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幾年前,在一本旅游雜志上認識肇興侗寨后,一直被那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侗族鼓樓所陶醉。這些造型獨特,結構精巧,氣度不凡的鼓樓成了我向往的地方。于是,在結束了岜沙苗寨的游覽后,欣然開啟了肇興侗寨之旅。</p><p class="ql-block"> 岜沙苗寨離肇興侗寨不遠,全程不過四十多公里。沿著旅游公路一路行駛,車窗外層層疊疊的梯田與零星的苗族、侗族傳統(tǒng)的木屋村寨緩緩掠過,無邊的山野在車窗外層層卷去。也不知過了多久,一道氣勢不凡的寨門攔住了我們的去路,問了問門口保安,得知原來是已到了肇興侗寨的游客中心。與國內的大部分景區(qū)一樣,游客在游客中心需要換乘區(qū)間車,方能進到核心景區(qū)。不過有所不同的是,肇興侗寨的區(qū)間車是免費的。</p><p class="ql-block"> 區(qū)間車在樹叢密布山路間大約行駛了兩三公里的路程后,轉過一個山口,車停在一處寬闊的臺地上,視野豁然開朗,腳下一個被青山環(huán)抱著的山中盆地躍入眼簾,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寨子靜靜地臥于盆地中央。向往已久的肇興侗寨終于岀現(xiàn)在眼前,高聳的鼓樓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肇興侗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東南部,黔、湘、桂三省交接地段,屬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肇興侗寨歷史悠久,建寨歷史可追溯至北宋年間,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目前寨內居民有1200余戶5200余人,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xiāng)第一寨”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 肇興侗寨游客中心坐落在距寨子入口幾公里外,建筑外觀采用了侗族傳統(tǒng)的木質結構風格,以青瓦覆蓋屋頂,配以雕花窗欞和木柱,展現(xiàn)出濃郁的民族特色。與國內的大部分景區(qū)一樣,游客從游客中心進入核心景區(qū)需要乘坐區(qū)間車,不過有所不同的是,肇興侗寨的區(qū)間車是免費的?!?lt;/p> <p class="ql-block"> 區(qū)間車在樹叢密布山路間大約行駛了兩三公里的路程后,轉過一個山口,車停在一處寬闊的臺地上,視野豁然開朗,腳下一個被青山環(huán)抱著的山中盆地躍入眼簾,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寨子靜靜地臥于盆地中央?!?lt;/p> <p class="ql-block"> 時值三月,寨門前這片田間的油菜尚未完全或熟,黃綠相間,走在油菜花田的小徑上,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令游人未進村寨便感受到一番喜悅?!?lt;/p> <p class="ql-block"> 沿著蜿蜒的田埂上很快便來到寨門前,寨門前的迎賓儀式剛剛結束,圍觀的人群尚未完全褪去?!?lt;/p> <p class="ql-block"> 一道壯偉寬闊的寨門橫亙于兩山之間,正中,巍然矗立一座氣派非凡的七檐六角攢尖頂牌樓,樓頂七節(jié)圓形寶塔,塔尖直插云霄。牌樓一二層之間高懸四個一米多高的紅色大字:“肇興侗寨”,色澤艷麗,十分醒目?!?lt;/p> <p class="ql-block"> 門樓兩邊分節(jié)的長廊依次延伸到山腳,整座寨門與左右山巒渾然一體。既美觀大方,又似一道堅固的城防?!?lt;/p> <p class="ql-block"> 穿寨門而后前行不遠,迎面一方巨石立于叢竹之前,上刻余秋雨書寫的:“千年侗寨,醉美肇興”。以此為界,路分兩支。左邊是一條沿著池塘的蜿蜒小路,右側一條水泥路繞竹林而行,最終兩條路在村頭匯合?!?lt;/p> <p class="ql-block"> 向來喜水的我沿著左側池塘邊的小路蜿蜒前行,在池塘水車發(fā)岀的“吱吱呀呀”聲中,很快就到了寨子里的侗族文化展示中心?!?lt;/p> <p class="ql-block"> 展示中心里陳列著不少侗族服飾、蘆笙、牛腿琴等文物,每日有免費大歌表演,我晚到了一步,大歌表演剛剛結束,表演隊員正在退場?!?lt;/p> <p class="ql-block"> 出展示中心后左手即為村寨的主街,右手是一座新建的風雨橋。