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照寺位于湘湖之畔海拔 213 米的石巖山之巔,四周視野開闊,可俯瞰湘湖全景及三江交匯的壯麗景色, “先照晨曦” 是“湘湖八景”之一。在湘湖“湖山廣場(chǎng)”附近有盤山公路通往寺廟。 這是先照禪寺的山門牌匾。 牌匾背面,上書“莫向外求。 沿著公路向前走,一路的杜鵑花、泡桐樹為上山的道路增色不少。 快到山頂了,綠樹掩映中,露出一座漂亮的亭子。 繞著亭子轉(zhuǎn)了一圈,沒有看到亭名,回來在網(wǎng)上查了才知道是“百花亭”。 石巖山上,最有名的是“一覽亭”。<div>該亭明嘉靖十年(1531)由郡守洪珠建造。<br>近望湘湖,遠(yuǎn)眺錢江,人稱“石巖望秋”,詩人湯金釗曾留有詩句:“巖下僧歸云乍截,樓頭鐘動(dòng)日先殷(盤)。幽尋一覽亭何處,剩有香泉浸蘚斑。”</div> 走近仔細(xì)一看,亭名寫著“金西亭”不知是否與附近的“金西村”有關(guān),“一覽亭”另有其亭。 <div><br></div><div>2023年12月2日,我和同學(xué)董志敏來游覽“先照寺”,這是我當(dāng)時(shí)拍攝的“一覽亭”。</div>“一覽亭”取“湖光山色一覽無余”之意,是古湘湖八景之一“覽亭遠(yuǎn)眺”的核心景點(diǎn)。<div>亭柱上刻一對(duì)聯(lián):“立定腳跟,不怕石頭路滑;放開眼界,飽看江上峰青?!睘榍逋踝谘姿}。<br></div> 重建“一覽亭”碑記 離開“一覽亭”繼續(xù)前行,遠(yuǎn)遠(yuǎn)看見黃墻黛瓦的廟宇和高聳入云的“金剛寶塔”,斗大的“佛”字赫然在目。 <p class="ql-block">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p> 先照寺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因旭日東升時(shí)陽光先照此寺而得名,歷經(jīng)興廢,1994 年重建。 <div>寺前寬闊的平臺(tái),是觀湘湖和三江風(fēng)景的最佳處,俯瞰山下,湘湖水面曲折有致,一座座精致的小橋,把整個(gè)水面貫通起來,遠(yuǎn)處的老虎洞山和蓮華寺也一覽無遺,近處的水面是湘湖三期的金沙細(xì)水,這里是整個(gè)湘湖唯一的沙灘景區(qū)。<br></div> 那高高聳立的煙囪所在之處,是“浙江省現(xiàn)代陶瓷藝術(shù)博物館”。這里是近期十分火熱的網(wǎng)紅打卡地“瑪雅島”,我4月13日剛剛?cè)ミ^,潔白如雪的繡球花,引來了眾多的粉絲。 在此遙望三江交匯之處,可見的跨江大橋是袁浦大橋。 先照禪寺大圓通寶殿 <p class="ql-block">”大廣慈佛“匾額,體現(xiàn)大乘佛教普渡眾生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鬼云門春”牌匾,卻是有幾種不同的典故:蕭山縣志記載,"先照寺鬼云門,每歲立春?jiǎn)?,谷雨閉,僧謂之氣道"。清代《湘湖雜詠》??有詩:"鬼云門下看春湖,一片空明識(shí)有無"印證此門是觀湖悟道的特殊場(chǎng)所。</p> 先照禪寺的“金剛寶塔”,八角七層樓閣式,高28米,從湘湖多個(gè)角度,都可以看到它,與湘湖映襯在一起相得益彰。 <p class="ql-block">紅花、寶塔,相得益彰。</p> 大雄寶殿前有古井,后有香泉,均為明代遺存。 明嘉靖年間紹興太守洪珠曾手書 “香泉” 二字,增添了寺廟的歷史文化韻味。 在下山返回的途中,有了兩個(gè)意外的收獲:一是看見了上山時(shí)沒有注意到的摩崖石刻。 <p class="ql-block">二是遇到兩個(gè)可愛的,在吃水果的小朋友,征得家長的同意,我把他們拍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近來很少制作美篇,原因是“迷”上了“剪映”,忙著制作“視頻號(hào)”了。歡迎朋友們關(guān)注我的視頻號(hào),為我的習(xí)作多提意見。我的視頻號(hào)是:“古松看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