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魅力威尼斯

Roger

<p class="ql-block">威尼斯擁有豐富的歷史,從強大的海上共和國到藝術和文化中心,歷史在每個角落都清晰可見,使威尼斯成為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我們試圖將威尼斯置于整個歐洲的大舞臺當中,將威尼斯視為歐洲歷史的參與者、見證者、推動者,將威尼斯視為中世紀至近代早期的歐洲樞紐。一般認為,威尼斯背后,是宏大的七百年歐洲歷史,威尼斯的興衰發(fā)展,與整個歐洲,尤其是地中海地區(qū)力量的此消彼長密切相關。在這一時段內(nèi),從威尼斯的沉浮,可以窺得歐洲歷史的脈絡,了解近代歐洲的格局。在威尼斯,米蘭、熱那亞等意大利城邦之外,我們還可觀察東方的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俄羅斯帝國,北方的哈布斯堡王朝,西方的西班牙、法國,這些勢力在不同歷史時刻、不同程度地介入和參與到了地中海的角逐當中,它們相互之間有著不容置疑的影響和沖突,威尼斯仿佛就是這一段歷史的見證者。</p> <p class="ql-block">我們試著從幾個與威尼斯有著不解之緣的名人看過去,如此,威尼斯似乎可以全無保留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此番嘗試,看看效果是否會更好些?</p> 圣馬可 <p class="ql-block">第一個是圣馬可San Marco ,他有3只標簽: 第一,他是撰寫圣經(jīng)中《馬可福音》的那個人,Mark The Evangelist; 第二,他是耶穌七十門徒之一。 而與我們正相關的是第三只標簽,他是威尼斯的保護神。</p> <p class="ql-block">最初他與威尼斯的緣分,是因為幾個威尼斯商人,他們把他的遺骨從亞歷山大偷運到了威尼斯,當圣骨到達威尼斯時,當時的威尼斯公爵總督建立了一座教堂來保存圣骨,即最初的圣馬可教堂。后來,在1063年,在將圣馬可教堂擴建為宗座圣殿時,人們發(fā)現(xiàn)圣馬可的圣骨已經(jīng)遺失。根據(jù)傳說,1094年,圣人自己顯靈指明了他遺骨的具體位置,于是,重新發(fā)現(xiàn)的圣骨被放置在了宗座圣殿的石棺內(nèi)。</p> <p class="ql-block">圣馬可大教堂最吸引我的是它那華麗的設計,特別是它所擁有的壯觀的金色鑲嵌畫,“黃金教堂”Golden Church 因此而得名。這些惹人注目的鑲嵌畫充斥了整個圣馬可大教堂, 例如在半月形的教堂門口,就有著五彩濱紛的鑲嵌畫,它描述了圣馬可的生活場景,而且,這些作品的完成過程經(jīng)過了一個很長的時間跨度: 從12世紀初直到19世紀初,足有700年的歷史。也正因為此,大教堂的這些藝術作品呈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風格, 從拜占庭到文藝復興再到后來的新古典主義。其中,最左邊門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馬賽克鑲嵌畫</span>標明<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1265年,</span>年代古老,它描繪的是圣馬可的遺體被運送到威尼斯的場景。</p><p class="ql-block">圖解:圣馬可遺體進入圣馬可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正大門上方的鑲嵌畫主題是《最后的審判》。它是19世紀初由藝術家奎雷納L. Querena (1760-1863)創(chuàng)作的,取代了之前關于同一題材的舊的作品。 入口大廳的6個小圓頂,其內(nèi)部裝飾著以金色為背景的馬賽克鑲嵌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個圓頂,稱作 “創(chuàng)世紀圓頂”; 這個圓頂?shù)慕ㄔ炜梢宰匪莸?3世紀,鑲嵌畫的內(nèi)容分為24個篇章:從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開始, 再到創(chuàng)造亞當和夏娃,并把他們從伊甸園驅(qū)逐,旁邊是《圣經(jīng)》里關于亞伯被他的哥哥該隱殺害的情節(jié),以及大洪水和諾亞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大殿外邊,希臘十字架右下側(cè)的恩澤禮拜堂和洗禮堂里,是11世紀的鑲嵌畫,宏偉的鑲嵌畫彩瓷被金色背景所襯托,傳遞出一種高貴、神圣的氣息。 