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日20日,擁有1240年歷史的文化古村——上甘棠村</p> <p class="ql-block">上甘棠村位于江永縣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層鋪鎮(zhèn),地處省道S325邊2公里,據(jù)永明縣志載,漢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在上甘棠設(shè)置謝沐縣治,屬蒼梧郡,歷經(jīng)700余年,至隋文帝開皇9年(公元589年)。自唐太和年間(公元827年)周氏族人在此定居立宅,迄今已有1000余年歷史,千百年來,村名、村址一直不變,是周氏族人聚族而居的村莊。在漫長的歲月里,被史學(xué)界喻為“千年古村”。</p><p class="ql-block">在漫長的歲月里,周氏一族從這里走出了載于族譜的101位七品以上的官員。儒學(xué)為宗,耕讀傳家,上甘棠綿延的文脈和周氏嚴謹?shù)募绎L(fēng),使這一大族在僻遠的湘南小鎮(zhèn)長盛不衰。而這一族人經(jīng)年累月苦心經(jīng)營的村落代代相承、縱橫有序。</p> <p class="ql-block">上甘棠村距江永縣城西南25公里,全村現(xiàn)有居民453戶近2000人,除7戶人家是建國后遷入該村的異姓外,其他都是周氏族人。</p><p class="ql-block">該村是湖南省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千年古村落之一。</p> <p class="ql-block">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唐初以前,江永是荒蠻之地。唐貞觀末年(641年),鄱陽林士弘自稱楚帝,據(jù)江南,六州(梁、濂、白、橫、欽、化)之亂曠日持久,未平。至唐玄宗開元時(720年)欽定周氏如錫、如鏑弟兄掛印南征。</p> <p class="ql-block">平定了叛亂以后,周氏弟兄已近年邁,子嗣 24個,其后人族譜稱之為“二十四宏”。至天寶年間,以寧遠縣大陽洞為中心,分脈到寧遠四宏,道縣二宏,恭城二宏,富川一宏,長沙一宏,韶州二宏,回山東青州一宏。(宏還是弘?有的資料說 因為當年的周氏24兄弟都是“弘”字輩,所以叫24弘)</p> <p class="ql-block">在永明縣擇地落籍的有十一宏,即今之疊樓、城下、龍門田、周塘、雄川、甘棠、界頭、周家邦、三元宮、達灘等村,皆是肥田沃土,糧豐果香之地。周氏后裔繁衍,全縣約一萬八千人。有史料可考,他們是江永縣內(nèi)屯住的第一批漢人。到了元明之際,一部分雜居到了瑤區(qū),成了瑤人。</p> <p class="ql-block">留下古建筑甚多,體現(xiàn)了中古時期文化的精華。如1200年前的石板路,500米長的謝沐河防洪墻,4座古代木樓,68座清代居民,(其中近三個世紀的還有七、八座),一座寬暢的祠堂“忠厚祠”。</p> <p class="ql-block">歷史文化</p><p class="ql-block">歷史文化名村上甘棠,從漢元鼎六年(前111年)起至隋開皇九年(589年)止在此建謝沐縣治,長達700年。謝沐縣以謝沐二水匯合為謝沐河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這兩條水實則為雌雄二水。雄水發(fā)源于都寵嶺雄川源,源于高山雨水;沐水為雌水,源于石灰?guī)r地下水。雄雌二水匯合處,山環(huán)水抱,氣場信息得天獨厚,確是一方風(fēng)水寶地。周氏先祖唐朝天寶年間在此定居立宅,取名甘棠,已達1240年</p> <p class="ql-block">貫穿全村有一條古老的石板路,路兩邊都建有鋪店。明、清時期,這里這農(nóng)村集市貿(mào)易中民心,還有濃厚的商賈氣息,昔日酒肆之店跡猶存,游人到此自然會聯(lián) 想到杜牧的“水村山廓酒旗風(fēng)”的詩句。</p> <p class="ql-block">周氏在此定居1240余年,是“忠孝廉節(jié)”和崇文尚武的教化之鄉(xiāng),歷代出過節(jié)度使、尚書、宣政大夫、太守、刺使、知州、通判、縣令、文林郡、將軍等100人。解放后,又出了工程師、科長、中學(xué)校長、教師、醫(yī)師40多人。</p> <p class="ql-block">舊時官宦除周翰宗軍長外,其余官員都有水粉肖像,張掛于忠厚祠內(nèi)供游人觀看。