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這次去遼寧,主要是拍丹東鳥浪和遼陽尾礦壩。每年4至5月,丹東大港鴨綠江口灘涂上,有上百萬只候鳥,漲潮時飛起形成鳥浪。尾礦壩據(jù)介紹像血色的大地脈絡(luò),航拍很好看。都沒見過,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4月9日下午到丹東,先去鴨綠江斷橋轉(zhuǎn)轉(zhuǎn)。</p> <p class="ql-block"> 下小雨,第三次到這里,沒什么變化。鴨綠江斷橋由日本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所建,1911年10月竣工。<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美援朝時期承擔(dān)著中國人民志愿軍過江、軍需物資供應(yīng)和后方支援前線的運輸任務(wù)。</span>1950年11月,被美國空軍炸斷。</p> <p class="ql-block"> 斷橋旁,一座紀(jì)念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大型雕塑,莊嚴(yán)肅穆而充滿力量感,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榮耀。</p> <p class="ql-block"> 江對岸的朝鮮,圓形太陽樓看上去和以前一樣。</p> <p class="ql-block"> 傍晚去大港,下雨,沒見到鳥浪。</p><p class="ql-block"> 4月10日一早又去江邊,大霧,看不到鳥浪。</p><p class="ql-block"> 下午,天氣晴朗,漲潮時,終于看到鳥浪。成群的候鳥騰飛,呈現(xiàn)出大自然的神奇與壯麗。</p> <p class="ql-block"> 鴨綠江口,成千上萬只長途遷徙在灘涂上休整覓食的候鳥,漲潮時由潮水推動飛起,密集的鳥群在空中飛舞,不斷變換形態(tài),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候鳥主要是斑尾塍鷸和黑腹濱鷸,去南邊過冬春天回飛。</p><p class="ql-block"> 斑尾塍鷸是目前鳥中已知連續(xù)不間斷飛行的冠軍,它們秋天飛到南太平洋的新西蘭過冬,現(xiàn)在用7天多的時間,不間斷的飛行約10500公里到達(dá)黃海北岸的鴨綠江口,要在丹東-東港的灘涂上覓食休整一個多月的時間,恢復(fù)體能,再啟程去北極繁殖地。</p><p class="ql-block"> 黑腹濱鷸是北極或亞北極地區(qū)的繁殖鳥類。向南飛到非洲、東南亞和中東過冬?,F(xiàn)在飛回來也要在這里的灘涂上覓食休整,然后再飛回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極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 這個鳥浪像躍出海面的大魚。</p> <p class="ql-block"> 快到傍晚了,金色的灘涂上萬鳥齊飛。</p> <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鳥群在晚霞中飛翔。</p> <p class="ql-block"> 夕陽墜落,萬鳥騰飛。</p> <p class="ql-block"> 兩只候鳥仿佛從太陽里面飛出,為日落時分美麗的畫卷增色。</p> <p class="ql-block"> 漂亮的落日。</p> <p class="ql-block"> 像從天上掉下個大火球。</p> <p class="ql-block"> 拍幾張照片,主要是用相機長焦錄像,還是視頻形象。千萬只候鳥隨著潮水騰飛,如絲綢在空中舞動,又似海浪翻涌,奇特的景觀,美麗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 4月11日中午,到遼陽尾礦壩,被稱為“大地之血”,航拍才能看到。尾礦壩因礦山排放的廢料與水沖刷形成獨特的圖案與色彩,從高空俯瞰,宛若“大地脈絡(luò)”,清晰的潮汐樹,一條蜿蜒爬行的大龍,流動的龍鱗。奇特震撼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 原計劃4月12日晚上回北京??刺鞖忸A(yù)報,12號遼陽下雨大風(fēng),北京狂風(fēng)。當(dāng)機立斷:馬上撤。改簽了火車票,11日晚上到北京。</p><p class="ql-block"> 這次出行短短三天,第一次看到鳥浪,是在天上舞動的美妙奇觀。遼陽尾礦壩,場景絢麗令人震撼。</p><p class="ql-block"> 還有許多大自然的奇特景象,等待我們?nèi)タ纯础?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