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淳化地處三秦腹地,涇水之陽,總面積983平方公里,人口20萬人。這里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歷史源遠(yuǎn)流長,文化底蘊深厚。</p><p class="ql-block">遠(yuǎn)古時期,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先民們,就曾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歌。中華始祖黃帝在甘泉山筑明廷,在荊山鑄鼎,祭天神,治天下。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設(shè)云陽縣,后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此為起點,向北修筑了著名的"秦直道"。公元前140年,漢武帝下令在云陽建甘泉宮,作為避暑之地和議理安邊之所。公元993年,宋太宗因此地民風(fēng)質(zhì)樸淳厚,賜年號"淳化"作為縣名,一直延用至今。</p><p class="ql-block">日月盈層,滄海桑田。一代代淳化人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勇于開拓,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自己悠久厚重的歷史?,F(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jìn)淳化,感受這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歷史記憶。</p> <p class="ql-block">淳化縣名的演變</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設(shè)云陽縣。據(jù)《長安志》載:"云陽縣,古有云陽宮,因以為名。"漢代為云陽縣之梨園鎮(zhèn)。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賜年號為縣名,始置淳化縣。1934年2月至1935年10月,淳化西部為赤水縣,東部為淳耀縣。1943年淳耀縣劃歸赤水縣。194年新中國成立后,恢復(fù)淳化縣名。</p> <p class="ql-block">秦漢至隋唐,淳化作為京畿要地,以"三輔名邑"譽(yù)滿九州。它不僅是秦直道的起點,也是著名的皇家避暑勝地,在秦時建有林光宮,漢時建有甘泉宮,扮演著"夏都"角色,具有全國性、乃至國際性影響。秦漢時期修造長城、直道,招徠匈奴,在這里上演了一幕幕壯懷激烈的歷史大劇。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的大分裂時期,戰(zhàn)爭頻繁,淳化作為兵家常征之地,社會生產(chǎn)遭受破壞,百姓流離失所。隋唐時期,淳化社會安定,經(jīng)濟(jì)社會得到快速發(fā)展。唐中后期,隨著軍事防御重點由北方(突厥)轉(zhuǎn)向東方(藩鎮(zhèn)),淳化的軍事防御功能有所下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漢武帝劉徹(前156年一前87年),16歲登位,北擊匈奴,鑿空西域,獨尊儒術(shù),建立中央集權(quán)。他的雄才偉略,文治武功使?jié)h朝成為其時天下最壯大的國家。元封二年漢武帝于林光宮旁更作甘泉宮,唐《括地志》描述甘泉宮道:"宮周十九里,宮殿樓觀略與建章相比,百宮皆有邸舍。"甘泉宮為漢武帝僅次子長安未央宮的重要活動場所,它不只是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避暑勝地,而且許多重大政治活動都安排在這里進(jìn)行。漢武帝北擊匈奴,西行月氏都始于此,前后55次到甘泉宮。</p><p class="ql-block">雕塑總高9.5米(底座高6米,雕塑高3.5米),寓九五之尊之意,構(gòu)圖上采用漢武帝出征時的瞬間,凝聚的目光望著前方,刻畫帝王堅定的決心,飄揚的戰(zhàn)袍表現(xiàn)了張揚的性格和雄才偉略的氣概。歷史故地,今懷昔,唯有帝王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發(fā)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宣太后誘殺義渠王</p><p class="ql-block">義渠,古國名,在今甘肅寧縣一帶。西周初,義渠國君曾朝見周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義渠與秦國、魏國抗衡,并參與中原的爭奪之戰(zhàn),成為當(dāng)時雄據(jù)一方的強(qiáng)國。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即位,母宣太后攝政,為使秦國無后顧之憂,宣太后對義渠采用懷柔、拉攏的政策,此時義渠王也想與秦重修舊好,并親自來到秦國朝拜,之后秦國與義渠國和平相處30余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宣太后誘殺義渠王于甘泉(今陜西淳化西北甘泉山),并起兵滅義渠,秦于是占有隴西、北地、上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韓非子死于云陽</p><p class="ql-block">韓非(約前280年一前233年),戰(zhàn)國晚期韓國人,法家的創(chuàng)立者和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與李斯都是荀卿的學(xué)生,韓非口吃不善言語,但文章出眾。