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嶼見廈門,遇見美好。入廈第一天,開啟環(huán)島游。(2025.3.16日~3.23日)</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海濱城市。海的那邊,我身后的島嶼,就是廈門的大嶝島和臺灣的小金門島。</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五十年代,大陸和退守臺灣的國民黨關系緊張,發(fā)生了金門炮戰(zhàn),又稱“8.23”炮戰(zhàn)。至10.25日。后解放軍單方面宣布停火,炮擊逐漸減少,后又“單打雙不打”的模式,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1979年。在炮擊期間,大陸臺灣相互喊話、炮擊。這就是那個年代使用過的喇叭和碉堡。</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口號是:一國兩制,統(tǒng)一中國;而金門島上的口號是:三民主義,統(tǒng)一中國。</p> <p class="ql-block">文昌魚自然保護區(qū)和廈門新貌及正在建設中的廈門至金門的大橋。</p> <p class="ql-block">大嶝島在金門炮戰(zhàn)中首創(chuàng)其中,大部分夷為平地,現在有了飛躍的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榕樹,寄托著多少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老金門新貌。</p> <p class="ql-block">到廈門必嘗的小吃。</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樓群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qū)民居建筑,是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分為方形和圓形二種,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guī)模宏大、結構精巧?,F存著名的圓樓360座,著名的方樓4000多座。2008年7月,福建土樓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高北土樓群背靠海拔800多米的金山,承啟樓坐落在核心位置,被稱為“土樓王〞。樓群列入世遺的有承啟樓、五云樓、世澤樓、僑福樓。土樓王”承啟樓,又名天助樓。明崇禎年間(1628一1644)至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建,占地面積約5400平方米。圓形,4環(huán),內通廊式,外高內低,祖堂居中,布局嚴謹。全樓辟有402個房間,圓形祖堂,面闊、進深各一間,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p> <p class="ql-block">不愧為神州第一樓。我家大門常打開,歡迎到俺家來參觀,別忘了買門票哦。</p> <p class="ql-block">土樓周邊均鋪設青石板小道,樓與樓之間亦以飾有青石板的小道貫通。方樓與圓樓之間的“一線天〞。</p> <p class="ql-block">俯瞰“世澤樓”內部。</p> <p class="ql-block">飯店的鍋圈也是土樓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懷遠樓,保存最完好的土樓。始建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直徑38米,高4層14.5米,共136間。樓內雕梁畫棟,佳聯成對。這是一座建筑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完好的雙環(huán)圓土樓。樓內還有瞭望臺和大炮。</p> <p class="ql-block">樓內的窗戶棱是琉璃瓦的,寓意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云水謠,這是一個被時光溫柔雕逐的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云水謠,千年古榕樹下的詩意古鎮(zhèn)。這些古榕樹齡大多在數百年到千年之間,分布在溪邊、古道旁和田野間,共有13棵,其中最大的覆蓋達1399平方米,需十幾個人合抱,是福建省內最大的古榕樹之一。</p> <p class="ql-block">看看古榕樹的樹干和樹根,震撼了吧。</p> <p class="ql-block">和貴樓,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占地1298.8平方米,總投資一萬五千兩銀子。一奇因為它是已知福建土樓里個頭最高的方樓;二奇是因為它是建在沼澤地上的土樓,整座樓像一艘大船停泊在沼澤地上,雖經歷200多年仍堅固穩(wěn)定巍然屹立;三奇是因為樓內有二口水井相距18米,卻一口清亮如鏡,水質優(yōu)美,另一口卻混濁發(fā)黃,污穢不堪,被人稱為“陰陽井”。</p> <p class="ql-block">和貴樓、懷遠樓、鐘興樓都在云水謠景區(qū)內。</p><p class="ql-block">云水謠,土樓、古榕樹、小溪流水,一個美得讓人不想離去的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廈門最有名的千年古剎。