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14-2025.4.15,四個老同學驅車皖南自駕游 昱嶺關,位于安徽歙縣竹鋪昱嶺頂?shù)耐?、浙交界處。建于三國孫策前期,是山越人為抵御孫策的進攻而建立的,迄今為止,唯一保留完整的代表山越人智慧的古跡。用大小不等的花崗巖壘砌而成。關廣通高8.1米,門高5.7米,闊6米,深5米。關墻向兩翼山脊延伸,左右各約80米,兩側東面山坡留有戍所遺址。 昱嶺關和昱嶺關的徽杭古道,歷史悠久、人文典故眾多,也是重要的三國古戰(zhàn)場,這里是過去徽商去往浙江、上海等外省經商的重要官道。這是1934年的照片和現(xiàn)在的對比。 腳下就是昱嶺關,左杭州,右徽州 遙想古時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過了昱嶺關,就是入徽亭和徽州會館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三陽鎮(zhèn)白石源村金石自然村,坐落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清涼峰境內,村莊臨水而建,四時風光秀麗,先祖自宋代遷居于此,后人世代沿河而居。村口河道里有一圓錐狀巨石,形似蟠桃,朝上一面尖尖如錐,是以古時金石村曾名“尖石村”,后因村口兩河交界處有“財源”交聚之勢,后人改村名為“金石村”。 村口河道里的圓錐狀巨石 月牙壩 歙縣三陽鎮(zhèn)上坦自然村是看油菜花和梯田的好地方 三陽鎮(zhèn),隸屬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地處歙縣東北部,東與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qū)交界,南與金川鄉(xiāng)相連,西與杞梓里鎮(zhèn)毗鄰,北與宣城市績溪縣接壤, 行政區(qū)域面積130.32平方千米。 三陽鎮(zhèn)擁有全國唯一鄉(xiāng)鎮(zhèn)級高架高鐵站、最長的高鐵隧道、高架橋,2018年12月25日,杭黃高鐵開通運行,從三陽穿鎮(zhèn)而過,并在此設置三陽站。在最新鐵路調圖后,7趟高鐵列車在此辦理旅客乘降業(yè)務。 大文豪郁達夫把三陽鎮(zhèn)稱為“東方小瑞士” 歙縣云端村落之一燕窠村,一面是懸崖,一面是深谷,宛若世外桃源燕窠。遠眺很不錯,進村則破舊雜亂。 歙縣杞梓里鎮(zhèn)坡山村是看云海的好地方,一年據說有200多天能看到云海 華源河畔石潭村太平橋橫跨著華源河,是石潭古村的交通要道之一。橋身長達50米,高約16.7米,寬度為6.7米,是一座古老而壯觀的石拱橋。修建于明末,后來在民國初年進行了重建。太平橋連接了石潭古村兩岸的生活和人文,也成為村莊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一幫騎行者,為風景增色不少 歙縣葉村的洪氏宗祠,又稱世光第、敬本堂,是清朝時期的古建筑遺存。 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坐北朝南,為洪氏支祠,分門廳、天井、正廳和寢室等。洪氏宗祠內梁頭、雀替、平盤斗、梁駝均雕有花草圖案;享堂內保存有“進士”“貢士”“望重老傳”“五世同堂”等匾額。洪氏宗祠整體形制與室內陳設保存完整,構架宏大,結構精美,雕飾華麗,體現(xiàn)了不同時期的建筑風格。<br>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安徽省黃山市轄縣,位于皖南地區(qū),東北與宣城市績溪縣和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qū)交界,東南與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衢州市開化縣毗連,西南與屯溪區(qū)、休寧縣相鄰,西北與徽州區(qū)、黃山區(qū)接壤,總面積2122平方千米。 <br>歙縣秦朝置縣,宋設徽州府,府縣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歙縣遠眺 歙縣徽州古城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位于黃山市歙縣城內陽和門東側,跨街而立。立于明萬歷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 歙縣練江上的太平橋,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由當時徽州知府劉炳建造 漁梁壩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徽城鎮(zhèn)漁梁村,漁梁壩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歙縣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 漁梁壩全部用花崗巖石層層壘筑而成。它們壘砌的建筑方法科學、巧妙,每壘十塊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層之間用堅石墩如釘插入,這種石質的插釘稱為“穩(wěn)定”,也稱元寶釘。這樣,上下層如穿了石鎖,互相銜接,極為牢固。每一層各條石之間,又用石鎖連鎖,這樣上下左右緊聯(lián)一體,構筑成了跨江而臥的堅實漁梁壩。壩中間有開水門,用于排水。 漁梁壩旁邊岸上的小店,墻壁上刻有發(fā)大水時的標記,2024.6.20的高度超過我的身高 沿著新安江一路行車,兩岸風景如畫 野渡無人舟自橫 陽產土樓位于皖南山區(qū)歙縣的深渡鎮(zhèn)。陽產,位于皖南山區(qū)的群山之中,是一個依山而筑的小山寨。這里由于地勢高,交通不便,數(shù)百年來,山民就地取材,采周邊青石鋪路架橋,取紅壤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飲山泉,餓食五谷,多種農作物生長,子孫延續(xù)。流年之中,形成了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質樸壯觀的土樓群。 你好,新安江! 四條漢子游皖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