大教堂里的墻上、拱頂和穹頂上,有超過8,000平方米的馬賽克鑲嵌畫。美妙多彩的鑲嵌畫描繪《圣經(jīng)》里的故事,耶穌、圣母瑪利亞、圣馬可及其他圣人的生活故事。</p> <p class="ql-block">非宗教性質(zhì)的駟馬銅像在圣馬可大教堂有2組,分別放在戶外大教堂的頂部,那一組是復制品,而原件這一組則是在大教堂室內(nèi)的博物館里。傳說:拜占庭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將駟馬銅像從希俄斯島運到君士坦丁堡,此后長期放置在君士坦丁堡賽馬場。 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期間,威尼斯部隊洗劫了拜占庭帝國的京城,威尼斯公爵總督恩里科-丹多洛將馬運到威尼斯,于1254年安裝在圣馬可大教堂的立面。1797年,拿破侖強行將駟馬銅像從威尼斯搬到巴黎,放置在凱旋門。1815年,拿破侖戰(zhàn)敗后駟馬回到威尼斯圣馬爾可大教堂。直到1980代,人們想起用復制品代替置于戶外屋頂?shù)脑?,而真正流傳至今的原件則僅在大教堂室內(nèi)展出。</p> <p class="ql-block">圣馬可大教堂曾經(jīng)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藝術的經(jīng)典之作,它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圣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fā)地,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還有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這些全都能在大教堂里找到。教堂建筑循拜占庭風格,呈希臘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圓頂,是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蘭式、文藝復興式各種流派于一體的綜合藝術杰作。教堂正面長51.8米,有5座棱拱型羅馬式大門。頂部有東方式與哥特式尖塔及各種大理石塑像、浮雕與花形圖案。</p> <p class="ql-block">圣馬可廣場無疑是威尼斯的中心,它曾經(jīng)被拿破侖稱為“歐洲最大的會客廳”,開闊大方,是圣馬可大教堂東部一個四邊形的廣場,相鄰兩側(cè)有細長和拱形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即行政官邸,被分成北邊的舊行政官邸,由圣索維諾 Sansovino(1486-1570 ) 建于1538年,和南邊的新行政官邸,由斯卡默奇 V. Scamozzi (1548-1616)設計,始建于1586年,直到1640年才完工。而在圣馬可大教堂的正對面被稱作“拿破侖翼Napoleon's Wing的建筑, 是1854年由拿破侖的繼子,意大利公爵總督下令建造的。為了建造這座大樓,曾經(jīng)拆除了一座建于威尼斯早期的古老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馬可廣場上,威尼斯獅子是一個古老的青銅翼獅雕塑,重約3,000公斤。這尊雕塑位于柱頂上,建成于1172-1177年。它是威尼斯城市的象征,也是威尼斯的保護神圣馬可的象征,何以見得?“威尼斯之獅”形象遍布威尼斯各個角落,從雕塑到油畫再到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金獅獎杯,它的身影無所不在。</p> <p class="ql-block">圣馬可鐘塔Campanile di San Marco位于圣馬可廣場附近,為威尼斯的地標之一。圣馬可鐘塔高98.6米,構(gòu)造簡單,下半部是由磚塊構(gòu)成的巨大柱狀建筑,每邊長12米,高50米;上方則為拱形鐘樓,共放置了5座鐘,拱形鐘樓的上方是方形建筑,鐘塔的最上方則是金字塔狀的尖塔,尖端之上放置了一個金色的天使加百利形狀的風向標?,F(xiàn)在看到的圣馬可鐘塔造型是在1514年建造的,不過圣馬可鐘塔在1902年突然倒塌,后來在1912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另外,靠近圣馬可大教堂,還有一座鐘樓,在英文也叫鐘塔Clock's Tower,為了與前面98.6米高的圣馬可鐘塔區(qū)分開,我暫且把它叫做鐘樓,它的外形也的確像一座樓,在立面外墻上掛了一只天文時鐘。