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潮州文博聞見錄??? 明進士、大理寺卿蘇志仁衣冠冢及其文物收藏

黃偉中

<p class="ql-block">潮州文博聞見錄</p><p class="ql-block">?明進士、大理寺卿蘇志仁衣冠冢及其文物收藏</p><p class="ql-block">作者:黃偉中</p><p class="ql-block">2025.04.16 阿中編輯于廣州同福居</p><p class="ql-block">潮州市西南與揭陽市交界處有深坑西山溪橋,橋附近曾有潮安后隴人的明進士、大理寺卿蘇志仁的衣冠冢,其墓中與地表的文物由我館收藏。2000年,我曾在《中國古陶瓷研究》上發(fā)表過一篇關于該墓出土的青花瓷罐的文章,現(xiàn)轉(zhuǎn)錄如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潮州明墓出土的兩件嘉靖朝吉祥語款青花瓷罐》</p><p class="ql-block">1975年冬,潮安縣興修西山溪排工程,把位于鳳塘公社鶴隴山坡的潮州明代嘉清甲辰七俊</p><p class="ql-block">之一——明嘉靖朝大理寺卿蘇志仁的“衣冠?!苯o挖了!(該冢單棺,并非通常的夫婦合葬墓。蘇志仁當年卒于京郊,本身的墳墓在北京。潮州的鶴隴山分別還葬有其妻妾的兩座墓:妾王氏墓同年也毀于西山溪排澇工程,僅遺存墓碑,由其子孫收藏在鶴隴鄉(xiāng);妻邱氏墓尚存,至今完整無損。)</p><p class="ql-block">潮安縣博物館聞訊,派員前往作搶救性清理。蘇志仁衣冠冢中出土的兩件用吉祥語作為款識的青花瓷罐,由潮州市博物館收藏,1994年,均被省文物鑒定組的專家評定為國家二級珍貴文物藏品。</p><p class="ql-block">這兩件瓷罐的造型、尺寸、紋飾幾乎一祥。連蓋通高10.3,罐高7.1厘米。相對于嘉靖朝瓷器多數(shù)尺寸較大,比較粗糙的特征來說,屬于較為少見的精細器物(圖一)。兩罐圓口內(nèi)斂,口徑4.3厘米,溜肩鼓腹?jié)u收至底部,呈稍扁的算珠形。腹徑10厘米,圈足滾圓矮淺窄小、外內(nèi)坡、處理齊整,足徑6.1厘米,稍微塌底,配攢尖花蕾形圓紐蓋,蓋高3.9、直徑5.0、子口直徑3.7-4厘米,平口稍為夾扁,胎薄,注重修胎,內(nèi)腹中可見接痕,但不明顯。</p><p class="ql-block">兩罐除足沿外金器內(nèi)外施釉,釉色青白,乳白中閃青,釉質(zhì)細潤,釉面有少許鐵繡黃黑斑,足沿露胎、微呈火石紅。青花色澤鮮亮濃艷,藍中泛紫,淺淡處發(fā)灰,顯然使用回青色料加入石青。除弦紋與款識外均以雙線填涂的技法繪制紋飾。畫風自然不拘,雖圖案畫并不板滯。罐蓋畫大小重疊的七角形花蒂紋,蓋沿弦紋兩道;罐肩兩道弦紋及連續(xù)如意頭邊飾一圈,腹對稱畫四團花圖案,每個團花圖案分別由4個如意頭圍繞一朵五瓣梅花組合而成,每兩個團花之間分別畫一上一下兩朵祥云,近足處畫弦紋兩道;底款識為形制特殊的及圈方孔制錢式款,均對讀,為“長命富貴”、一為“福壽康寧”,筆劃蒼勁秀逸,剛?cè)嵯酀8辜y飾兩罐稍有不同的是,“長命富貴”款罐在近足處兩道弦紋之上還畫連續(xù)液浪紋邊飾一圈;“福壽康寧”款罐在一上一下兩朵祥云之間還畫兩個小圓圈。</p><p class="ql-block">1994年潮州市博物館對館藏瓷器進行鑒定時,有的同志把這兩件吉祥語款青花瓷罐的年代,定在明代萬歷朝,我認為有待商榷。</p><p class="ql-block">蘇志仁墓雖無明確紀年,但根據(jù)我到蘇志仁的家鄉(xiāng)——鳳塘鶴隴鄉(xiāng)盛戶村,通過向其嫡系子孫調(diào)查,并從他們保存的《蘇氏族譜》中取證的結(jié)果:</p><p class="ql-block">蘇志仁卒于明嘉精三十三年(1554甲寅年)。