韓非曾多次上書韓王,建議變法圖強(qiáng),未被采用,于是發(fā)憤著書立說,以明己志。秦始皇仰慕他的才華,致書韓王,強(qiáng)邀韓非出使秦國。在秦國期間,他因彈劾上卿姚賈而致其報復(fù),被投入云陽獄中,后被李斯毒害?!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記載:"十四年,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云陽。"</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與云陽</p><p class="ql-block">云陽在秦時就是拱衛(wèi)都城咸陽的戰(zhàn)略要地,早在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國徙都咸陽,置三十一縣,云陽縣為其中之一。為加強(qiáng)邊防,抵御匈奴,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秦始皇下令由大將蒙恬主持,從云陽至九原修筑秦直道,同時下令以免除十年勞役為條件,遷移五萬戶人至云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時病逝于沙丘平臺(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趙高、李斯、胡亥秘不發(fā)喪,矯詔賜死公子扶蘇和將軍蒙恬,并將始皇帝遺體以鮑魚圍裹,"從井陘抵九原","行從直道至咸陽",從而實現(xiàn)了他們篡奪皇權(quán)的陰謀。</p> <p class="ql-block">程邈獄中創(chuàng)隸書</p><p class="ql-block">程邈,字元岑,秦下邽(今渭南市臨渭區(qū)下邽鎮(zhèn))人。據(jù)記載,程邈擅寫大篆,因獲罪被囚禁于云陽獄中。當(dāng)時上谷郡(今河北懷來縣)隱士王次仲將篆字書寫得更為簡練,秦始皇征召未果,于是決定讓程邈整理完善王次仲的書體。程邈在獄中十年,從字形到運筆書寫刪繁就簡,改革了篆書圓弧多、不易寫的弊端,整理出三千字,上奏秦始皇。秦始皇看后大加贊賞,放程邈出獄,任命他為著作郎、御史。因為這種字體出于當(dāng)時還是徒隸的程邈之手,所以歷史上把它稱作"隸書",淳化也因此成為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發(fā)祥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漢武帝鐘愛云陽</p><p class="ql-block">漢武帝一生除了都城長安以外,云陽(淳化)是他停留最多的地方之一。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下令在云陽建甘泉宮,將云陽作為僅次于長安的準(zhǔn)政治中心,此后他多次來到云陽,在這里避暑、處理政務(wù)、接見諸侯和外國使臣。他將泰時設(shè)于甘泉,以祭祀泰一神(漢代國家祭祀的天帝、至高神);他在霍去病等人的隨護(hù)下,狩獵于甘泉山中;他在這里送別張賽出使西域,開創(chuàng)絲綢之路;晚年的他在甘泉宮內(nèi)供奉巫神,以交接神明,祈求長生;更是在這里,垂垂老矣的武帝為了幼子弗陵順利繼位,下令將鉤弋夫人賜死于甘泉宮中,以免其禍亂朝政……</p> <p class="ql-block">"巫蠱案"發(fā)生在云陽</p><p class="ql-block">征和二年(前91年),武帝居甘泉宮時患病,近臣江充等人乘機(jī)以"巫蠱"(用木偶人埋地下的巫術(shù)詛咒害人)為由陷害太子劉據(jù)。劉據(jù)害怕,舉兵誅殺江充,后遭武帝派兵鎮(zhèn)壓,皇后衛(wèi)子夫、太子劉據(jù)相繼自殺,前后株連數(shù)萬人,史稱"巫蠱之禍"。后元元年(前88年),武帝派人調(diào)查"巫蠱案",江充死黨馬何羅恐禍及自身而潛入甘泉宮行刺武帝被擒,武帝知道一切都是江充等人搞的鬼,于是下令族滅了主謀江充、劉屈牦、李廣利、蘇文等人全族,其他參與此事的大臣也都被處死,"巫蠱案"得以昭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歷史并非只是回憶和懷舊,它更是對未來的啟示和指引!</p><p class="ql-block">歷經(jīng)滄海桑田,秦皇漢武早已經(jīng)湮沒于歷史長河之中,秦直道、甘泉宮也難導(dǎo)當(dāng)年的雄偉壯觀。但是,淳化這一方水土依然是那樣美麗、厚重,這一方人民依然是那樣淳厚、質(zhì)樸。</p><p class="ql-block">淳如詩,美如化。如同亙古不斷的涇河水一般,淳化人民始終傳承著淳厚良善、勤謹(jǐn)敬業(yè)、崇禮尚儉的美德,一代代淳化人披荊斬棘、奮發(fā)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讓我們共同期待淳化未來的輝煌,相信在這片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淳化歷史文化將繼續(xù)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