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在浙西開化游的第二日,行程安排游覽根宮佛國,由千年樹神筑就的神秘藝術殿堂。前后有未來佛殿、大雄寶殿、羅漢堂等三座大殿,面積一萬余平方米,兩邊是依山而建的五百羅漢文化長廊,整體布局渾厚而大氣。陳列佛教文化系列巨型根雕作品一千余件。根材均為千年古樹名木,原是各地供奉的樹神,承載千年的香火供奉,雖然枯老,經(jīng)過根雕藝術創(chuàng)作,使其涅槃成震撼人心的藝術造像,成為佛教文化的載體,營造了一處讓人靜心、修心、養(yǎng)心的凈土。根宮佛國以根雕藝術與佛文化融合,號稱天下第一奇園,世界唯一根文化主題旅游區(qū)。為國家5A級景區(qū)。</p><p class="ql-block">踏入根宮佛國未來佛殿,迎面而來的是一尊尊憨態(tài)可掬的彌勒佛。他們或盤腿而坐,或斜倚布袋,或開懷大笑,或閉目沉思,甚至有幾尊作痛苦狀,仿佛在體察眾生之苦。每一尊彌勒佛都以千年樹根雕琢而成,天然的木質(zhì)紋理賦予他們獨特的生命感——圓潤的肚皮上可見樹瘤的起伏,舒展的衣褶間流淌著根須的痕跡。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一尊大笑彌勒,肚皮渾圓如鼓,嘴角幾乎咧到耳根,樹根天然的裂痕恰好形成他眼角的笑紋,仿佛連木頭都在因他的歡樂而顫動。彌勒佛們的千姿百態(tài)讓人會心一笑,卻又在笑意中體悟禪機——或許正是這份包容萬象的慈悲,才讓“大肚能容”成為世間最智慧的姿態(tài)。</p><p class="ql-block">醉根寶塔是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qū)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其外觀形制與傳統(tǒng)古塔一脈相承——飛檐翹角、朱漆廊柱、雕花窗欞,每一處細節(jié)都彰顯著中國古建筑的典雅韻味。然而這座塔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內(nèi)在的靈魂:塔內(nèi)陳列的并非尋常佛塔常見的經(jīng)卷或舍利,而是百余尊以千年樹根為載體的觀音造像。這些根雕觀音或立于蓮臺手持凈瓶,或盤坐巖壁低眉沉思,或乘龍?zhí)だ艘埋囚嫒唬瑢⒂^音的三十三相以天然根材的虬曲肌理完美呈現(xiàn)。工匠們依形就勢,利用樹根天然的扭曲、孔洞與瘤疤,化腐朽為神奇,使木質(zhì)紋理與佛教儀軌渾然一體,仿佛這些造像本就生長于天地之間。</p><p class="ql-block">與醉根塔的莊嚴靜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根宮羅漢堂的恢弘氣象。五百羅漢根雕群像陳列于一條長達數(shù)百米的弧形長廊中,氣勢磅礴如佛國兵陣。這些羅漢或怒目金剛、或嬉笑癲狂、或沉思入定,每一尊都通過樹根的獨特形態(tài)被賦予鮮明個性:有的借根部盤錯表現(xiàn)肌肉虬結,有的以瘤疤凸起刻畫額間皺紋,甚至利用樹洞營造出羅漢手持法器的動態(tài)。長廊地面以青石板鋪就,兩側羅漢像在暖黃燈光映照下,投出斑駁影子,行走其間宛如穿越時空,與這些由古木幻化的智者進行一場無聲對話。</p><p class="ql-block">眾佛像共同構建了一個以根為媒的禪意世界。在這里,自然造化與人文匠心不再對立——千年樹根歷經(jīng)風霜雨雪的痕跡,恰恰成為佛教"無常"哲理的絕佳注腳;而人類對美的追求,又讓這些沉寂山野的枯木獲得重生。</p><p class="ql-block">游人如織,拍照的,驚嘆的,燒香的,熱鬧得很。我站在一尊不知名的佛像前,看他似笑非笑的神情,忽然覺得,他也許正在看我們這些忙忙碌碌的俗人呢。</p> <p class="ql-block">彌勒佛像</p> <p class="ql-block">韋陀:木質(zhì)為黃心楠、重4噸,韋陀菩薩 法神,形象威嚴,目光專注,手勢有力,似乎誰要是做壞事了,那金剛杵就打會下去。