按常理,其衣冠家的修建時間應距卒年不久。假如拖延至萬歷朝,那至少是19年以后,根據(jù)明代潮州的葬俗,這種可能性很小。更重要的是,這兩件吉祥語敖青花罐,無論從造型、圖案紋飾,還是從胎釉、青料、款識等方面,都具備嘉靖景德鎮(zhèn)瓷的時代特征,并與萬歷瓷的時代特征存在不少差異,因此我認為,這兩件瓷罐的年代,應定在明嘉靖朝較為妥當。</p><p class="ql-block">(載2000年11月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編《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六輯)</p> <p class="ql-block">我的朋友蘇澤猷是蘇志仁的后裔、青少年時代在故鄉(xiāng)潮州鶴隴(古俗名后隴)西和大隊(后改為西和行政村)牽牛和務農(nóng),后應征入伍,從戰(zhàn)士至軍官,參加過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從軍十多年后又轉(zhuǎn)入廣西警界,現(xiàn)退休賦閑寄寓廣西梧州市。退休后關注鄉(xiāng)梓《蘇氏族譜》的研究和編寫工作,著述甚豐。蘇澤猷先生所撰寫的《后隴進士蘇志仁》一文影響深遠。特轉(zhuǎn)載如下:</p> <p class="ql-block">《潮州鶴隴進士、大理寺卿蘇志仁》</p><p class="ql-block">明代潮州府前七賢之一的蘇志仁 , 字道先,號似峰,后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后隴十八世。其故居在后隴西和管區(qū)關帝廟附近,即大門前有個池塘的那座“天官第”。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志銘》記述“君于書無所不讀,而尤精于天文律歷之學,下至金石彝鼎之文,山川草木蟲魚之細,靡不畢究。”</p><p class="ql-block">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三年一度的鄉(xiāng)試,以禮經(jīng)得中舉人。七年后,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今安徽貴池)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diào)進京。先后任吏部稽勛司{掌文職官之勛級、名籍、守制、終養(yǎng)等事}、驗封司{掌文職官員之封爵、議恤、褒贈、少數(shù)民土官世職及任用吏員等事}、考功司{掌文官的處分及議敘,即官員的績效考核}、文選司{掌官吏班秩遷升、改調(diào)之事,以贊尚書}主事{官階正六品,或升遷從五品員外郎}。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其中文選、考功兩個司,職權極重,向來少有官員敢惹,升、降、免官職,都與他們的考選有關。蘇志仁逢雙月主持考評選拔吏員,于單月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jié),受到人們的稱贊,百官都不敢亂拉關系。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降級調(diào)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后又被調(diào)往興化府(今福建莆田)任同知{知府的副職},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福建提學{正五品,管理所屬州縣學校和教育行政}。請辭后補外是否有到任?