自生橋就成了“鍋灶的灶門”了。 擋在我們眼前的天生石橋,巋然地矗立在山崖之上,像巨大的空中拱橋,也像龐大的絕壁石墻?!疤煜碌谝粯颉钡闹車G樹成蔭,青翠欲滴。走到“天下第一橋”的下面,遮天蔽日,清風(fēng)徐來。走過“天下第一橋”,層巒疊嶂,青山綠水。 探頭看,茅巖河如一塊綠色的錦緞,舒展在懸崖下。一灘連一灘,一浪挽一浪。遠眺望,連綿的碧峰如一張翠綠的飛毯在空中隨風(fēng)飄蕩。洞之深邃、山之雄偉、谷之幽靜、水之清澈以及我們蕩漾的心,和這多姿多彩的茅巖河一起,勾畫出一幀幀煙波浩渺、婀娜綽約的清新景致。 <p class="ql-block">本次旅程,竟然有兩位來自蘇州的八十歲老人參加,他們的兩個女兒陪同兩位老人一起報名了這趟行程。無論在檳榔孔洞,還是在迷洞,一路上所有人都在為他們擔(dān)心。湖南導(dǎo)游阿陽全程跟隨照顧。很幸運的是,他們安全順利地走完了檳榔谷徒步全程。第二天游玩張家界,在領(lǐng)隊和導(dǎo)游的勸說下,他們終于決定退出了我們的徒步隊伍,去游玩其他景點了。</p> 從天使之門再往前走是夾兒溝,那里是集峽谷、溶洞、天坑、地縫等喀斯特地貌于一體的原生態(tài)戶外徒步極限挑戰(zhàn)線路,我們就在“天使之門”的出口坐在大巴車前往楊家界,晚上住在土家民族特色的宏福山莊。 山莊離張家界楊家界景區(qū)入口很近,約1公里,周圍街道也很安靜,明天去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也更方便。<br> 房間很大,基本設(shè)施都有,原木式的布置帶著些民族特色,看著古樸也有些新意。 夜晚的小鎮(zhèn)街道靜悄悄的。我們到山莊對面的超市買了些食物,也回房間早早睡覺了。明天是全天徒步環(huán)游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