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索維拉位于摩洛哥西南海岸,阿特拉斯山脈西端,直面開闊的大西洋。</span>公元前7世紀,腓尼基人登陸Mogador島(今索維拉近海島嶼),建立紫色染料貿(mào)易站,羅馬帝國時期成為紫螺染料的“紅色黃金”產(chǎn)地。</p><p class="ql-block"> 16世紀葡萄牙人占領(lǐng)此地,建造“Castelo Real”堡壘(今斯卡拉城堡雛形),港口防御工事的鋸齒形城垛與炮臺設(shè)計,成為《權(quán)利的游戲》龍石島取景地。</p><p class="ql-block"> 18世紀,阿拉維王朝蘇丹穆罕默德三世邀請法國建筑師設(shè)計新城,命名“Es-Saouira”(意為“美如畫卷”)。這座融合歐式防御工事與摩洛哥傳統(tǒng)風格的港口,迅速成為非洲-歐洲-美洲三角貿(mào)易的核心樞紐,猶太商人、柏柏爾部落、法國領(lǐng)事在此共棲。</p><p class="ql-block"> 20世紀,索維拉因卡薩布蘭卡港興起而衰落,卻意外成為嬉皮士運動圣地。</p><p class="ql-block"> 2001年索維拉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成為藝術(shù)與歷史共生的活態(tài)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索維拉近海的火山巖群島,現(xiàn)為海鷗、游隼和極度瀕危的埃莉氏蜂虎的保護區(q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臨近索維拉,有綿延的阿甘樹森林,柏柏爾婦女至今仍沿用古老方式采集阿甘果榨油。我們參觀了其中一個古老的油坊,這些柏柏爾婦女純手工制作阿甘油、橄欖油以及碾磨花生醬的場景好似某幅維米爾油畫中的女工從畫中走入了現(xiàn)實生活,我手中的鏡頭突然成了大師的畫筆。</p> <p class="ql-block">中午時分,我們到達了“風城”索維拉(索維拉終年刮著強勁的“阿爾吉斯信風”trade wind, 因此有“風城”之喻,也使這里成為世界頂級風帆沖浪勝地)。老天似乎很優(yōu)待我們,我們在索維拉的那天陽光明媚,微風不燥,正是最舒服的春日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跟著來過許多次的導(dǎo)游快速穿過一個又一個伊斯蘭拱門,走過一個又一個古老的伊斯蘭街道,這里的街道與別的老城相比,相同的是伊斯蘭風格的藍白色、琳瑯滿目的商品,不同的是路邊咖啡店更多,街景更像歐洲小鎮(zhèn),出售畫的點也更多,在我這個不懂畫的游客眼里,感覺畫的類別也更多了,如果不是跟團旅程太匆忙,我很想停下腳步好好欣賞一下這些畫作,讓藝術(shù)的氣息熏陶一下我這個俗人。</p> <p class="ql-block">游客很多,孩子們穿行在游客之間,在巷子里或踢球或騎車或嬉戲打鬧。</p> <p class="ql-block">也有穿得干干凈凈、安安靜靜地坐著的小孩子</p> <p class="ql-block">索維拉到處充滿著藝術(shù)氣息,連路燈都有電影場景即視感</p> <p class="ql-block">我們午餐的餐廳正對著權(quán)游拍攝地斯卡拉炮臺,正午的北非陽光驅(qū)散了城墻垛口殘留著的龍石島的寒意,游人們像中世紀哨兵般沿著鋸齒狀城垛排坐,腳下十幾米處,巨浪正與玄武巖礁石進行永不停歇的角力。</p> <p class="ql-block">你在城墻上看風景,</p><p class="ql-block">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p> <p class="ql-block">這里,權(quán)游拍攝地這個概念已經(jīng)暫時從腦海中消失,我只想靜靜看著巨浪一次又一次地沖擊礁石。</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走入風景中去,去丹妮莉絲·坦格利安?站過的地方,體驗一下她的視角</p> <p class="ql-block">權(quán)游迷,總要為自己留個到此一游的紀念。舉起手機,鏡頭里驚濤碎成雪沫的剎那,海鷗恰好掠過取景框,為凜冬將至的權(quán)謀故事添上了一筆新的注腳。</p> <p class="ql-block">收服了無垢者的氣勢還在滔天巨浪中依稀可見,這個來自中國的女人就笑著打破了龍媽肅穆的氣場。然后,在后面的淵凱城就被龍媽收走了自拍桿。</p> <p class="ql-block">這么多門大炮的氣勢一點也不比當年的龍媽差</p> <p class="ql-block">城墻緊靠著老城,海鷗不斷地沿著城墻巡視著老城,看窗色與天色、海色是否一致,看墻色與云色及它的毛色是否一致。