存疑。</p><p class="ql-block">在吏部為官期間,適逢楓洋四世楓山公第三子西洋公裔孫上京送糧餉,雖順利抵達,但在京遇危難,傳聞不幸死亡{一說沒死,交差后回家},蘇志仁聞訊后即予協(xié)助,糧餉稱超交官庫。有功封天官大夫,子孫建天官第龍德堂享祀并封有糧山。以前,西洋公裔孫每逢祭祖,送一桌酒菜給吏部公子孫,以表謝意。</p><p class="ql-block">后隴蘇譜的“蘇氏歷代事業(yè)”載:繍北山二十四峰為蘇志仁利溥萬代的“糧山”。傳聞后隴村北邊二十四峰系朝廷封給他的,舊時族人在后隴山選墓葬風水必須向“天官第”申請,外鄉(xiāng)人則要購買。</p><p class="ql-block">村中盛傳,嘉靖三十三年(1554),蘇志仁任福建提學時,接到嘉靖皇帝詔書,任命他為大理寺卿{相當今最高法院院長}。赴任前,他派差使來后隴,向父母呈遞升遷喜報。其父立即請星士預測兒子前程。</p><p class="ql-block">星士屈指一算,蘇志仁時年38歲,行年值土曜星,官運厄星相侵,不利升遷遠行。若先降職來年再升遷,反而大吉!</p><p class="ql-block">不出所料,沒多久,府中即接到噩耗,蘇志仁赴京履新,當年十一月趕至京郊途中病逝,從登進士至病逝僅短短十年,享年38歲。他去世后入祀鄉(xiāng)賢祠,又入祀江西名宦祠。據(jù)族譜載,蘇志仁臉上有一粒先天性紅痣,痣須長及胸口,從醫(yī)學或相面學上分析,對其生命長短有無影響,不得而知。照作者猜想,官運厄星相侵只是星學相書的說法,蘇志仁旅途艱辛,偶然患病未能得到有效的調(diào)治,這才是病逝的原因吧?身后,有《抱拙堂稿》、《中興別響》及《日紀存疑》諸書行世。</p><p class="ql-block">蘇志仁履新途中病逝一事,與其《墓志銘》記載似不相符。銘曰“復量移同知興化,尋轉(zhuǎn)江西按察僉事,俱未至。以疾卒于家,時癸丑十有一月也?!边@里稱其請辭文選官職后,補外的其他職位“俱未至”{任命后未就職}就以疾卒于北京家中。故其墓在京,應可信。但《墓志銘》又說他“入祀江西名宦祠?!鄙形锤叭巫龀稣?,如何入祀名宦祠?存疑。</p><p class="ql-block">蘇志仁本身的墓葬在北京,衣冠冢在后隴山“老爹圍”,由潮州府營造,占地10畝。1975年冬修西山排水溪被毀。位置在去飯包山伯爺宮大路的西山溪橋東側(cè)幾百米處。當時由潮安縣博物館工作人員作搶救性清理。蘇志仁衣冠冢為單棺。棺中并無傳說的裝有許多磚頭,所謂兩具棺柩任選其一,遺屬選重的由京運回純屬訛傳。該冢出土二件明代青花瓷罐。兩罐罐底的雙圈方孔制錢式歀圖案,對讀分別寫著“長命富貴”和“福壽康寧”。 二件青花瓷罐后評定為國家二級文物藏品。</p><p class="ql-block">蘇志仁衣冠冢前月英池{又稱月昭,喻“心昭日月”,俗稱溝池}正前方的墓道上有一座“天官大夫”石牌坊。坊上的天官大夫石匾及主墓碑,現(xiàn)存后隴鄉(xiāng)里。二件青花瓷罐由潮州文物管理部門收藏。冢前兩旁的石翁仲{石人} 、石馬、石虎現(xiàn)存放在潮州慧如公園內(nèi)。后隴蘇氏宗親會曾向市有關部門打報告,要求歸還慧如公園內(nèi)這幾件文物,但未果。其實, 石牌坊還有其他石構件,傳聞被廢棄埋在附近土里。</p><p class="ql-block">蘇志仁有沒有升遷大理寺卿?只見過縣博物館關于蘇志仁衣冠冢發(fā)掘報告,提及其升遷大理寺卿一事,后隴也有類似傳說。果真有的話,他未行使大理寺卿的權力,從頒布詔書之日起,官職能否算大理寺卿?欠考。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中國名人志{第十卷}》附傳載有《蘇志仁傳》??上г诰W(wǎng)上搜索不到該傳,應是出版社為保護版權不上傳。</p><p class="ql-block">蘇志仁之父思繹,也被朝廷誥贈承德郎、吏部考功主事的非職事官封爵,其母許氏,誥贈為安人。