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稱:自然國地<br>美篇號:451330839 乙巳蛇年春,在一個明媚的周日清晨,我和小伙伴自駕導航勉縣去探訪古老的漢中武侯祠,也是來參拜我們自小就尊崇的諸葛亮先生。漢中武侯祠,人們耳熟能詳,距今歷史悠久,是全國唯一由皇帝下詔并撥給銀兩修建的祠廟,其它祠廟(如四川成都武侯祠、陜西岐山五丈原諸葛亮廟等)無此待遇。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稱。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祖籍瑯琊諸縣(今諸城),三國時期之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fā)明家。他的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在世時被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后主劉禪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追封為忠武侯。 上午10時許,車停勉縣城西約3公里處的諸葛古城景區(qū)停車場,我們步行到廣場處游客中心買票,進入武侯祠大門,迎面一座高大的牌坊面北而立,牌坊高有10余米,八角起翹,牌坊中寬6米,東西兩側各寬3米,四柱落地,上蓋灰瓦,坊上正面隸書"漢丞相諸葛武鄉(xiāng)忠武侯祠"十一大字,另一面書"天下第一流"五個大字,游人至此,無不肅然起敬。 拍照打卡后,前行至始建于263年的琴樓。據(jù)導游講解:“三國中的空城計,就引用的這座城樓。當年,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街亭,魏將司馬懿引大軍向西城蜂擁殺來。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他領兩個小書童帶一張琴到城上談笑風生。司馬懿知諸葛亮謹慎不冒險,現(xiàn)在城門大開,里面必有埋伏,于是即刻撤退了“?,F(xiàn)琴樓中封存一古琴,但是隋時的。 過琴樓拐入東側的偏院,這是一處栽培古旱蓮的院落,旱蓮是人們?yōu)榧o念諸葛亮而專門栽植于此的。1979年文物普查時,專家用碳十四測定它的樹齡為400多年,相當于明代萬歷年間植。這株古樹有它高大恣意的樹形,和稍別于其它花朵的花型。古旱蓮是旱蓮的變種,每年3月中旬是她的開花季。院內(nèi)四周墻壁,鑲嵌著詠嘆旱蓮的匾額和詩詞歌賦。 賞完古旱蓮,出來走一段正路即至乾門,兩側的方形門柱上雕刻著醒目的楹聯(lián):日月高懸出師表,風云長護定軍山。意為:天地日月永遠記載諸葛出師表中表現(xiàn)出來的赤膽忠心,孔明的愛國之情會永遠保佑他居住的定軍山?!冻鰩煴怼肥侵T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后主劉禪的上書,闡述北伐的必要性及對后主治國寄予的厚望,袒露出諸葛亮的赤誠之心。 前行,是諸葛亮先生紀念堂。早年,諸葛亮隱居南陽,劉備率結拜弟兄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聯(lián)孫抗曹,赤壁大戰(zhàn)打敗曹軍。后輔助劉備奪得漢中而三分天下,并被任命為蜀漢丞相,主持朝政。生前六次率軍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于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終因積勞成疾而病逝于五丈原(今陜西寶雞岐山),享年54歲。門頭匾額,滿是溢美之詞。 在武侯祠的南院墻前,有一座二層木結構小樓,諸葛亮就在這座“望江樓”上觀望漢水。岸邊有古村落,江面上有“草船借箭”場景。當年,孔明讓士兵在船上搭架四周綁扎草把,月黑之夜擂鼓吶喊,借得曹丞相十萬支竹箭。諸葛亮還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并造諸葛連弩十連發(fā)。 在望江樓的右側,是琴臺。據(jù)說,這兒是諸葛亮平日撫琴、彈琴、聽琴的所在。在琴臺的北面有一個院落和廳堂,這兒是重修時建的諸葛孔明祠堂,以歌頌他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誠。各朝各代,都有對武侯祠瞻仰和拜賜留下的碑文,有專院豎立歷代碑文。 在緬懷諸葛亮功德的祠堂正堂,廳柱寫有一幅大字如實的表達了他的功名,上聯(lián)曰:日月光華萬古同懸出師表,其下聯(lián)對:風雨清潤四季長護定軍山。諸葛亮著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散文,至今還流傳于世。武侯祠院內(nèi),歷朝歷代文人墨客謳歌諸葛孔明的詩文雕刻林立,可謂琳瑯滿目! 話說,諸葛亮死后,西蜀皇帝劉禪下詔為其立祠。當時因“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故于263年選祠址于勉縣定軍山下的武侯坪。武侯祠后距武侯墓十余里,前與武侯古鎮(zhèn)一街之隔。祠坐南向北,背臨漢水,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20米,四周有圍墻,地基八十畝,共有七院五十四間房舍。祠后街還有諸葛老家和紀念館,雕塑也值得漫賞,我的小伙伴還在道具孔明坐椅上過了一把演員癮。 這次勉縣之行,參拜祠廟正好用了3小時,我們內(nèi)心充滿了對先人的崇敬之情,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我們將永存心底并借以貢獻社會!恭敬地參拜完武侯祠,我們也終于弄明白了,因諸葛亮的墓地定軍山位于勉縣之北,故武侯祠面北,象征著孔明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也象征著這位蜀漢丞相維護漢室之崇高地位。漢中武侯祠,不愧"天下第一流",我們會永遠銘記它,將先人精神發(fā)揚光大! 2025.04.20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