素來就有“一年走南普,三年不受苦”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鼓浪嶼原來是個渺無人煙的綠洲,島的西南端有一個海蝕洞的礁石,每當海濤沖擊,發(fā)聲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流傳至今為勝景,也因之得名鼓浪嶼。它位于廈門市西南隅,面積約1.88平方公里,是國家5A級旅游區(qū)、國家風景名勝區(qū)、世界文化遺產。島上沒有交通工具,只有觀光的電瓶車。</p> <p class="ql-block">這口井是鄭成功年代打造的百年古井。古井建造的堅固美觀,井水清澈甘甜。古井記載著鼓浪嶼百年歷史的變遷,同時也見證了鼓浪嶼人文的歷史情誼。</p> <p class="ql-block">在鼓浪嶼,島上有70%左右的建筑是21世紀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國人及華僑建筑外,本地人也紛紛造屋蓋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戶往往請外國的設計師設計圖紙,或者套用現成的圖紙、或者模仿周圍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規(guī)模宏大,裝修艷麗,做工亦很講究。使鼓浪嶼形成了具有濃厚人文景觀、復雜歷史情趣、諸多國家風格、中西合璧的“萬國建筑博覽會”。</p> <p class="ql-block">馬約翰體育場:世界遺址,中國第一個體育場,鼓浪嶼唯一的體育場。體育先驅、廈鼓人杰一一馬約翰。1936年曾帶隊參加了在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p> <p class="ql-block">鼓浪嶼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這種花叫蒲桃。</p> <p class="ql-block">右上角是鄭成功像。自從立了這尊石像,廈門就沒有遭受過臺風的正面沖擊。</p> <p class="ql-block">鼓浪嶼與廈門市區(qū)隔海相望,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實為深海),島上有不少這樣的炮臺。</p> <p class="ql-block">華僑博物館是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56年倡辦,1959年落成開放,是我國第一家全面系統(tǒng)收集、研究、展示華僑華人歷史和業(yè)績的博物館,里面也有不少古代文物展、自然標本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廈門市的標志一一雙子塔,像一艘艘帆船,揚帆起航。</p> <p class="ql-block">從廈門到汕頭。</p> <p class="ql-block">汕頭的復古街景一一小公園。公園也不小,整個布置成古城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南澳島,位于汕頭市南澳縣,被譽為“東方夏威夷。是中國唯一的全島域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是南澳縣唯一有居民居住的島嶼,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距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僅7海里,素有“粵東屏障,閩粵咽喉”之稱。全縣設后宅、云澳、深澳三個鎮(zhèn)和青澳旅游度假區(qū)。北回歸線橫貫全島。</p> <p class="ql-block">長山尾燈塔又叫啟航廣場燈塔,是下南澳大橋后第一個見到的景點,鮮紅色的塔身十分醒目。站在燈塔旁還能擁有觀看南澳大橋與大海融為一體的最佳視角體驗。莊嚴而不失活力的燈塔印證了“啟航”二字,充滿希望與堅定。</p> <p class="ql-block">韓文公祠是紀念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先生而建的紀念館。韓愈是河南孟州人,他在經歷多次科考挫敗后終于登進士弟。35歲時晉升為監(jiān)督御史。后因被李實陷害丟掉職位,貶往廣東潮州。</p> <p class="ql-block">廣濟橋,又名湘子橋,橫跨韓江,是潮州市的一座歷史悠久的橋梁。它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并在明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了現今的“十八梭船二十四洲”格局。廣濟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還是一座集梁橋、浮橋、拱橋于一體的獨特橋梁。廣濟樓后邊就是潮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廣濟橋全長518米,東邊梁橋長283.35米,有橋墩12個和橋臺一座,橋孔12個;西邊梁橋長137.3米,有橋墩8個,橋孔7個,石梁寬5米;中間浮橋長97.3米,由十八只木船連接而成。</p> <p class="ql-block">折橋前和拆橋后的廣濟橋。</p> <p class="ql-block">廣濟橋燈光秀。</p> <p class="ql-block">牌坊街是潮州古城的核心區(qū)域,23座古牌坊連接起51條古街巷,這些牌坊大多建于明清時期,用于表彰在科舉、品德等方面表現卓越的潮州人士。</p> <p class="ql-block">潮州開元寺,又稱開元鎮(zhèn)國禪寺,建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38年),是潮州最大的古建筑群,有“粵東第一古剎〞之稱,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到廣不到潮,枉來走一遭。