整個侗寨共有六座風雨橋,其于的五座皆為與鼓樓相匹配的老橋,唯有此座為獨立的新橋?!?lt;/p> <p class="ql-block"> 站在風雨橋中向下俯視,下方池塘岸邊的民居盡收眼底,古老的吊腳樓在大水車的映襯下,成了寨子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lt;/p> <p class="ql-block">? 離開風雨橋很快就來到寨子的主街肇興街?。這條街道是侗寨的主要商業(yè)和交通樞紐,街道兩邊商鋪林立,沿街有許多餐館及買各種地方小吃的攤位,滿是生活的煙火味。↓</p> <p class="ql-block"> 這一段老街大都是商鋪,街道還算比較寬敞,各類商戶都有,都是一些侗族特色工藝品和黔東南土特產?!?lt;/p> <p class="ql-block"> 于此小巷左轉便來到位于主街南側的水街。水街上分布著許多吊腳樓,這些吊腳樓依山傍水而建,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和諧共生,形成了獨特的景觀?!?lt;/p> <p class="ql-block"> 與苗寨喜歡依山而建不同,侗族人喜歡逐水而居、以水定寨,肇興侗寨的房屋基本上都圍繞著山間的溪流來排布?!?lt;/p> <p class="ql-block"> 綠水瀅瀅,垂柳依依,木橋座座,瓦屋鱗鱗,宛若來到了古韻十足的水鄉(xiāng),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lt;/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建筑布局精巧奇妙、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寨的粗獷風格,又富于江南水鄉(xiāng)的迷人韻味?!?lt;/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寨子里,感受這里的生機勃勃,青瓦木墻木檐,蘊含著侗族人豐富而又細膩的文化內涵?!?lt;/p> <p class="ql-block"> 寨子完好的保留了屬于自己的建筑風格和民俗文化,所以看上去十分的古樸與滄桑?!?lt;/p> <p class="ql-block"> 走在寨子里,隨處可見當地獨特的非遺文化扎染蠟染手藝作品。據說染料均為植物萃取,然后在布上融蠟作畫,十分奇特?!?lt;/p> <p class="ql-block"> 蠟染之美,始于藍白,用心雕琢,驚艷時光。吊腳樓的工坊里,藍靛染料正與蜂蠟碰撞出獨特的冰裂紋理?!?lt;/p> <p class="ql-block"> 肇興侗寨居民全為陸姓侗族,因為規(guī)模過于龐大,為了管理方便,分為五大房族,當地稱作五“團”。每一團一兩百戶,各自擁有一座以本團名字而命名的鼓樓,寨中五團,共建有鼓樓五座。同時與鼓樓相匹配的還有五座戲臺、五座風雨橋,樓橋相依相伴,相映成輝,構成了最引人入勝的景色?!?lt;/p> <p class="ql-block"> 戲臺:戲臺是肇興侗寨的重要建筑,也是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因為戲臺與風雨橋一樣都是鼓樓的輔助建筑,因此,整個侗寨共有這樣的戲臺五座,每個都以鼓樓為中心,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lt;/p> <p class="ql-block"> 風雨橋:風雨橋又稱花橋,是侗族最具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大都設置于村寨入口部位,一則作為地域范圍界定的標志,二來用以鎖水口、通龍脈,進而聚蓄財氣?!?lt;/p> <p class="ql-block"> 風雨橋是侗族最具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它由橋、塔、亭組成,全部都用木料筑成,用橋面鋪板,在兩旁設有欄桿、長凳,來形成長廊式的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很多層,檐角飛翹,頂上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梁之一?!?lt;/p> <p class="ql-block"> 風雨橋大都設置于村寨入口部位,一則作為地域范圍界定的標志,二來用以鎖水口、通龍脈,進而聚蓄財氣。↓</p> <p class="ql-block"> 廊道兩側設長凳,供人休憩,為行人提供遮風避雨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 風雨橋的柱、枋、檐板均繪塑彩畫,這些精美的彩繪,充分地展現(xiàn)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藝和審美情趣?!?lt;/p> <p class="ql-block"> 肇興侗寨的標志性建筑當屬鼓樓,鼓樓是侗族地區(qū)特有的一種公共建筑物,是村民集會議事、社會交往之所。