這個由建筑師毛羅-科杜西Mauro Codussi(1440-1504)設計的鐘樓非常有趣:在樓頂?shù)穆杜_上可以看到兩個巨大的青銅“摩爾人”(即牧羊人),他們穿著羊皮服,腰間別著槌子,每到整點槌子即敲鐘。他們兩人中,一個較老,另一個較年輕,時間貌似是由他們推移的。大鐘很原始,上面的標志說明它鑄造于1497年。</p> <p class="ql-block">公爵總督宮住的是威尼斯最高統(tǒng)治者威尼斯公爵總督。這座巨大的國際哥特式建筑優(yōu)雅萬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朝大海的它</span>是襯托圣馬可廣場的主要建筑。公爵宮建于公元9世紀,但在1340年它經(jīng)歷了大刀闊斧的改造,1492年完工。1574年一場火災后,其內(nèi)部在建筑家安德烈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 (1508-1580) 的指揮下經(jīng)過了徹底的重修。 我用了整整一個晚上參觀公爵宮,在此,我除了欣賞建筑外,還重點品味了威尼斯偉大的藝術家提香和委羅內(nèi)塞的畫作。</p> 馬可·波羅 <p class="ql-block">馬可·波羅Marco Polo (1254-1324) 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威尼斯是他的故鄉(xiāng),他的傳奇游歷成為連接東西方的橋梁。我們所熟知的《馬可·波羅游記》不是他本人寫的,在結(jié)束了他24年的游歷之后,馬可·波羅在威尼斯與熱那亞之間的一場戰(zhàn)爭中被俘,是他的獄友寫下了他的冒險故事。這位獄友的名字是Rustichelle Da Risa。 應該說,這書是西方人看到的第一本客觀描述亞洲的書,由極為具體的珍貴商品絲綢、寶石盒、香料等所構(gòu)成,書里描寫了活生生的城市和一個個的人,其中有中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元朝皇帝,也有平民百姓和讀書識字的書生。通過馬可·波羅,歐洲人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這個大陸,馬可·波羅以客觀的眼光描述介紹亞洲,他沒有試圖征服對方,他與陌生世界相遇,在西方歷史中他是首批邂逅東方并為西方帶來巨大收獲的人。</p><p class="ql-block">圖解:<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里被稱為馬可波羅的“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在13世紀來中國的時候,忽必烈問他,你講了這么多的故事,為什么偏偏沒有講你的家鄉(xiāng)威尼斯呢? 馬可·波羅回答說,因為我的每一個故事里面都有我的家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馬可·波羅</span>1254年9月15日出生于威尼斯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和叔叔都是威尼斯商人,母親在他年幼時即去世。其父親和叔叔作為遠東貿(mào)易商人,同時也是天主教徒。是他倆最先來到中國的,兩人于1255年向東出發(fā),開始時沒想去中國。但是一路戰(zhàn)事紛發(fā),在1264年碰到元朝派往西方的使者,所以決定到中國來。1266年,兄弟兩人到達元大都,見到了元世祖忽必烈。后者寫了一封信給羅馬教宗,托<span style="font-size:18px;">馬可·波羅</span>的父親和叔叔帶回羅馬,請教宗派人到元朝來,告知元朝人何為歐洲人的生活方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馬可·波羅</span>的父叔二人回到意大利后,他們拿到了教宗額我略十世給忽必烈的回信,于1271年再次動身前往中國。這一次他們帶上了17歲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馬可·波羅</span>。