安人在正德丙子七月生他時,“氣宇清瑩,颕敏絕倫。”作者初小時曾在暫做教室的天官第里讀書,也曾聽過類似傳說。蘇志仁出生前,連續(xù)三代人房里有祥瑞的晧光! </p><p class="ql-block">蘇志仁正室丘{邱}氏貞敏安人,是本地鳳水{下水邱}村人,傳說蘇志仁少年時游玩到鳳水村,遇雨在貞敏家屋檐下避雨,伸手接雨水洗手,被貞敏父親丘來潮看見。前一晚,他曾夢見一條白龍在自家屋檐下洗爪,這不是應了夢兆嗎?此男孩日后定非等閑之輩!于是,他主動與蘇志仁攀談,打聽他名字家況,并送他回后隴。自此,兩家成了摯交。幾年后,蘇家托媒妁向丘家求婚,應允后行了六禮之周,良緣終于夙締。</p><p class="ql-block"> 丘貞敏一生淑慎其儀,垂范閨閫,其德、言、工、容均留有美譽!鳳水村因志仁、貞敏貴,鄉(xiāng)里的宗祠也得以開三門。丘貞敏生一子甲東。</p><p class="ql-block"> 丘氏貞敏墓葬在后隴山金交椅,2007年因亂取土危及墓地,網(wǎng)友在《后隴社區(qū)》論壇發(fā)帖呼吁保護,宗族老大聞訊后前去制止,今尚存。</p><p class="ql-block">蘇志仁側(cè)室如夫人王氏墓同樣毀于修西山溪,與衣冠冢不同位置。王氏也生一子乙東。</p><p class="ql-block">蘇志仁還有一女{未知哪位夫人所生},嫁州縣內(nèi)鸛巢鄉(xiāng)李春芳進士,仕南昌府新建縣令。</p><p class="ql-block">順便一提,作者家里原有一坵山園{旱地},剛好在蘇志仁衣冠冢西側(cè),山園繞著封官{棺}土半周。小時隨大人下地,常懷敬仰之心瞻仰先賢衣冠冢。偶爾也摸摸石人 、石馬哩。</p><p class="ql-block">(酋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蘇澤猷先生還編著了潮州歌冊《金榜題名蘇志仁》。</p> <p class="ql-block">蘇澤猷先生指出:撰寫《墓志銘》的林大春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zhèn))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志銘》載于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歷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征錄》第86卷有收錄。《墓志銘》是存放于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p><p class="ql-block">[圖片]</p><p class="ql-block"> 明萬歷《國朝獻征錄》收錄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志銘》共三頁。 </p><p class="ql-block">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jù)推斷,《墓志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后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被民工所毀,潮安縣文物部門聞訊對衣冠冢做了搶救性的清理。</p> <p class="ql-block">蘇澤猷先生補充說: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志銘》有二個版本,頭個是原始版,比較正確。第二個版本是作者林大春過世后,別人編輯的處理稿,加上其后嗣及婚娶情況。