鼓樓是侗寨的標志,侗語叫“堂卡”或“堂瓦”,鼓樓分多柱和獨柱兩類,不論何種建筑形式,其頂層均置放齊心鼓,故人們稱之為鼓樓?!?lt;/p> <p class="ql-block"> 鼓樓全樓為木結構建筑用四根大杉木為主柱直達頂層,另立副柱加橫豎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穿合,其外觀像一座寶塔,飛閣重檐,氣勢雄偉。↓</p> <p class="ql-block"> 鼓樓的底部多為正方形,樓底四周設有木質長凳,供人歇坐,中間是圓形大火塘,天氣寒冷時生火供圍坐的村民取暖?!?lt;/p> <p class="ql-block"> 鼓樓正面一至二檐之間塑有“雙龍搶寶”,栩栩如生,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 明代以前,五座鼓樓的命名主要是源于血緣關系。明代以后,漢族文化傳入貴州侗族地區(qū)。清朝時期,吸納了儒家文化的侗族人民,將五座鼓樓的名字命名為“仁、義、禮、智、信?!?,這五座鼓樓象征著寨內的五大房族,或稱之為五大村團。↓</p> <p class="ql-block"> 由于肇興侗寨的布局設計靈感來源于船的形狀,整個寨子形同一艘大船。因此,寨中的五座鼓樓又分別象征著船頭、船尾、船艙和船篷,與船的各個部分相對應?。這種設計不僅美觀,還寓意著肇興侗寨像一艘航船一樣,穩(wěn)穩(wěn)地航行在歷史的長河中??!?lt;/p> <p class="ql-block"> 仁團鼓樓:位于肇興侗寨的“船頭”位置,象征著“仁”,即仁愛、寬厚。它是侗族人民團結互助精神的體現(xiàn),也是村寨中重要的集會場所?!?lt;/p> <p class="ql-block"> 義團鼓樓:位于“船槳”位置,代表“義”,即正義、道義。這座鼓樓強調侗族人民對公平和正義的追求,是村民商議村務和解決糾紛的重要場所?!?lt;/p> <p class="ql-block"> 禮團鼓樓:位于肇興侗寨的中心區(qū)域,象征“禮”,即禮儀、規(guī)范。它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用于舉辦傳統(tǒng)儀式、慶典和祭祀活動,體現(xiàn)了侗族人民對禮儀的重視?!?lt;/p> <p class="ql-block"> 智團鼓樓:位于“船艙”位置,代表“智”,即智慧、學識。這座鼓樓是侗寨的知識中心,用于舉辦讀書會、講座等文化活動,旨在傳承智慧和提升村民的文化素養(yǎng)。↓</p> <p class="ql-block"> 五座鼓樓中智團鼓樓是其中造型最特殊的一座?,其于四座皆為常見的攢尖頂,而智團鼓樓則是歇山頂,與眾不同。這種設計據傳是為了避火災,因此鼓樓前還特意設置了兩洼池塘作為防火措施???!?lt;/p> <p class="ql-block"> 信團鼓樓:位于“船尾”位置,象征“信”,即誠信、信任。它是五座鼓樓中最為雄偉的一座,高達25.9米,共11層。侗族人認為船尾的風帆需要更高,才能讓船行得更穩(wěn)更快,寓意誠信是侗族人民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 信團鼓樓不僅是五座鼓樓中最高的一座,還具有特殊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它象征著信任和道義,鐫刻在木牌上的“《論語·學而篇》”中的“信近于義,言可復也”強調了信譽的重要性。信團鼓樓的建造體現(xiàn)了侗族人對集體意識的依賴和高度的互助精神??!?lt;/p> <p class="ql-block"> 鼓樓作為侗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集散地,老年人在這里教歌,成年人唱歌,小孩聽歌學歌,傳承2500多年的侗族大歌宛如“天籟之音”,生生不息。侗族大歌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鼓樓、侗族大歌等讓肇興侗寨更加廣為人知。↓</p> <p class="ql-block"><i><u> 時日變遷,當下許多的古村寨風貌都已經淡化,而肇興侗寨卻還仍舊保留著更多歷史舊貌,更多的歷史痕跡。行走在寨子的街頭巷尾,或者走進鼓樓、風雨橋、古戲臺,觀賞著侗家兒女的歌舞,依然能夠感受到那少數民族歷史的厚重感。</u></i></p> <p class="ql-block">圖片:宋老頭</p><p class="ql-block">編輯:宋老頭</p><p class="ql-block">文字:宋老頭(部分景點介紹摘自網絡,謝謝網絡作者!)</p> 謝謝您的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