</p> <p class="ql-block">在伊斯蘭老城,墻畫隨處可見。</p> <p class="ql-block">炮臺下面兩名樂師敲響鼓樂,一名非洲牛仔拉起兩名游客循著鼓點跳起了舞。</p><p class="ql-block">青銅炮管冷卻了四百年,此刻卻在非洲牛仔的掌心重新發(fā)燙。 我似乎聽見鼓聲成了切割時空的利刃: 十六世紀的奴隸販子曾在此裝卸黑檀木與絕望 ,而此刻,不同膚色的手掌正隨節(jié)奏起落,拍散了海風里的殖民記憶 。</p> <p class="ql-block">走下炮臺城墻,跟著導(dǎo)游再次走街串巷地向西南魚市行去。</p> <p class="ql-block">鷗鳥也跟著在藍天與藍窗中穿行</p> <p class="ql-block">從老城西南側(cè)城門出來,到了一個很大的廣場,滿天飛舞的鷗鳥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向廣場那一頭鷗鳥最密集的地方走去</p> <p class="ql-block">走近才知,是宰魚攤位的血腥吸引著這些掠食者</p> <p class="ql-block">鷗鳥展開翅膀與人類的刀子共舞,遠望過去,漁民仿佛成了天使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穿過廣場的城垛,漫步至漁港,時間的色譜在此陡然明艷,泊在港灣的鈷藍色船隊與夕陽下的橙黃城墻在我的鏡頭里流淌成莫奈的畫作。海鷗群在這黃藍明艷里,掠過紅色的救生圈,停歇在古堡的角尖,翅尾沾著的鱗片還泛著碎光。</p> <p class="ql-block">海邊的男孩子總要會水,于是老城墻這里成了他們走向勇士的碼頭,他們一個接一個攀巖般爬上城墻,然后從城垛上縱身躍進海水。鷗鳥好奇地望著人類的古老活動,有些喜歡沖浪的鳥兒與跳水男孩共同飛舞。</p> <p class="ql-block">與鳥齊飛的男孩</p> <p class="ql-block">也有懶得爬墻直接在岸邊或橋上跳水的</p> <p class="ql-block">貓兒懶懶地看著這群猴崽子們</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索維拉是歐美游客最喜歡來放空度假的地方,他們攜家?guī)Э诘牡竭@里,早上睡到自然醒,午餐后到魚市閑逛或在咖啡館呆坐,夕陽西下時,到海邊吹海風看落日。</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這里的漁民是用眨眼睛來講價的,我看了半天,也沒尋到相關(guān)痕跡。</p> <p class="ql-block">血腥依然吸引著掠食者</p> <p class="ql-block">這么小的嘴居然想一口吞下一個這么大的魚頭</p> <p class="ql-block">穿過魚市走向停泊在港灣的漁船,夕陽下的船隊很是壯觀</p> <p class="ql-block">有幾個漁民讓我想起加勒比海盜??</p> <p class="ql-block">從漁港出來,爬上海邊堤墻繼續(xù)向西南行去,回望古堡城墻掩映下的白色老城,美感油然而生,突然理解了索維拉為何能被 CNN 評為世界十大最美小鎮(zhèn)之一。</p><p class="ql-block">(2012年,CNN Travel將其評為“世界十大最美的小城”之一,并強調(diào)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非洲風之城”的美譽?。</p><p class="ql-block">2017年索維拉再次被 CNN Travel 評選為“世界十大最美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走在城墻上,鷗鳥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排排坐好似等著我擼毛,有時近得 16 的超廣都能拍清楚它們的瞳孔。</p> <p class="ql-block">這只鷗鳥嘴角還帶著血跡,眼神卻很純凈很無辜</p> <p class="ql-block">這道長長的海堤一側(cè)是大海,另一側(cè)是港灣</p> <p class="ql-block">港灣內(nèi)里面是小漁船,外面是大漁船或貨輪,因此有裝卸碼頭。</p> <p class="ql-block">三百米外的大西洋中,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浸在咸腥里的古堡吸引了我的目光,</span>海浪正以角斗士的蠻力撞擊玄武巖基座,浪頭炸裂的剎那,鹽霧蒸騰而起,將夕陽下木瓜橙色的殘垣暈染成的水彩——那是十八世紀法國工程師圖紙上未干的茶漬,是羅馬人遺落的紫螺殼在暮色里返潮的銹跡。 </p><p class="ql-block">海鷗是這場演出的幽靈主角。它們借上升氣流懸停在半坍的炮臺前,翅尖掃過的也許是當年葡萄牙人踏過的某塊磚石。 </p> <p class="ql-block">某個瞬間,流浪貓與海鷗在城墻缺口對峙,浪花在它們身后綻成蕾絲裙擺。這或許就是索維拉的魔法——它將所有暴烈的、溫柔的、古老的、鮮活的事物,都釀成了大西洋畔永不凝固的時光琥珀。</p> <p class="ql-block">漁民開始收攤,那只貪嘴的鷗鳥還不舍得離去</p> <p class="ql-block">海堤上或合適的礁石上已經(jīng)坐滿了看落日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與團友們一起坐在礁石上,看金烏撲向那一望無際的藍,看身前海浪與礁石的一次又一次角力,看礁石前那堆消失又堆起的雪沫慢慢變成碎金,看右手側(cè)的白色風城逐漸被染成橙黃,看前面看風景的人逐漸被裁成剪影;聽海鷗的一聲聲鳴叫夾雜著翅膀的撲棱聲,聽水與石演奏的或緩或急忽高忽低的交響樂……這時有點不想拍照,只想靜靜地坐著,看著,聽著,任海風吹亂頭發(fā),任咸腥的碎沫沾染唇角……就像《白日夢想家》中所說的一樣:?"Sometimes I don't. If I like a moment... I don't like to have the distraction of the camera. Just want to stay in it?!保ㄓ袝r候我不拍。如果我很喜歡某個時刻……我不愿讓相機分心,只想沉浸其中。)</p> <p class="ql-block">最后,順便提一句貓的那點事,與其他伊斯蘭老城一樣,這里貓很多,但索維拉由于有魚市,因此這里貓?zhí)貏e多。</p> <p class="ql-block">它們有的在炮臺巡視</p> <p class="ql-block">有的在打架</p> <p class="ql-block">有的在瞌睡</p> <p class="ql-block">有的葛優(yōu)躺著曬太陽</p> <p class="ql-block">還有的在撩妹</p> <p class="ql-block">唯獨這只是個自拍狂,從魚市就跟著我,后來還跟我爬上海堤,一路跟了我很久,還時不時提醒我?guī)退恼铡?lt;/p> <p class="ql-block">我拍海中廢棄炮臺遺址,它居然爬到我鏡頭前當起了前景</p> <p class="ql-block">看我回望老城,它也扭頭看去,干嘛呢……最后甩不掉它,只好蹲下擼了一下它,它才開心地離去——原來也是一只撩妹的。</p> <p class="ql-block">在索維拉我是與貓結(jié)上了緣,這大橘居然陪我一起看起了落日…</p> <p class="ql-block">當那輪紅日飛快地向某塊礁石落下時,我注視著取景器里層層剝落的時空: </p><p class="ql-block">第一層是正隨潮水撤退的21世紀,那個在夕陽逆光中的長發(fā)男子化作剪影; </p><p class="ql-block">第二層是1942年的法國守軍,他們倚著未塌陷的垛墻卷煙,看維希政府的旗幟在鉛灰色海霧中沉沒; </p><p class="ql-block">第三層屬于某個腓尼基染匠,他龜裂的腳掌正踩過如今長滿青苔的石階,懷里的骨螺滲出神話時代的紫。 </p> <p class="ql-block">夜色降臨,大西洋終于收回它所有的藍。 廣場上一位短發(fā)白人女子正以火環(huán)為梭,在漸濃的暮色中編織光的經(jīng)緯。她靈動飄逸的舞姿與古樸火環(huán)的融合,仿佛是對索維拉藝術(shù)之城的解讀。</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當我們離開索維拉時,朝陽把老城與海中古堡遺址染成了金色,倒映在海灘上,讓我再次體會到了索維拉這個名字的含義:美如畫。</p> <p class="ql-block"> 番外:二十幾天后再次回想,感覺去索維拉像是做了一場美夢,這是個后勁十足讓我有再次去旅游沖動的地方。如果有下次去的機會,我一定要在這個地方好好呆幾天,慢慢地走遍小城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角落,細細地品味夾雜著咸腥味的咖啡香,就著薄荷茶的甜澀靜靜地聽著大西洋的協(xié)奏曲;再次看水與石永恒的較量,看跳水孩子們的勇敢,看漁港的熱鬧,看貓兒與海鷗打架……好好感受這個美如畫的充滿活力的藝術(shù)之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