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號:265145</p> <p class="ql-block"> 金牛古道景區(qū),宛如一部厚重的史書,靜靜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大云寺、金牛古道與千佛崖,這三大元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景區(qū)豐富而獨特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 大云寺,承載著一代女皇武則天相關的傳奇。公元690年,武則天欲登皇位,面臨諸多阻礙。馮小寶等人,從《大云經(jīng)》中尋得“彌勒下生作女王,威伏天下”之語,宣揚武則天是“彌勒下生,當代唐作閻浮提主” 。于是,武則天改唐為周,稱帝登基,并詔兩京各州修大云寺,誦《大云經(jīng)》,以此宣揚“君權神授”。廣元作為武則天的出生地,把千佛崖上原有的“柏堂寺”便更名為“大云寺”。雖如今大云寺里,僅有與金牛古道、千佛崖有關的圖片,但那段與皇權、宗教緊密相連的歷史,依舊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讓人不禁遙想當年寺廟的輝煌與莊重,以及它在特殊歷史時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 金牛道,又稱金牛古道,是古時連接中原與蜀地的“蜀道咽喉”,全長約二千余里,主要位于四川廣元境內(nèi),沿途山重水復,棧道相連,溝壑縱橫,景色奇險,因“石牛糞金”的傳說而得名,是一條集軍事、經(jīng)濟、文化于一體的傳奇古道。金牛古道歷經(jīng)多朝代,多次修鑿治理,現(xiàn)代的川陜公路、寶成鐵路也是沿金牛古道修建。盡管在修川陜公路時被部分填埋,如今這些古跡被重新挖掘,成為了景區(qū)游路,但它所承載的歷史記憶,依然深深烙印在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千佛崖,守著嘉陵江,見證了歲月的滄桑變遷。它始建于北魏時期,歷經(jīng)多個朝代的雕琢與修繕,佛像或坐或臥,姿態(tài)各異,線條粗獷,氣勢宏大。在這漫長的時光里,千佛崖不僅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藝術與文化的瑰寶。站在千佛崖上,嘉陵江的風光盡收眼底,江上的高速路、鐵軌以及穿梭而過的火車,與古老的千佛崖形成鮮明對比,仿佛是歷史與現(xiàn)代的對話。千佛崖與金牛古道相伴相生,金牛古道的繁華帶來了人流與文化,促進了千佛崖佛教造像的發(fā)展;而千佛崖的存在,也為金牛古道增添了一份神秘而莊嚴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 大云寺、金牛古道和千佛崖,共同構成了金牛古道景區(qū)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它們相互關聯(lián),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古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發(fā)展脈絡。<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牛道不僅是傳說中的“石牛之路”,更是一條用血汗鋪就的文明通道。它的存在,讓“蜀道難”成為歷史,讓“天府之國”與中原文明緊密相連。</span>漫步在景區(qū),就像是穿越時空,與歷史進行一場親密接觸,感受著歲月沉淀下來的厚重與深沉。</p> <p class="ql-block">日志完成于 2025年4月19日 北京</p><p class="ql-block">圖片拍攝于 2025年3月9日 廣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