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回望天一閣

阿國

<p class="ql-block">美篇名:阿國</p><p class="ql-block">美篇號:45184240</p> <p class="ql-block">  清明過后,遵二哥遺囑,兄姐與其獨子一起護(hù)送二哥遺照回故鄉(xiāng),與早已在故鄉(xiāng)落土為安的父母做伴。</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故鄉(xiāng)是童家村,位于寧波江北區(qū),如今已被認(rèn)定為童家古村,成為3A級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祭祖、上墳,一天忙碌。第二天返滬,順道參觀藏書樓“天一閣”。</p> <p class="ql-block">寧波莊橋童家古村</p> <p class="ql-block">祭祖、上墳與家鄉(xiāng)親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天一閣,30多年前來過,記憶已經(jīng)淡然,印象就是一棟古色古香的藏書樓。</p><p class="ql-block"> 查資料得知,它還是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由明代兵部右侍郎范欽于1561年至1566年間建造。取名自《易經(jīng)》“天一生水”,寓意防火。藏書樓采用“天一地六”格局,上層一大間,下層六間,并鑿“天一池”引水防火。</p><p class="ql-block"> “天一閣”果然吉利,它是中國歷史上少見沒有遭受過火災(zāi)的藏書樓。但在戰(zhàn)亂年代的中國,防火卻不能防搶、防盜、防災(zāi)難。</p><p class="ql-block"> 鴉片戰(zhàn)爭(1841)與太平天國(1861)期間,大量藏書被英軍掠奪或盜賣。民國(1914)時期,藏書又一次遭大規(guī)模盜竊,后部分藏書被商務(wù)印書館贖回,但又毀于抗戰(zhàn)戰(zhàn)火。1933年天災(zāi),藏書樓又遭一劫。</p><p class="ql-block"> 歷經(jīng)劫難的“天一閣”,終于在新中國成立后迎來新生。</p> <p class="ql-block">  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天一閣,位于寧波海曙區(qū)月湖之濱,原占地面積約2.6公頃(擴(kuò)建后約3.4公頃)。<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8年升格為國家5A級“天一閣·月湖”景區(qū),面貌更是煥然一新。</span></p><p class="ql-block"> 天一閣景區(qū)內(nèi)鑿有“天一池”通月湖,園林以“福、祿、壽”作總體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獅一象”等景點,極具江南庭院式園林特色。</p><p class="ql-block"> 藏書樓掩映在藏書文化區(qū)內(nèi)。當(dāng)我抬頭望著這座歷經(jīng)四百余年風(fēng)雨的藏書樓,青磚黛瓦在江南四月的暖陽下顯得格外沉靜,檐角的風(fēng)鈴偶爾發(fā)出清脆的聲響,像是古人翻閱書頁時留下的余音。這座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奇跡般地躲過了歷代戰(zhàn)火與動亂,將七萬余卷(冊)古籍完好地保存至今,成為中華文脈中一處罕見的“紙墨未燼處”。</p> <p class="ql-block">升格為國家5A級景區(qū)的天一閣</p> <p class="ql-block">國家重點保護(hù)單位天一閣</p> <p class="ql-block">青磚黛瓦藏書樓</p> <p class="ql-block">天下藏書此一家</p> <p class="ql-block">  走進(jìn)天一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范欽銅像。這位明代兵部右侍郎面容肅穆,目光如炬,仿佛仍在守護(hù)著他畢生心血。嘉靖四十年,范欽解甲歸田,傾盡家財建造了這座藏書樓。他深諳“水火無情”之理,將書樓與住宅分離,又在閣前鑿池蓄水以防火災(zāi)。更訂立“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嚴(yán)苛家規(guī),甚至不許女子登樓,以免嫁妝中夾帶書籍外流。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規(guī)矩,卻讓天一閣在明清易代之際得以保全。我撫摸著銅像基座上鐫刻的“風(fēng)雨天一”四字,忽然明白:所謂文化傳承,往往始于某種近乎偏執(zhí)的堅守。</p> <p class="ql-block">范欽銅像</p> <p class="ql-block">  天一閣分藏書文化區(qū)、園林休閑區(qū)、陳列展覽區(qū)。</p><p class="ql-block"> 以寶書樓為中心的藏書文化區(qū)有東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經(jīng)閣、明州碑林、千晉齋和新建藏書庫;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閑區(qū)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qū)。</p><p class="ql-block"> 在范欽嚴(yán)苛的家規(guī)下,黃宗羲(1673年)成為登上天一閣的第一個外姓人。他為天一閣編制書目,并撰寫《天一閣藏書記》,從此天一閣名揚天下。</p><p class="ql-block"> 清乾?。?773年)又因編修《四庫全書》,天一閣范氏后人獻(xiàn)出珍本638部,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采錄473部,成為全國藏書家之最。乾隆帝為此仿天一閣建造了“南北七閣”,使其成為官方藏書樓典范。</p> <p class="ql-block">東明草堂碑</p> <p class="ql-block">“代不分書”長子范大沖接班、傳承(雕塑)</p> <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天一閣被國家接管,由國家出面征集流失藏書。如今已藏古籍30余萬卷(冊),善本8萬余卷(冊)。1982年,天一閣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2010年,建成恒溫恒濕新書庫,并啟動古籍?dāng)?shù)字化工程。</p><p class="ql-block"> 天一閣,從私家藏書樓到公共文化空間的蛻變告訴我們:文明的火種需要實體容器來承載,需要制度規(guī)范來守護(hù),更需要代代相傳的敬畏之心來延續(xù)。那些發(fā)黃的紙頁上,不僅記錄著古人的智慧,更鐫刻著中華民族對知識最原始的虔誠與執(zhí)著。</p> <p class="ql-block">熱門景區(qū)天一閣大門</p> <p class="ql-block">  離開時回望,天一閣的輪廓已融入春色,但我知道,那些紙墨間的文明之光永遠(yuǎn)不會熄滅。在這個信息爆炸卻記憶短暫的時代,它依然靜靜地提醒我們:有些東西,值得用最笨的方法守護(hù)。</p><p class="ql-block"> 天一閣的賡續(xù)傳承體現(xiàn)了中國藏書文化的韌性,從家族秘藏到國家公藏,其歷史不僅是書籍的保存史,更是中華文脈的守護(hù)史。</p><p class="ql-block">文字:阿國</p><p class="ql-block">攝影:阿國</p><p class="ql-block">2025.4.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