又在其先閩之同安人加上“潭頭村”幾字。其實,潭頭村不在同安,在興化州(莆田),即涵江之頭“涵頭村”(誤為潭頭村)。</p><p class="ql-block"> 蘇志仁過世才三十八歲,子女小的未婚娶,大的有可能已定親好!</p><p class="ql-block"> 原始版交代后隴蘇氏祖源,只有“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p><p class="ql-block"> 過世后別人編輯收入林大春遺稿《井丹先生集》的另一版加入“同安潭頭村”等字(把莆田涵頭村變?yōu)橥蔡额^村),又詳細交代其后嗣情況。我認為重編版有些謬誤,需予考訂校正。(酋犬)</p> <p class="ql-block">為了幫助普通民眾從了解《蘇志仁墓志銘》的內(nèi)容入手,進而比較全面地了解明進士、大理寺卿、潮州鄉(xiāng)賢蘇志仁這個人,下面將林大春撰寫的文言文《蘇志仁墓志銘》全文,翻譯成易看易懂的現(xiàn)代漢語白話文如下:</p><p class="ql-block">江西按察僉事粵峰蘇君墓志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蘇君名志仁,字道先,姓蘇。他的祖先是福建同安潭頭里人,是宋代某名臣蘇頌之后裔。這位名臣之后,有擔任徽猷閣待制的人,生下兒子某某,擔任海陽縣主簿,于是把家安在當?shù)氐聂斦吧较?,又選了鶴壟這個地方定居,所以到了現(xiàn)在這一代,蘇家就是海陽人了。蘇君的高祖叫蘇金瑤,曾祖叫蘇經(jīng),祖父叫蘇沂(他們都隱居沒有出來做官 ),父親叫蘇思繹,被封為承德郎、吏部考功主事 。從承德郎往上追溯到主簿,蘇家在明初及宋元之間,有很多顯達的人。但從曾祖之后,大多家境孤寒,因此家族不顯。到了承德公(蘇思繹 )這一代,又憑借儒家學問奮發(fā)努力,卻也沒能順遂,最終因為蘇君顯貴,才得以封為郎官。蘇思繹的妻子許氏,也因此被封為安人 。安人在正德丙子年七月生下蘇君。蘇君生來氣質(zhì)清朗,聰慧絕倫。小時候和一群孩子在鄉(xiāng)里玩耍,有人說起社鬼,其他孩子都嚇得跑開了,只有蘇君屹立不動。有人感到奇怪就問他原因,他回答說:“鬼在陰曹地府,就如同人在陽間,有什么可怕的?” 等蘇君長大些,喜好研讀禮經(jīng),承德公讓他學習禮儀,他每天能記上萬字,還會對眾多儒家學者的注釋進行辨析,那些老學究都自愧不如。等到太守舉行社試,他的文章被列為優(yōu)等并得到舉薦,補為博士弟子,從此蘇君在郡中聞名。嘉靖丁酉年,他憑借禮經(jīng)考中鄉(xiāng)試,多次參加考試后,在甲辰年考中進士 。當初蘇君鄉(xiāng)試中舉后,對人說:“漢代的儒者以經(jīng)學成為名家,而漢朝也因此選拔人才。所以儒者們各自堅持自己老師的學說,以此在當時的朝廷中謀求出路。每當朝廷有大的災異、重大變故時,就會下詔讓諸侯探討得失時,儒者們往往模棱兩可,依據(jù)詔令旨意去闡釋經(jīng)義,說:“這是某某氏經(jīng)傳里說的?!?但我私下感到疑惑,圣人創(chuàng)作經(jīng)典,其主旨本是相通的,只是文字表述或許會相互參照。那些人只靠一部經(jīng)典在世間行事,他們言論荒謬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于是退而轉(zhuǎn)而學習《毛詩》等諸多經(jīng)典,過了七年,憑借研習《詩》考中進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進士初任官職,被授任池州推官。池州本是江南大郡,豪強大戶眾多,而推官的職責是掌管司法吏治,所以一般人都把嚴格執(zhí)法、打擊豪強作為能力體現(xiàn)。但蘇君卻獨獨堅持用寬厚的方式對待百姓。有到上級官府申訴的人,都爭著伏地求情,等到見到蘇君,蘇君從容地為他們說明聚眾訴訟不合道義的情況,眾人感動得流淚,很多人就停止訴訟離開了。