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承接上篇~~</p> D4: 伏見十石舟、龍安寺、六角堂 伏見十石舟 京都的伏見地區(qū),宇治川與淀川的交匯處,不僅是著名的清酒故鄉(xiāng),更是歷史悠久的皇室莊園所在地。而十石舟,作為江戶時代連接京都和大阪的重要水路交通工具,如今已成為游客們欣賞兩岸風光、體驗“港町”風情的熱門休閑方式。 采用對角線構圖讓河道與花徑形成視覺引導。 龍安寺 <p class="ql-block">龍安寺是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qū)的臨濟宗妙心寺派寺院,主要景點有三:</p><p class="ql-block"><b>方丈堂</b>:是龍安寺的主要建筑,供寺院住持個人學習和居住;</p><p class="ql-block"><b>枯山水庭院</b>:位于方丈堂前,是龍安寺最著名的景點,也是日本庭園抽象美的代表。庭院占地呈矩形,面積僅 330 平方米,由 15 尊大小不一的石及大片灰色細卵石鋪地構成。石以二、三或五為一組,共分五組,石組以苔鑲邊,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紋;</p><p class="ql-block"><b>鏡容池</b>:別名 “鴛鴦池”,是鐮倉時代的庭園遺跡。</p> 六角堂 京都六角堂正式名稱為紫云山頂法寺,是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qū)的天臺宗系單立寺院。六角形本堂:本堂為平面六角形,這種獨特的造型在日本寺廟建筑中較為罕見,六個角代表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凈。寺內種植了多種裝飾性櫻花樹,如枝垂櫻等,此行正值櫻花滿開,粉色的花朵與古老的建筑相互映襯,景色迷人。 。 D5·秘園尋幽~~祗園白川、哲學之道、蹴上鐵道、圓山公園、南禪寺 祇園白川 祇園白川是日本京都極具特色的一個區(qū)域,位于京都祇園地區(qū),是鴨川的一條支流沿岸區(qū)域,北起寶池通,南至仁王門通,在東大路通之東,沿白川通行。<br>藝伎文化:祇園是京都傳統(tǒng)的繁華街區(qū),祇園白川所在區(qū)域舊時茶屋林立,是平安京時藝伎和舞妓常常走過的街道,充滿了古風之美,現(xiàn)在仍能偶爾看到藝伎或舞伎的身影。<br>傳統(tǒng)建筑保存地:白川一帶是日本傳統(tǒng)建筑物保存地區(qū),岸邊有很多江戶時代末的歷史町屋,這些建筑風格獨特,是京都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br>櫻花盛景:是京都地區(qū)最早開花的地方,春季時,櫻花在白川沿岸盛放。 圓山公園 坐落在京都市中心八坂神社東側,占地面積約為 9 萬平方米,是京都市內最古老的公園,也是日本賞櫻名所之一。<br><br>祇園枝垂櫻:公園內種植約 650 棵櫻花,以公園中心的祇園枝垂櫻最為著名。 南禪寺 京都南禪寺是臨濟宗南禪寺派的大本山,擁有號稱 “天下龍門” 的三門,以及保存了桃山風格豪華隔扇畫的方丈庭院等建筑景觀。 三門:號稱 “天下龍門”,上層樓閣名為 “五鳳樓”,高 22 米,為日本三大門之一。 方丈庭院:保存了 124 片桃山風格的豪華隔扇畫,庭院景色優(yōu)美,通過窗戶或走廊向外望去,可欣賞到精心布置的枯山水或自然式庭院景觀。 法堂:本尊供奉有釋迦三尊像,地面全部以磚鋪就,櫸樹圓柱林立,藻井繪有 “蟠龍” 水路閣:于 1885 年始建、1890 年竣工,是從滋賀縣大津市琵琶湖引水到京都市內的線路的一部分,為紅色煉瓦砌成的橋梁形狀,是京都市近代建筑代表。 哲學之道 哲學之道是京都左京區(qū)一條富有文化底蘊和自然美景的散步小徑,位于東山山麓,沿著人工河渠旁,南起熊野若王子神社,途經法然院,北止于銀閣寺,全長約 2 公里。<br>名稱由來:因哲學家西田幾多郎經常來此散步,思索人生哲理而得名。<div>櫻花盛景:路旁的櫻花樹是畫家橋本關雪夫人所贈,品種多為吉野櫻和關雪櫻。