</p><p class="ql-block">村人信奉壽龜、神龜,因而有龜山、龜形臺地、龜塔、壽龜涼亭等人文古跡、古代建筑。村南一里許建有壽龜涼亭,是古代通向廣西桂林、八步的必經(jīng)之路,建亭宗旨是保佑村人出行吉利、平安,過往行人,都要休息片刻,用手去摸一摸壽龜?shù)念^和背,以保佑旅途平安。</p> <p class="ql-block">明清建筑</p><p class="ql-block">村內(nèi)仍保存著200多幢明清時代的古民居。此外,村莊里留下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如明萬歷四十八年的文昌閣、明弘治六年的門樓、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年的步瀛橋、民國二年的石圍墻等,還有一批明顯帶有宋代特征的古建筑。創(chuàng)建于一千多年前的村莊,在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雨后,村莊的村名、位置、居住家族始終不變。</p> <p class="ql-block">考古專家稱,像上甘棠村這種同時具有建筑、商業(yè)、書院、宗教等文化特色并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實屬奇跡。在上甘棠村“月坡亭”有一摩崖石刻,據(jù)考證,該石刻是由上甘棠村周氏家族在1000年間陸續(xù)鐫刻下來的,主要內(nèi)容是謳歌上甘棠村的美好風(fēng)光和周氏家族在該村進行的各項建設(shè),共有功德碑、勸諭文、感懷詩、八景師等24方古代石刻,綿延宋、元、明、清4個朝代,是一部千年石刻家譜。</p> <p class="ql-block">壽萱亭</p><p class="ql-block">壽萱亭,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上甘棠村周際隆庶母陳氏七十壽辰、胞嫂六十壽辰。其母信佛吃齋,體憫鄉(xiāng)鄰,常以善言感化鄉(xiāng)親,被尊稱為“慈悲佛母”。在古代修橋鋪路是積功德的事,周際隆為母親增添功德、弘揚功德,就為母、嫂修建了這座壽萱亭。9</p><p class="ql-block">壽萱亭深藏至理的慈悲佛母八十一個他字歌也極為罕見。10</p><p class="ql-block">壽萱亭”,亭中一塊石碑上刻了一首《他字歌》,村中人人皆知,碑中有幾十個“他”字,教人們?nèi)绾螢槿颂幨馈?lt;/p><p class="ql-block">凡人世上有父母翁姑,孝他,先要順他,切莫逆他、傲他;下有妻子奴婢,養(yǎng)他,便要教他,切莫嬌他、縱他;伯叔如父母待他,兄弟如手足愛他,妯娌姊妹和他;兒多不可嫌他,女多不可溺他;先靈雖遠,必要祭他,墳?zāi)骨谛夼鄴咚?;九族寒賤莫疏他,鄉(xiāng)鄰貧窮莫慢他;年高有德敬重他,知書識禮請教他;忠厚老實莫哄他,積德修福之人須揚他;無衣乏食莫笑他,時運未至提拔他,瞽目殘疾扶持他,老幼乞丐施與他,得人恩情莫忘他,受人寄托莫誤他,鰥寡孤獨莫欺侮他;遇富貴莫諂媚他,見貧賤莫輕褻他,生意買賣莫欺他,大斗小秤莫用他,佃種小戶莫虧他;國課早完莫拖欠他,王法森嚴莫輕犯他,陰司刑慘要修免他;人有小過莫檢點他,人有患難要救全他,恃強兇惡莫幫他,酗酒相連莫惹他,以勢誆人莫奉承他;打牌賭錢莫看他,來歷不明莫留他,愚蠢無知莫計較他,反面無情莫結(jié)交他,借人錢米莫騙他,向人取債莫逼他,非義之財莫貪他,閨門褻事莫談他,淫書小說莫觀他,淫歌狀紙莫寫他,官司口舌自己莫好他,別人莫慫他;訓(xùn)人子弟責(zé)他、嚴他、細細教他;嬌姿美色未見莫想他,既見莫圖他;牛犬蝦蟆莫食他,春來之鳥莫打他,蟲蟻貪生莫賤他,龜蛇靈物莫傷他??傊?,退一步讓他,轉(zhuǎn)一念容他。于是,有人說我、笑我、量我、欺我、辱我、罵我、凌我、敗我、防我、扼我、算我、打我,我何以待之?只有隨他、怕他、饒他、忍他、不逢他、不理他、不信他、不計他、躲他、避他,我慢慢看他。</p> <p class="ql-block">上甘棠博物館</p><p class="ql-block">上甘棠博物館為湖南省首家村級博物館,以“永明有甘棠——走進歷史文化名村上甘棠”為展覽名稱。展覽內(nèi)容分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為山環(huán)水抱,聚族而居;第二單元為讀書入仕,耕耘富家;第三單元為湘桂要道,千年古村。