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公司停車場的水泥地面上,日子像車輪碾過的痕跡,清晰又沉重。我有一輛車,那方小小的鐵皮空間,原是我奔波生活里的小小避風港,卻不知何時起,成了同事的“免費班車”。起初,那聲帶著試探的“順路,能搭個車嗎?”像顆石子投入湖面,泛起的漣漪不大,我順手的善舉,換來了幾句熱絡的閑聊和感激的眼神,我以為這不過是日常的小插曲??蓾u漸的,那幾句寒暄變得稀松平常,感激也被時間稀釋,我車內的寧靜被日復一日地打破。我開始嘗試用各種委婉的方式推開這份“熱情”。晚些出發(fā),希望他會另尋他路,可等來的是焦急的電話和不耐的踱步;暗示車子要保養(yǎng),換來的卻是一句輕描淡寫的“不著急,等你修好再搭”。每一次努力想要劃清界限的嘗試,都像拳頭打在棉花上,無力又無奈。坐在駕駛座上,后視鏡里的目光,有時讓我覺得自己像個專職司機,而非自由支配時間的車主。經濟上的損耗,不過是數(shù)字的變化,可出行受限帶來的,是內心自由領地被蠶食的憋悶。我在自己的車里,卻仿佛失去了掌控權,像是在一條既定的軌道上行駛,不再有隨意轉彎、??康臑⒚摗U驹谌松氖致房?,我猶豫不決,腦海中的未知道路場景和指向不同方向的風向標提醒著我,需要做出選擇,掌控自己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我害怕直接拒絕會讓同事關系變得尷尬,那辦公室里交錯的目光,那些背后可能的議論,像無形的網,讓我在開口說“不”的時候猶豫再三。可不說,我的生活又在這無形的壓力下漸漸變形。在人情和自我之間拉扯那種無力感太折磨人。</p><p class="ql-block">車窗外的街景不斷后退,車內的沉默卻在蔓延。我知道,我必須做出改變?;蛟S坦誠才是最好的方式,哪怕會有短暫的不適,也比長久的委屈要好。畢竟,生活的車轍,應該由自己來掌控方向,車窗內的風景,也該由自己來決定是否與人分享。在生活的岔路口,我需要堅定自己的選擇,就像風向標最終會指向一個方向,我也要明確自己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