</p> <p class="ql-block">由泰國人建的開元寺,一派泰國風格。</p> <p class="ql-block">在潮州觀看潮劇和英歌舞。潮劇和英歌舞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集美學村位于廈門集美半島,它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傾資創(chuàng)辦,享譽海內外。它即是鐘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qū),其建筑融中西風格于一爐,體現了典型閩南僑鄉(xiāng)的建筑風格。2016年9月,集美學村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陳祖一世墓。</p> <p class="ql-block">集美校歌已經唱響一百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集美中學,中國最美的中學之一。</p> <p class="ql-block">集美學村“歸來堂〞是按照陳嘉庚先生的遺愿建設的,1962年完工。曾是集美學村開展活動和接待海外僑眷、校友的重要場所,也是集美學村嘉庚建筑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龍舟池,陳嘉庚先生于1950年在海灘上筑堤圍墾后形成的。1953年他親自督造龍舟10艘,組織村民和師生進行正規(guī)訓練和劃船技術。為提供良好的競賽場地,1955年,陳嘉庚先生親自選址,在臨海風景優(yōu)美之處開辟了一個規(guī)范的大龍舟池。外池俗稱“龍舟池〞。池畔四周建有數座仿古建筑的琉璃瓦頂樓臺、廊廡和亭榭,體現了東南亞文化影響的閩南特色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陳嘉庚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集美解放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陳嘉庚墓</p><p class="ql-block">陳嘉庚(1874一1961)。1945年,毛澤東主席為他提詞:“華僑旗幟,民族光輝”。</p> <p class="ql-block">1921年,陳嘉庚先生創(chuàng)辦廈門大學時即把“自強不息,止于至善”定為校訓。這一校訓旨在激勵師生積極進取、努力開拓、追求至善至美,以達到創(chuàng)辦大學之目的。</p><p class="ql-block">上圖是廈門大學的主校門。由廈大名譽校長張子露捐贈10萬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采用花崗巖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兩角微微翹起的長方形為造型基調,主體對稱式構圖,上面配以浮雕,以體現校門的莊重性及文化內涵,整個造型簡潔、明快、舒展,富有現代感。</p><p class="ql-block">下圖是廈大南門。雖然名稱中包含“南”,可它并不在學校的南邊,而在學校的西北角。由于這座校門靠近南普陀寺,因此也稱其為“南普陀校門”。</p> <p class="ql-block">嘉庚樓群的風格是西式的。</p> <p class="ql-block">建南大會堂是廈大最大的禮堂,建于1951年至1954年,由陳嘉庚先生親自參與設計和督建,建筑風格融合了中西元素,是廈門著名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廈大訪客中心(下圖)</p> <p class="ql-block">廈大頌恩樓是由泰國著名校友丁政曾和蔡悅詩伉儷捐資建造的。取名“頌恩”意為銘記陳嘉庚及廈大老師們的教育之恩。它是廈大的行政中心,也是校園內的最高建筑(21層,寓意建校于1921年)。</p> <p class="ql-block">晚上偶遇鄭州來廈旅游的同學們,身后是雙子塔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胡里山炮臺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1896年十一月竣工,歷史上被稱為“八閩門戶,天南鎖鑰”。炮臺用花崗石條建造,并以烏樟樹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堅固異常。整個建筑糅合歐州半地堡式和中國明清時期防御陣地的結構模式,形成科學合理的防御體系。</p> <p class="ql-block">胡里山頭古炮臺,曾經御外吼常開。欣今到此觀長海,不教敵船再敢來。一一李祚忠</p> <p class="ql-block">世界古炮王一一克虜伯大炮是一尊由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的280毫米口徑大炮。這種大炮具有以下特點:全炮重量87123千克,總長度13.13米,高4.6米,寬5.29米,口徑280毫米,射程19760米,射速每分鐘可發(fā)射2發(fā)炮彈。這尊大炮是1893年購自德國,被認為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海岸炮,也是世界上現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現存29枚炮彈。</p> <p class="ql-block">打卡曾厝垵。</p> <p class="ql-block">“五街十八巷”是當地人對曾厝垵街巷的匯總。</p> <p class="ql-block">鳳凰展翅雕塑,我要飛得更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