他們從威尼斯乘船到黑海南岸登陸,然后從陸路輾轉(zhuǎn)并于1275年抵達元上都開平,隨后又抵達大都北京。<span style="font-size:18px;">馬可·波羅</span>的聰明非常討忽必烈喜歡,后者封他許多官銜,經(jīng)常以皇帝使者的名義到各地訪問。馬可·波羅去過中國很多地方,而且見到過許多比歐洲先進的文化成就。</p> <p class="ql-block">1292年,馬可波羅和父親及叔叔受忽必烈委托,從泉州出發(fā)經(jīng)海路護送蒙古公主闊闊真到伊兒汗國成婚。忽必烈答應他們,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轉(zhuǎn)路回國。1295年馬可波羅回到歐洲。</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馬可·波羅講述他在東方大國生活的這本書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轟動,但奇怪的是,這位老兄應當是威尼斯引以為自豪的人呀,但為什么在威尼斯,我們卻沒有看到過他的雕像呢? 相反,在他滯留了17年的中國,我們在江南的揚州和杭州見到了他的雕像。當然,威尼斯也沒有完全忽視馬可·波羅曾經(jīng)的存在,威尼斯的國際機場被叫做“馬可·波羅機場”。</p><p class="ql-block">圖解:上圖為揚州下圖為杭州矗立的馬可·波羅雕像。</p> 拿破侖 <p class="ql-block">1797年,年輕的拿破侖在北意大利獲得重大的軍事勝利后,前進至威尼斯,他以自由之名無禮地要求廢除威尼斯共和國的古老憲法。公爵總督和大議會未進行任何武力抵抗即棄守,這位征服者的力量太不尋常,威尼斯共和國就此消亡。</p> <p class="ql-block">拿破侖在威尼斯可沒做什么好事,雖然他贊美圣馬可廣場是“最大的歐洲客廳”,但威尼斯淪陷時,拿破侖麾下的軍隊從圣馬可教堂搶走了約20幅名畫、500份手稿和那座駟馬銅像雕塑。這些被搶走的物品中,有些是威尼斯在幾世紀前最強盛的時候從拜占庭帝國搞來的。</p> <p class="ql-block">例如,拿破侖率軍占領威尼斯時,曾下令將威尼斯所擁有的黃金平底船毀掉,以展示自己獲得了勝利。3天的大火將那艘船化為灰燼,據(jù)傳說,拿破侖軍隊動用了400頭騾子才將船上的黃金運走。拿破侖軍隊的行為成為所有威尼斯人心中的痛,大火留給他們的只有船的一點點殘骸,這些殘骸如今保存在威尼斯的博物館中。</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英國詩人華茲華斯的十四行詩《威尼斯共和國的滅亡》最后幾句話可以了解當時的情景: </p><p class="ql-block">它曾掌握迷人的東方之境,</p><p class="ql-block">也曾是西方的屏障門戶,</p><p class="ql-block">她從未貶低自己高貴的身價,</p><p class="ql-block">威尼斯,自由的長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若她看到那些光輝淡去,</p><p class="ql-block">那些頭銜消失、</p><p class="ql-block">那些力量衰頹,</p><p class="ql-block">在她漫長一生終到頭時,</p><p class="ql-block">將付出什么樣的代價,</p><p class="ql-block">我們?nèi)税?,怎能不悲痛?lt;/p><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偉大的共和國,</p><p class="ql-block">消逝時竟連蹤影都不剩。</p> <p class="ql-block">其實,拿破侖頗有意大利淵源,從他的生平看,第一,他的家族有意大利根基:波拿巴家族原為佛羅倫薩與里窩那之間的領主,1261年其先祖佛羅倫薩人威廉改姓為波拿巴。1529年,他的祖先弗朗切斯科-波拿巴移居到了科西嘉。第二、緣于波拿巴家族遷入的科西嘉島的歷史變遷。這些變化包括: A、公元前238年,科西嘉與撒丁島一同并入羅馬共和國,成為了羅馬共和國的一個行省。B、11世紀前葉,比薩和熱那亞共同守護該島,使其擺脫了阿拉伯人的入侵威脅。教宗額我略七世將科西嘉交給了比薩,科西嘉開始了兩個世紀的比薩統(tǒng)治時代。C、1768年,根據(jù)《凡爾賽條約》,熱那亞將已不受其控制的科西嘉島的行政權暫時移交給了法國。路易十五派軍奪取該島。