對于那些不悔改的,審訊查明實情后,蘇君仍反復勸導,不立刻用嚴厲的法律制裁百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沒過多久,鄰郡寧國太守職位空缺,監(jiān)察官員發(fā)公文讓蘇君暫代治理。蘇君到任后,完全按照治理池州百姓的方法治理寧國,而且更加注重休養(yǎng)生息。當時有假冒楚王世子出游的人,所到之處擺出王爺出行的架勢,傳遞文書向東來到寧國。蘇君不與之見面,還派人對楚王說:“按照法令,不是國君命令,王爺不能出境;大夫不能跨越鄉(xiāng)邑去交往。如今大王的世子不顧風雨辛勞,屈尊來到敝邑,敝邑小吏奉命守衛(wèi)疆土,從道義上講不敢貿(mào)然拜見世子,希望大王趕緊召回世子?!?楚王回復說:“這不是我的世子?!?于是抓住了假冒楚王世子的人,派兵把他送回長江東南,地方大為安定。之后,蘇君避開新太守回到池州,不久因監(jiān)察官員舉薦被征召入朝擔任吏部稽勛主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過了一年,調(diào)任驗封司;第二年,調(diào)任考功司、文選司;又一次調(diào)任考功司,再一年后又調(diào)任文選司。蘇君兩次進入考功司和文選司任職,職位都在員外郎、郎中之下。遇到官員升遷任免考核時,曾跟隨郎中為尚書草擬文誥,他所議論舉薦以及保全的良善之人很多。士人中有去留得當?shù)模颊J為是蘇君從中幫助,急忙前去拜候,蘇君卻謝絕不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這時蘇君在官署任職已久,同署中只有楚人李封司與他最為出眾,人們稱他們?yōu)?“蘇李”。恰逢文選司缺員外郎,眾人都說不是蘇君就是李君會補缺。等到奏疏呈上,卻是同署的另一位郎官得到補任。蘇君聽聞后感嘆說:“唉,看來還不是離去的時候啊?!?于是稱病上書彈劾自己請求辭官回鄉(xiāng),奏疏還沒呈上,尚書派人強行讓他任職,他沒有赴任。尚書因此對他懷恨在心。而李封司又多次在公堂上言辭冒犯尚書,尚書大怒,于是彈劾李封司履職不力,彈劾文書中牽連到蘇君,奏請內(nèi)閣擬旨處置。少傅徐公商議說:“郎官屬吏沒有大罪,只是在議事時與尚書有爭執(zhí),之前言辭過于指責罷了,削減俸祿以示懲罰就可以了?!?尚書卻十分惱怒。說:“同僚之間相互檢舉彈劾,不應只是削減俸祿,(他們應受更重處罰 ),怎么能只是這樣就算了。” 于是蘇君因此獲罪被降職,調(diào)到外地任職。李君被任命為兩淮運判,而蘇君則任兩浙運判。不久,尚書罷免了蘇君的職務,之后又酌情調(diào)任興化同知,不久又轉(zhuǎn)任江西按察僉事,但還沒到任,就因病在家中去世,當時是癸丑年十一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前,李君在封司任職時,喜歡談論神仙和百家學說,很是自負,常常當面斥責別人,但唯獨與蘇君交好,時常和蘇君交談,十分歡暢,自認為與蘇君相見恨晚。蘇君也常常對人說起,學識淵博的人,必定會提到李君。然而,蘇君最終因李君的言論受到牽連而被貶,到死都沒有說過一句埋怨李君的話,這實在是難能可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蘇君對各類書籍無所不讀,尤其精通天文、歷法方面的學問。小到金石彝鼎上的銘文,山川草木、蟲魚之類的細微事物,無不深入探究。他所著的《抱拙堂稿》《中興別響》以及《日紀存疑》等書,大多表達了超脫世俗、特立獨行的思想,而且實際上都是從根本上探究事理,回歸于正道,很值得流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蘇君的妻子是丘氏,被封為安人,生下一個兒子叫甲東,甲東是我的女婿。還有兩個女兒。側(cè)室王氏生了一個兒子叫乙東,已聘娶原大理少卿吳一貫的孫女為妻。