明代的文昌閣、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筑群、宋至元時期的月陂亭碑刻及鐵鋪、酒肆、豆腐坊等村內(nèi)文物古跡被一一“搬”進博物館內(nèi),通過實物、文字、圖片、音像等現(xiàn)代化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展示古村的村史文化、民俗風(fēng)情和獨特的人文魅力。</p> <p class="ql-block">文昌閣</p><p class="ql-block">文昌閣位于謝沐河下游的村口,與清秀的步瀛橋交相輝映。始建于大明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26)7</p><p class="ql-block">,文昌閣高9米,進深20.5米。一、二層用青磚砌筑,三、四樓為全木結(jié)構(gòu),抬梁做工考究,具有明顯的明代建筑特征;屋面為青瓦歇山頂,三重斗拱飛檐;其通高約22米,整體呈護城墻箭形,莊重穩(wěn)定。登上文昌閣,俯瞰整個上甘棠村,謝沐河傍村而過,村場里的層層屋脊,黑瓦紅墻,滄桑中透著無法掩藏的華美,深感歲月荏苒,留下多少風(fēng)騷。一轉(zhuǎn)眼,滄海桑田,行走在古村里,處處可觸摸到光陰的故事,腳下的謝沐河水悄悄地記下歲月的繾綣。</p> <p class="ql-block">文天祥書法題詞“忠孝廉節(jié)”,與上個世紀80年代末在長沙學(xué)宮遺址發(fā)掘出四方清嘉慶年間的“忠孝廉節(jié)”字體一樣,書法風(fēng)格相同,尺寸大小都差不多。上甘棠村的發(fā)現(xiàn)為文物專家們研究封建社會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組織細胞</p> <p class="ql-block">月陂亭</p><p class="ql-block">月陂亭不是亭,是由天然石壁構(gòu)筑而成的彎月形狀的“亭”。與瀟賀古道和謝沐河道并行,石崖腳下自然凹陷形成一段百余米長的通道,能遮風(fēng)擋雨,于是就開鑿成了古道的一部分和行人旅途休憩的“涼亭”。月陂亭現(xiàn)存摩崖石刻20余幅,綿延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內(nèi)容包括詩文唱和、寫景狀物、記事功德、勸諭警示等,很好地保存了鄉(xiāng)間的文化傳統(tǒng)。</p> <p class="ql-block">步瀛橋</p><p class="ql-block">上甘棠村南面有一座三孔石拱橋,名曰“步瀛橋”,該橋始建于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湖南省唯一僅存的三拱宋代古石橋,歷經(jīng)元、明、清修繕,最后一次修繕是乾隆年間。千百年來維系著村前的古驛道,橋長30米,寬4.5米,每拱跨度9.5米,原來通高8米,現(xiàn)在由于河床抬高,高度變成了5米。</p> <p class="ql-block">步瀛橋又叫渡仙橋,傳說當年橋修建落成之日,正好碰上八仙云游至此。八仙們見此處風(fēng)水極佳,又看見百姓們正在慶祝新橋建成,便下到凡間。走到橋上,鐵拐李想看看橋修建得怎么樣,便用腳使勁一跺。這一跺把橋跺塌了半邊。百姓們一見新橋塌了,都愁容滿面??设F拐李卻哈哈大笑起來:“只塌了半邊,是座好橋!從此以后,只要橋上落下一塊石頭,甘棠村就出一位七品以上的官員?!爆F(xiàn)在橋上一共落下了101塊石頭,甘棠村就正好出了101位七品以上的官員。其中京官18名、進士11名,還有很多的文武官員。這就是甘棠村“石落出官”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拱橋采用半圓型薄拱,造型小巧別致,與文昌閣的莊重高聳互為襯托,構(gòu)景成圖,相應(yīng)成趣。石拱橋是湖南省發(fā)現(xiàn)的一座宋代古橋。</p> <p class="ql-block">壽隆橋</p><p class="ql-block">壽隆橋又叫漢壽橋,該橋始建于宋,明成化八年(1472)重建。2011年,該橋公布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村北約里許,橫跨沐水長約10米、寬約1.3米,以石榫為墩、石板為梁、四對橋墩,橋墩高約1.85米由四塊長條石仿木器的卯榫結(jié)構(gòu)鋪架而成,是湖南省發(fā)現(xiàn)最早的宋代古石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