</p> <p class="ql-block">釋迦牟尼佛:木質(zhì)為黃心楠,高9.9米、重達40余噸,作品造型奇絕,材料十分稀有,與徐大師結緣于緬甸的一家鋸板廠,經(jīng)大師妙手"點化"成佛。因其形體龐大,在運輸,塑像以及陳列過程,創(chuàng)造一個個充滿佛緣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觀世音菩薩:木質(zhì)為羅漢松、重3噸。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代表,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普救人間疾苦,又稱觀世音。</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薩:木質(zhì)是黃心楠,重7.5噸。是聰明智慧的代表,諸佛之師,文殊騎獅子手執(zhí)如意,表智慧威猛摧伏一切,因德才超群,居眾菩薩之首。</p> <p class="ql-block">阿難尊者:木質(zhì)為棗根樁、重達12噸。阿難尊者是佛的 者,多聞第</p><p class="ql-block">一,總持不忘,他對佛教貢獻極大,佛教經(jīng)典就是由他背誦,500羅漢記錄的。</p> <p class="ql-block">羅怙羅尊者:木質(zhì)為黃金樟、重3噸。是釋迦牟尼的兒子,為沙彌之始,也是"四大聲聞"和"十大弟子"之一,他20歲成道,為"密行第一"阿羅漢,又稱沉思羅漢。</p> <p class="ql-block">竺道生:木質(zhì)為苦櫧木、 2.6噸。東晉時期的佛教學者,主張佛性人人"本有",不具信心,斷無善根也可成佛,他的頓悟成佛之說,在南北朝初期曾風行一時。</p> <p class="ql-block">曇鸞大師:木質(zhì)是荷木、重2噸,南北朝時北魏的高僧,對于龍樹一系的「智度論」、「中觀論」、「十二門論」、「百論」等四部論及佛性義的研究深受梁武帝贊許,尊號"神鸞"。</p> <p class="ql-block">四大金剛</p> <p class="ql-block">羅漢堂:陳列有135尊羅漢,徐谷青大師把自然根材以及法器瑞獸點綴其間,來營造環(huán)境氛圍,注重整體效果,陳列時先布局后統(tǒng)一點睛,使羅漢之間的形神互動,氣韻貫通,陣勢恢宏,展現(xiàn)了佛陀重返故土的場景這里有佛陀的母親、宮廷琴師,以及武士、儒生、小販、樵夫等度化的羅漢。</p> <p class="ql-block">醉根寶塔:這是一座四方塔樓,位于根雕佛國的西北面,于2012年6月26日開始建造,2014年11月11日緣成開放,占地1500平方米,塔建13層,高79.99米,總建筑面積5700平方米。塔內(nèi)陳列的根雕作品以觀音造像為主,二百余尊觀音菩薩根雕造像,形態(tài)各異,妙相莊嚴,根禪佛韻,精美絕倫,故又稱觀音塔。</p> <p class="ql-block">觀音百態(tài):觀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她隨機度化,示現(xiàn)不同機緣的身相,故有觀音百相。這套花梨木根雕觀音,隨形就勢,雕法精湛,法相端莊,身姿手勢法器:形態(tài)各異,或持凈瓶,或執(zhí)如意,或捧佛經(jīng),或執(zhí)葫蘆,或結手印,或轉法輪,氣韻生動,神行合一,各臻其美,將根雕藝術與佛教文化完美結合,于寧靜中開示"諸法空相"深邃奧妙。</p> <p class="ql-block">茶文化青銅雕塑:以采茶、制茶、品茶等形象,體現(xiàn)了開化龍頂?shù)牟栉幕?,開化縣位于中國綠茶金三角的核心地區(qū),是"中國龍頂名茶之鄉(xiāng)",自古就有"一江挑兩龍"的說法,錢江源頭出龍頂、錢江源尾產(chǎn)龍井。開化龍頂茶有"干茶色綠、湯水青綠、葉底鮮綠"的"三綠"特征,被稱為"杯中森林""水中芭蕾",享有"一茶飄香四海"的美譽!歷史上開化各項茶事活動非常豐富,有采茶歌、開茶節(jié),民間還有喝滿月茶、相親茶等習俗。開化龍頂茶在明代就成為皇家貢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