起初,科西嘉共和國的抵抗十分成功,在同年的博爾戈大勝,但1769年5月,科西嘉在蓬泰諾沃中敗北,其主權終結(jié)。拿破侖·波拿巴是在此后3個月出生于科西嘉的。直到19世紀上半葉,科西嘉人仍然屬于意大利文化世界:資產(chǎn)階級把孩子送到比薩學習,官方法令用意大利語頒布,大部分書籍用意大利語印刷。此外,當年許多島民同情在意大利發(fā)生的民族斗爭:一些來自意大利半島的政治難民,如尼科洛·托馬塞奧,在科西嘉島生活多年;而一些人,如萊奧內(nèi)托·奇普里亞尼伯爵,積極參加意大利獨立的斗爭。第三,滅掉威尼斯共和國后,拿破侖成立了“意大利王國”,自任意大利國王,并封自己的繼子為威尼斯公爵總督,這一切都發(fā)生在19世紀初,直至拿破侖最終失利。</p> 橋和其他建筑 <p class="ql-block">坐落于威尼斯市中心的里亞托橋Ponte Rialto,連接著威尼斯火車站和羅馬廣場,是城市重要的交通樞紐。里亞托橋建于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橋,后來改為吊橋,在1444年的一次慶典中,因不堪重負,大橋折斷。今天的里亞托橋是1591年復建的石橋。</p> <p class="ql-block">里亞托橋由安東尼奧-達蓬特Antonio Da Ponte (1512-1597) 設計,屬于文藝復興風格,也被稱為“白色巨象”,橋長48米,寬22米,離水面7米高,橋上中部建有廳閣,兩側(cè)店鋪林立,銷售各種紀念品和特產(chǎn)。這里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既可從橋上眺望運河,又可在兩側(cè)的商店購物,完全沉浸在威尼斯的商業(yè)氣氛中。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商人》就是以這里為背景寫的。里亞托橋后來成為威尼斯的象征,威尼斯建筑的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而嘆息橋則深藏于威尼斯水巷之中,它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石頭廊橋,兩端連接著的是總督公爵宮和監(jiān)獄。。按照18世紀英國詩人拜倫的說法,厚厚的銅墻鐵壁上,只有一個小小的窗口,這是死囚在臨刑前,最后從這個小窗向外眺望一眼美麗的生靈世界,然后發(fā)出一聲長長的嘆息:熱烈而秀美的人間天堂,與冰冷無情的黑暗地獄,人鬼殊途僅一橋之隔。沒有人知道有多少人從這橋上走過,也沒有人數(shù)過這里究竟發(fā)出了多少聲的嘆息。</p><p class="ql-block">當這一切都被埋進歷史時,現(xiàn)代人給予了它全新的詮釋,嘆息橋為什么不是“愛情圣地”呢?威尼斯當?shù)赜幸粋€傳說,日落時,如果嘆息橋下的戀人在貢多拉船上親吻對方,那么他們就會得到天長地久的永恒愛情。這個傳說使得嘆息橋成為世界上一座具有浪漫色彩的橋。今天無數(shù)的情侶競相前來留下幸福的“證據(jù)和保證”。</p> <p class="ql-block">黃金宮(Ca' d'Oro)一直被認為是威尼斯哥特式建筑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宮殿,盡管有所損毀,但所有最具特色的特征都被保留了下來。正面,由間距緊密的小柱組成的涼廊式窗組,上方飾有厚重的窗飾和四葉形窗洞,采用了標志性的總督公爵宮的設計,屋頂沿線也采用了拜占庭風格的裝飾,平坦的墻面上則用色彩斑斕的石材拼成圖案。較小的窗戶形態(tài)各異,頂部是帶有浮雕裝飾的蛋形拱門。黃金宮如今是喬治-弗朗凱蒂博物館Giorgio Franchetti Museum 。</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商館是一座13世紀修建的拜占庭-羅馬式的三層建筑。從17世紀到19世紀整整三個世紀,它都被用來作土耳其商人的住宅、倉庫和市場。當威尼斯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貿(mào)易減少后,它也衰落了。1800年,市政府修復了這座倉庫,使它變成了城市的自然史博物館。 這座建筑很顯眼,乘船經(jīng)過時,你會不自覺地多看它幾眼,為什么? 不同的旅行者可能會有不同的回答。</p><p class="ql-block">威尼斯,魅力無可抗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