每年 3 月底至 4 月初,沿途兩旁櫻花盛開,形成一條美麗的櫻花隧道。微風吹過,花瓣飄落水面,宛如 “櫻吹雪”,營造出如詩如畫的浪漫氛圍。</div> 蹴上鐵路 攝影終究是「看山不是山」到「看山仍是山」的修行,當鏡頭對準傲嬌的小狗,一臉不屑的眼神已漫過取景器的邊界。 蹴上鐵道銹跡斑駁的枕木間,野櫻迸發(fā)出驚人的生命力。蹴上傾斜鐵道的工業(yè)遺跡與柔美櫻花形成硬軟對比。 蹴上鐵路的拍攝暗合"曲徑通幽處"的東方美學,當櫻吹雪落滿衣襟,方知"砌下落梅如雪亂"的古典意境從未遠去。 D6·神鹿銜花&壺坂寺盛櫻 奈良公園 奈良公園位于日本奈良市街的東邊,東西長 4 公里、南北寬 2 公里,面積廣闊,是日本現(xiàn)代公園的先驅之一。<div><b>鹿群</b>:奈良公園內生活著約 1200 頭野生梅花鹿,它們被視為神的使者,是奈良公園的一大特色。</div><div><b>櫻花</b>:公園內種植了約 1700 株不同品種的櫻花樹,以奈良八重櫻和九重櫻為主。每年 3 月底至 4 月初,櫻花盛開,形成美麗的櫻花隧道。<br></div> 張繼「舊苑荒臺楊柳新」的慨嘆在此有了新解——當鹿角掛住游客的小包,古今時空便完成了蒙太奇疊印。 東大寺 東大寺的千年伽藍在櫻花映襯下,正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蒼茫。 東大寺:728 年由圣武天皇建立,是全國 68 所國分寺的總寺院,因位于首都平城京以東而得名。東大寺大佛殿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殿內放置著高 15 米以上的盧舍那大佛。東大寺院內還有南大門、二月堂、三月堂、正倉院等。 壺阪寺 壺坂寺,又名南法華寺,是位于日本奈良縣高市郡高取町的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距今已有 1300 多年歷史,是西國三十三所第 6 番寺廟。 壸阪大佛:寺內的釋迦如來大石像,高約 15 米,被盛開的櫻花環(huán)繞時,仿佛披上了櫻花的外衣,呈現(xiàn)出既溫柔又神秘的景象,也因此被譽為 “櫻花大佛”。 寺廟主要供奉著十一面千手觀音菩薩,這尊菩薩以守護眼睛、治療眼疾而聞名,在醫(yī)學不發(fā)達的年代,壺坂寺是患有眼疾信徒的圣地。 D7:大坂城之古今交響 大阪城(Osaka Castle),又被稱為大坂城、錦城或金城,是日本歷史上的著名城堡之一,位于大阪市中央區(qū)的大阪城公園內。1997 年,大阪城再次被確認并指定為物質文化遺產。 城墻與護城河:大阪城的城墻由大量巨石堆砌而成,部分石塊體積巨大,令人驚嘆。城墻四周建有兩重護城河,全城被指定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歷史遺跡。 豐國神社 <p class="ql-block">大阪豐國神社是為祭奠日本大名豐臣秀吉而興建的神社。</p> 唐門:是一種仿中國建筑風格的門,代表了當時絢麗多彩的 “桃山文化”,已被列入國寶級文物。 <p class="ql-block">豐臣秀吉雕像:位于神社中央,是大阪城的象征之一。其造型為豐臣秀吉手持軍配,身穿陣羽織和盔甲。</p> 天守閣 天守閣:是大阪城的核心建筑,始建于 1583 年,現(xiàn)存的天守閣是 1931 年仿造的混凝土式建筑,高 54.8 米,外觀 5 層,內部 8 層。白色的墻面配以綠色的屋瓦,每個飛翹的屋檐末端都裝飾著用金箔塑造的老虎和龍頭魚身的金鯱造型,金碧輝煌。 用長焦把天守閣融進樹叢之中,多重樓閣在畫面深處凝成心中的航標。想起啟程時讀過的句子:「櫻花是時光的具象,盛開時已知消逝的宿命」,按下最后一次快門時,終于懂得何為「一期一會」。 終 章 此行方知,攝影之道不在追逐光影,而在修煉"看山仍是山"的心境。當千樹櫻吹雪掠過取景器,那紛紛揚揚的,何嘗不是王維輞川的辛夷,白居易廬山的桃花?東瀛七日,鏡中已藏半部唐詩。七日追櫻,鏡中收納的不止花開花謝,更是東方美學的密鑰——那轉瞬即逝的物哀之美,在快門開合間被淬煉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