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后半生》負面評論較多,我的觀點卻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 沈卓然在妻子去世后在朋友的攛掇下走了出來,頻繁相親,看似對亡妻的背叛,并且一次次的相親過程中弄出讓人啼笑皆非的畫面,著實讓人不爽。畢竟是文學(xué)作品,生活中未必都能巧于沈教授一身。所以人們也不必用刻薄的語言去否定作品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我失去我的母親也在我三十六歲那年,母親沒過百天,有人就給父親找來新歡。我們兄妹四個雖然嘴上不反對可心里難以接受的內(nèi)心矛盾是可想而知的。我們背著父親流著眼淚操持著一桌飯菜招待客人,現(xiàn)在想想都覺得心寒??墒强吹礁赣H的孤獨、寂寞、悲傷,我們也只能為活著的人考慮,只要父親能盡快從悲傷中走出來。事實證明:夫妻一方去世后,另一方尋個伴過后半生是正確的選擇。劇中的沈教授到了都沒能完成他的心愿,是有遺憾的。我父親和阿姨一起走過二十多年。這么多年相依相伴,身邊有個人說話,互相溫暖。一直到前年,父親生了大病,阿姨也有些癡呆了,才讓各自的兒女親自守候陪伴,走完最后的生命歷程。人常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可是陪伴不到老年時,剩下的那個才是最可憐、最無奈的。女人尚且能茍活,因為洗衣做飯難不住,男人多半不愿或者不會料理自己,多半是要找另一半的。男人如果能守住自己的身心,為另一半死守的人大多都是讓人敬佩的。</p><p class="ql-block"> 劇中還在宣傳一種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那就是老了住進養(yǎng)老院,死后進行器官捐獻。隨著老齡化嚴(yán)重,新生人口銳減的形勢,加上國人的傳統(tǒng)思想,特別是50,60后傳統(tǒng)思想更是根深蒂固,覺得養(yǎng)兒防老天經(jīng)地義??墒巧鲜兰o(jì)七八十年代的生育政策,只生一個好,導(dǎo)致八零后的孩子壓力山大,一對夫婦養(yǎng)四個老人,他們得有三頭六臂,變成超人。所以進入老年階段的人就該慢慢能接受新事物。雖然覺得不近人情,有些殘忍,但應(yīng)該轉(zhuǎn)變觀念,活的瀟灑一些。該像劇中的老茍一樣,活得灑脫,活得開心。他在婚禮的頭天錄制一段遺言視頻,就是這段情節(jié)賺了我不少眼淚。老茍新婚不久就因救人突發(fā)心梗。在葬禮上,她的新嬌妻播放生前錄制的視頻,大家一起唱“干杯朋友”,那場景,那畫面,感人至深。還有就是老丁因為阿爾茨海默癥住進養(yǎng)老院,離開時,老伴在門外揪心的哭泣讓人淚如泉涌。影片感人之處不少,至少對我打動很深。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能一概而論吧!</p><p class="ql-block"> (說明:因為我美篇會員到期,本來想用田震的“干杯朋友”做背景音樂,下載不了。所以用送別一解我的心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