起初,蘇君失去文選司的職位離開京城時,人們越發(fā)敬重他。等到江西任職的命令下達,眾人正期望他能得到重用,可蘇君卻不幸去世了。到甲寅年秋天,我從京城回到海上,才得以到蘇君靈前痛哭吊唁。蘇君過去同署的同僚以及交往的公卿們,都通過我向蘇君的家人表達哀悼并送上賻金。于是,蘇君的弟弟、郡學生志顒遵照承德公的吩咐,記述了蘇君生平事跡,囑托我撰寫墓志銘。我將在某年某月某日把蘇君安葬在某山的原野上,銘文如下:我看蘇君能明察漢代人解經(jīng)的失誤,他的見解十分新奇。在暫代寧國太守時,拒絕楚王世子的那幾句話,也足以看出他的不凡??上牟拍芪茨艿玫匠浞质┱咕腿ナ懒?,這實在讓有志之士感到悲痛。然而,蘇君對生死早已領悟,能將得失、生死、壽命長短都看得很平淡,那又有什么可遺憾的呢?刻下這篇銘文于墓穴之中,愿你的靈魂安息,讓這銘文流傳后世。</p> <p class="ql-block">1985年冬,蘇志仁衣冠冢前墓道兩旁立石翁仲(石人)文官、武將各2尊、石馬2匹、石虎2只。隨著衣冠冢的搶救性清理的結(jié)束,這幾件墓前石像生也被搬運到潮安縣博物館當年的館址一一潮州開元寺內(nèi),并被安置立在天王殿與大雄寶殿之間的大天井兩旁,供游客觀眾欣賞。人們從這批明代進士、大理寺卿蘇志仁墓道石像生了解明朝官宦殯葬制度的歷史信息和石雕的時代藝術風格。不少人常依偎在它們的身旁照相留念,時常有小孩騎上馬背虎腰玩耍。</p><p class="ql-block">1957年潮安縣開展反右派斗爭,有一批(共計586人)知識分子、愛國人士和國家干部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59~1964年,潮安縣先后摘掉大部分“右派分子”的帽子。1978年5月至1979年10月,給全縣尚未摘帽的“右派分子”全部摘掉帽子,并對全縣548名“右派分子”進行復審。經(jīng)復審全部屬于錯劃,全部予以改正。其中有原開元寺的釋慧原法師和釋宏生和尚。由于潮安縣博物館占用開元寺為館舍,有關部門將他們兩位,安置到縣博物館當職工,成為我的同事。他們心里對大殿前埕兩旁置立的這批墓前石像生格格不入,但敢怒不敢言。直至1985年,上級批準潮州開元寺恢復宗教活動,我館奉命撤出搬往海陽縣儒學宮之際,他倆才迫不及待地說:偉中同志,請先把這些石人石馬搬走!</p> <p class="ql-block">于是,蘇志仁墓前這批石像生又搬了第二次家,來到昌黎路“紅學”大成殿前的大埕,照樣分東西兩旁排列置立,照樣成為博物館觀眾的參觀對象,成為小孩子們的“大玩具”。</p><p class="ql-block">轉(zhuǎn)眼間來到1993年,主管慧如公園建設的市建委鐘炳秋主任,他原是市委宣傳部的副部長,是我們市文化系統(tǒng)的主管領導,跟我們很熟悉。一天,他來剅學宮,說你們字宮大成殿馬上要重塑孔子像,重修后的大成殿前擺這批墓道的石像生不像話。干脆調(diào)撥給正準備建“石刻園中園”的慧如公園。然后叫慧如公園載二汽車石米給你們填這個雨天滿地泥濘的大埕。主持館全面工作的周副館長只能點頭同意,并立即辦手續(xù)調(diào)撥給慧如公園。</p> <p class="ql-block">于是,八件蘇志仁明墓石像生(石人、石馬、石虎)換了兩汽車填泥地的石米(石碎)。石像生搬了第三次家。</p><p class="ql-block">后來,聽說慧如公園并無按規(guī)劃建成“石刻園中園”,這批石像生波丟棄在一個角落與荒草為伴。后隴蘇氏宗親會后來想恢復蘇志仁衣冠冢,打證明找慧如公園商議討回這批石像生,理由是博物館是國家指定的文物收藏機構。他們收藏合理合法,你們公園是園林事業(yè)單位,收藏我們祖先的文物于法理無憑。但據(jù)說走了幾次均被擋回,始終不得要領,只好倖倖而歸。</p><p class="ql-block">至今,這八件石人石馬石虎,仍埋沒在慧如公園某個角落里。</p>