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特朗普揮舞關(guān)稅大棒,全球亂敲,中國硬杠,對等制裁,攪動了世界貿(mào)易大戰(zhàn)。人間最美四月天,今年春天,“關(guān)稅、戰(zhàn)爭”成為了國人熱詞。一年一度的春季廣交會,還是不是廣州的熱點?歐美客商還來不來?廣東本地人老蔡約我周六早上八點半從小區(qū)大門口出發(fā),去琶洲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早上不到六點,去小區(qū)附近,繞執(zhí)信中學天河校區(qū)周邊散步,執(zhí)信中學是孫中山先生為紀念日本留學時的戰(zhàn)友,同盟會早期元老朱執(zhí)信而建,母校已有百多年歷史,校址在越秀區(qū)。2021年8月,天河校區(qū)投入使用,校舍沿用老校區(qū)紅墻綠瓦的建筑風格,校門題字,為中山、執(zhí)信故舊廖仲愷小孩廖承志所題。校園樹木綠化完全是天河風格,白玉蘭、鳳凰木、秋楓等外來樹木讓校園多姿多彩。只有學校對面新建的文津府有幾株獨木成林的巨大榕樹能勾起老廣州人的情懷。坐在榕樹下長長的黑色花崗巖板凳下,想起湖南老鄉(xiāng)在廣州為官,因在老城區(qū)觸碰了老廣州人的榕樹情結(jié),而碰了一鼻子灰,遭遇過一陣網(wǎng)爆,網(wǎng)爆阻擋了他上升通道,好在人沒走歪,沒有因碰樹而倒下,萬幸。</p> <p class="ql-block"> 廣州有厚重的歷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廣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譽為“千年商都”;自古就是中外文化交融之地。</p> <p class="ql-block"> 早上八點半,我和老蔡準時從天河公館大門口出發(fā),剛到悅景路,便見403從公交站出來,我倆小跑至悅景路東站趕上了403,到黃村地鐵站上地鐵四號線,坐至萬勝圍,轉(zhuǎn)八號線至海珠區(qū)新港東站下地鐵,剛剛九點半,會展區(qū),馬路上車多人多,象我倆到展區(qū)看熱鬧的廣州人很少,外國人也不是特別多,不同膚色的人井然有序地排隊去展區(qū)入口走去。我們沒有牌子進不了展區(qū),老蔡提議坐地鐵去沙面,去看看帶有洋味的廣州老地方。</p> <p class="ql-block"> 坐地鐵八號線,從新港東到文化公園站,不到一個小時,天空下起了小雨,我與老蔡撐傘從文化公園地鐵口步行至沙面。老蔡來過沙面多次,輕車熟路,他告訴我,他結(jié)婚時的床上用品就是在南方大廈買的,質(zhì)量不錯,現(xiàn)在還保存著。來沙面,有一種懷舊的情愫,他帶我去南方大廈轉(zhuǎn)一轉(zhuǎn)。這一帶有古老的愛群大廈、有白天鵝賓館、有圣心大教堂,都值得打卡。</p> <p class="ql-block"> 沙面位于廣州市市區(qū)西南部,南瀕珠江白鵝潭,北隔沙基涌。沙面曾是廣州的重要商埠,島內(nèi)設(shè)立過多個國家領(lǐng)事館,整體呈現(xiàn)“三橫五縱”格局,建筑風格以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等為主,曾是廣州最著名、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匯聚了粵海關(guān)博物館、郵政博物館、南方大廈、塔影樓、露德天主教圣母堂等著名歷史文物保護建筑。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diào)的歐洲建筑群,比肩上海外灘,被稱為“露天博物館”,是廣州市文物保護區(qū),是廣州擁抱世界后,留下來的最美好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沙面北街73號INArcade廊廳?,展出了畢加索從1898年到晚年的畫作真跡,部分畫作由畢加索的孫女Marina親自挑選?,且從未公開過。免費參觀體驗,無需預(yù)約,大飽眼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白天鵝賓館,位于沙面南街1號,因該賓館位于珠江白鵝潭畔,故名。1985年被世界一流酒店組織接納為在中國的首家成員。白天鵝賓館既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賓館,也是第一家由中國人自行設(shè)計、施工、管理的大型現(xiàn)代化酒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置身于充滿歷史色彩的沙面,攬白鵝潭優(yōu)雅而從容的江岸線。特具意韻的嶺南庭院式設(shè)計與沙面的幽雅寧謐渾然天成,堪為大隱隱于市的世外桃源。1983年開業(yè)至今,共接待包括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內(nèi)的超過50個國家的近200位元首和政府首腦。</p><p class="ql-block"> 倘陶淵明能穿越到白天鵝賓館二樓喝粵式早茶,《桃花源記》肯定會被《白鵝潭記》所取代。</p> <p class="ql-block"> 近十二點,我們沿沙面北街穿過沙基涌,老蔡帶我到一家潮仙人開的酒樓三樓,一二三樓都坐滿了客,生意火爆。他點了一份九肚魚、一只燒乳鴿和一盤客家釀豆腐。這家店,他和夫人來吃過,九肚魚是海魚,我是第一次吃,口感香嫩鮮,比我家鄉(xiāng)的山塘草魚,味道好多了。我從小生活在小山村,對海魚不感興趣,這次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海魚的看法,世界很大,鮮美的東西也挺多。吃飯后,老蔡帶我去人民公園,因公園閉園維修,他陪我去十三行博物館參觀。</p> <p class="ql-block">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位于清代十三行商館區(qū)遺址上(廣州文化公園內(nèi)),常設(shè)展覽有“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和“王恒、馮杰伉儷捐贈的十三行時期文物專室陳列展”。館藏文物全部由中外熱心人士無償捐贈。館內(nèi)館藏文物超過5400件(套),以“文物+文獻史料”的方式,展示了十三行的歷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三行博物館憑身份證向公眾免費開放。</span></p> <p class="ql-block"> 十三行博物館對面是廣州十三行科技文化中心,從中心出來后,進入珠江邊,沿江東行一段距離,就看到了愛群大廈,它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沿江西路113號,又名愛群大酒店,是同盟會會員陳卓平先生集華僑資本創(chuàng)辦的,1937年落成,是當時華南地區(qū)最高的建筑物。在1937年至1967年作為“廣州第一高樓”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酒店采用美國摩天大樓的設(shè)計形式,外形采用垂直形式以突出高聳效果,是廣州第一幢鋼框架結(jié)構(gòu)的高層建筑。大樓建成時,是設(shè)備最新式、最完善、最豪華、國內(nèi)首屈一指的大酒店,享有“南中國之冠”的盛名,也是當時廣州繁華鬧市的標志性建筑,是當時政要巨賈、上流社會交際應(yīng)酬聚會之地。見證了廣州城市的脈動與變遷。</p> <p class="ql-block"> 從愛群大廈背江的一條古街巷穿過,走過海鮮干貨市場,便是一德路,廣州圣心大教堂座落在這條路上,大教堂又稱之為“石室”,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一德路舊部前56號,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教堂建成。教堂造型挺拔,內(nèi)部空間深遠,細部做工精美,高聳的塔樓,巨型的柱束,屋頂?shù)募夤耙约盎ù皺糇罹咛厣?,是東南亞唯一一座用花崗巖石砌成、保存比較完整的“哥特式”大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結(jié)構(gòu)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盡管今天教堂沒有開放,但前來打卡的人還不少。</p><p class="ql-block"> 在沙面,看到外國人的面孔不是太多,白皮膚的歐美人更少,返程的地鐵上,還是有不少的黑人和中東人項上掛著參展牌陸續(xù)趕往琵洲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