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阿布辛貝勒神廟在埃及南部,靠近蘇丹邊境的地方。那里有兩座神廟,大的那個是拉美西斯二世建的,小的 是獻(xiàn)給他的妻子奈菲爾塔利。</p><p class="ql-block"> 這些神廟 作為展示權(quán)力和神性的象征。后來神廟被沙掩埋,直到19世紀(jì)初被重新發(fā)現(xiàn),由歐洲探險家發(fā)現(xiàn)的,比如意大利的貝爾佐尼,他在1817年發(fā)現(xiàn)了神廟入口。</p><p class="ql-block"> 搬遷工程:(1964-1968)原因:阿斯旺大壩建設(shè)導(dǎo)致水位上升,神廟面臨淹沒。·過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牽頭,50國專家參與,將神廟切割成1036塊,遷移至高出原址64米處,耗時4年,耗資約4000萬美元。</p><p class="ql-block"> 意義:成為國比遺產(chǎn)保護(hù)的里程碑,推動《世界遺產(chǎn)公約》誕生。</p> <p class="ql-block">主題:風(fēng)景人像</p><p class="ql-block">地址:阿布辛貝勒神廟,尼羅河風(fēng)光,荷魯斯神廟。</p><p class="ql-block">時間:2025.4月19日</p><p class="ql-block">出鏡:紅玫瑰??</p><p class="ql-block">攝影:秋樹之上</p> <p class="ql-block"> 尼羅河,這條流淌千年的藍(lán)色綢帶,是埃及大地的血脈,更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她的風(fēng)光如一首悠長的史詩,既有自然的壯美,又浸染著時光的厚重,每一寸波光都映照著神話與現(xiàn)實(shí)的輝光。尼羅河從維多利亞湖啟程,穿越六千余公里的蒼茫,最終在地中海畔化作萬頃碧波。她如時光本身一沉靜時如鏡,映照神廟的倒影;洶涌時如怒,沖刷歷史的塵埃。她的存在,是沙漠中的一首生命贊歌,提醒著人類:文明因河流而誕生,而河流因文明更顯不朽。</p> <p class="ql-block"> 荷魯斯神廟 是古埃及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神廟之一,位于埃及南部的埃德夫 尼羅河西岸。它專為供奉鷹頭神荷魯斯</p><p class="ql-block">而建,是托勒密王朝時期建筑的巔峰之作,也是探索古埃及神話與儀式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荷魯斯神廟如同一部石刻的史詩,將神話、權(quán)力與信仰凝固在砂巖中。站在其巨柱之下,仿佛能聽見祭司的吟誦、圣船的槳聲,以及荷魯斯之鷹劃破天際的長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